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日前,教育部出台了一重磅政策,給舉國上下為高考努力的莘莘學子送來了一份有分量的高考改革大禮,對寒門子弟來說,更是一份意外驚喜。
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將是更顯競爭公平公正的強基計劃。持續實行了17年的大學自主招生政策,在2020年的剛剛到來,終結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此退出高考招生的歷史舞台。
也許有人會認為,不管是強基計劃也好,自主招生也罷,都是如出一轍,無非就是為權貴子弟提供階層固化的特殊通道。改個名字,換湯不換藥,根本改變不了數年來形成的教育基調:不斷弱化高考成績的作用,推行普通老百姓子女根本無法涉足的素質教育,為中產階級及以上子弟留足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為可操作空間。
人們對目前自主招生有爭議,並不是捕風捉影的事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能順利進入理想中的大學,靠的並不是高考成績。我們來看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某年招生數據。
清華大學
錄取總人數2451,保送生169,藝術特長生55,體育特長生48,自主招生:686,領軍計劃:1486,自強計劃:176;
北京大學
錄取總人數2541,保送生223,藝術特長生60,體育特長生67,自主招生:689,博雅計劃:1236,築夢計劃:489。
而在這年高考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總共錄取的考生人數共計約6800人。按此組數據算來,只有不到30%的考生能順利進入清華、北京靠的是參加統一高考的裸分成績。
自主招生並不是沒有標準沒有規則,恰恰相反,早已形成了一些硬性、可量化的標準。但標準、規則之下根本做不到無懈可擊。就拿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條件來說:
1.競賽類獲獎(分文、理科);2.科技創新類獎項;3.具有專利發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或者是出版過文學作品專著等;4.單科成績或者是綜合成績十分優秀;5.獲得過國際性獎項。
這些條件看似很公平公正,但筆者對第3條有關專利方面有所了解,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發明專利很難申請,但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真的門檻很低,並且可以批量申請,申請時完全可以由他人代為申請。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從事技術設計類,或者有資源請到人輔導的,中學生拿下這兩類專利根本無技術含量可言,也與真正的能力和技巧毫無關係。
至於第2條科技創新類獎項,難怪全民風靡編程學習,甚至有人鼓吹編程得從娃娃抓起,因為對高考有利,對選擇好大學有幫助。中小學生只需要用簡單的設計、交互、娛樂軟體等作品參賽,只需要獲獎就可以拿到高校優惠錄取的特權。可是,這種能力和真正的信息學能力,並沒有多大的聯繫和用途。
再說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與自主招生是完全不同的招生渠道,前兩者要拿到至少國家級的獎項才有可能獲得錄取的機會,可在實際的招生操作中,明里暗裡存在了一些不光明正大的操作,憑著主觀判定占錄取考核主因,把三種風牛馬不相及的渠道雜糅在一起。
一些在藝術、體育上有特長的考生,但達不到高校特長生錄取標準,但通過暗箱操作以自主招生的渠道錄取。以北京大學為例,自主招生普通類專業優惠分六檔:降20分、降30分、降40分、降50分、降60分和一本線錄取;醫學類專業優惠分三檔:降20分、降30分、降40分。
2017的高考生周某,高考分數557分卻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降219分破格錄取,原因就是她的健美操跳得好。包括紅極一時的「奶茶妹」,2011年通過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環節順利成了清華姐。
2018年,全國有名的9所中學名噪一時,因為申請自主招生的高三學生提交的論文,不僅刊物級別低劣,並且內容抄襲、剽竊、造假等事情,向世人揭開了自主招生不可告人的黑幕。
如果說,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自主招生的標準沒有漏洞可鑽,能夠真正做到多元化招生、發現特殊人才,但也無可厚非。自主招生的標準,在經歷了17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被一些別人用心的人懂得鑽空子,玩潛規則。不管是審視招生標準,還是回顧多年來的招生效果,靈活多變的招生通道並沒有給大學、社會發現了天才、怪才。恰恰相反,各種匪夷所思的招生過程和結果,卻不斷挑戰著公眾的心理防線。
消高校自主招生,取而代之的是:強化基礎學科招生計劃,簡稱強基計劃。這將高考改革,將公平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來剖析這次改革方向:
一、高成績占比達到85%,大學自行制定的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分數(筆試+面試)占比不得超過15%。把高校考核因素降低,高考成績占主要比重,就是維護高考成績的公平公正和權威性,大大地壓縮招生過程中存在的主觀評價、人為操作空間。
二、一旦錄取,不得轉與相關學科無關的專業,強基計劃的重點是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考生進入大學後,必須沿著原有的興趣、優勢方向,繼續大學階段的學習。
三、破格錄取的對象只有極少數,一般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高考成績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線才有資格破格錄取。
在過去多年裡,素質教育和綜合評價把寒門子弟通過教育實現階層升級大門,給越關越狹窄了。強基計劃在吸取了17年自主招生計劃的教訓上,果斷地採取了對症下藥、刀刀見血的改革措施,重新點燃了寒門子弟通過教育實現跨越階層的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HyaxW8B3uTiws8KwB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