老師辛苦上課3個月被辭退:除了公司的工作,到底該不該接私活?

2019-09-03     路路有為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個諮詢帖,網友說自己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做老師,合同簽到開學前,可2個月前剛上完課,就被辭退了。

原來,在職期間,這位老師開了一個個人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她自己寫的一些學英語的技巧。

機構認為她動機不純,以此為理由辭退,覺得這種行為搶走了機構的生源,損害了公司的利益。

可網友自己認為她沒有此想法,私下也沒有通過公眾號渠道接過課,發布文章數才幾篇而已,關注的人沒有一個是家長。

以莫須有的罪名來辭退她,她實在無法接受。

網絡截圖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公司安排的工作,私下接私活到底合不合理?

對於接私活,員工是怎麼想的?

隨著現代生活壓力的加大,生活成本的提高,‍‍很多人都背負著房貸、醫療、教育、養老的‍‍「四座大山」。

加上目前網際網路發展如火如荼,為接私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少工作可以在工作以外完成。

辛苦工作的職場人希望在自己本職工作之外,發展副業,做點兼職,給家裡一些經濟貼補,或者尋找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這些都無可厚非。‍‍

大部分人都處於升職加薪難與換工作機會成本高的尷尬「夾縫」中生存。接私活成了一個「突破口」。

像前文所說的員工接私活與企業發生的糾紛不在少數。

員工的想法有幾點:

1.我利用自己工作之外的時間,用自己的技能或經驗,接私活,合情合理。

2.我並沒有影響本職工作。

3.我沒有想過要損害公司的利益。

4.接私活有利於自己技能經驗的提升,對職業發展有利,還可以拓展人脈圈子。

大家憑本事賺錢,沒占用公司資源,沒侵占正常工作時間,為啥公司不允許?

公司為什麼不允許接私活?

1.影響正常的工作績效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白天緊張高強度地工作了一天,晚上再去做私活,長期下來,身體必然透支,重新投入到本職工作後,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既然想要賺錢,就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心思往往不在本職工作上,「身在曹營心在漢」,影響工作產出。

2.避免員工「群體效仿」,讓公司處於被動地位

出去接私活,有 「嫌棄」工資太低,對公司不滿之嫌。

前文那個案例中,網友把自己公眾號的文章發布到朋友圈,有很大的「擴散效應」。

朋友圈裡領導同事都在,被他們看到自己有「接私活」的「不良企圖」,公司若不「處置」她,就會「落下口舌」。

大家全去接私活,誰還好好工作,為避免「群體效仿」,工作「失控」,必須以儆效尤,辭退她,就給所有員工敲響了警鐘,規避日後的麻煩。

3.商業行為損害公司利益

前文說的那位老師,開學即將讀研究生,我也相信她並不想「帶走」機構的生源,只是工作經驗不足。

可關鍵在於她在自己的公眾號中留下了私人聯繫電話,公司認為這屬於商業行為。

如果真的是為了公益,為啥要留電話?

防止公司利益受損,只能在「萌芽狀態」時「掐滅」才能相安無事。

事實上,一些企業在員工入職前,會與員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不得泄露公司機密,明文規定不得利用公司的資源而去‍‍接私活,甚至在員工離職後2年內不得去與原公司產生競爭的公司工作。‍‍

我們還能不能接私活?

首先,遵守簽訂的勞動合同。

入職前,你要清楚,你所簽的勞動合同中的內容都要一一遵守,不得違背。

了解公司的「底線」和制度,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必須具備的。

法律沒有明令禁止員工不得接私活,也許有的公司鼓勵員工接私活,有的不允許,具體看合同怎麼簽,協議是怎樣達成的。

第二,看你接的私活是惡性的,還是良性的。

不少人接的私活是通過公司的平台獲取的。

如果你接的私活是利用了公司的資源、材料、器械,甚至是從公司「招攬」來的合作客戶那裡接私活,就是惡性的,公司按照規定可以與你解除勞動合同。

如果是除此之外的,就是良性的。

最後,守好底線,適度「封鎖信息」。

損害公司利益、與公司展開競爭的私活不能接。

企業文化各不相同,為了避免口舌是非,通過其他渠道接的私活,如果判斷不好是否會影響公司利益,就要適度封鎖信息,不要在朋友圈等公共平台上發布,即便自己問心無愧。

關注【路路有為】,更多職場,個人成長乾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Vqs-GwBJleJMoPMNL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