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向你借錢時,記住老祖宗的這兩句忠告,避免有借無還

2019-11-15     琢磨君

文章作者:琢磨君

民間有句俗語叫:「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誰都不能保證一輩子順風順水,誰都有遇到危機情況的時候,正如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岩所說:「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雨就遮點吧!」

但是,借錢涉及到人品、信譽和人性的考驗,搞得不好就會「有借無還」,甚至是連親戚朋友都做不成了。因此,很多聰明人早已看透了借錢一事,要麼不借錢,要麼借出去了就不奢求他人還錢。

比如,企業家曹德旺說:「最好不要把錢借給別人,要麼就送給他,要是覺得他很可憐就直接送給他。朋友之間不要借錢,不是朋友也不要借錢,借錢你圖什麼?借錢輕則不還錢,你損失了錢;借多了嚴重不還的時候,連命都會丟掉。」

因此,我們在權衡「借錢」利弊上面一定要想清楚,什麼人可以借,什麼人不可借,以及借多少錢出去合適等等。老祖宗的兩句話告訴我們:這兩種人,儘量不要借錢給他們。當別人向你借錢時,記住老祖宗的這兩句話,避免有借無還!

1、借親不借疏;

社會上是比較將人情世故的,如果你一味堅持自己的原則,則會「人至察則無徒」。雖然古人說得很理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現實生活是:朋友之間有通財之義,互幫互助,才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果別人找你借錢,還是要看平常有沒有交情:如果平時交情深厚,經常聯繫,知根知底,也比較認可對方的人品,則可以借錢;如果平日裡很少聯繫,也弄不清楚對方生活工作情況,關係比較疏遠,就不要借錢出去。而這就是老祖宗對我們的忠告——借親不借疏!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有這麼一種人,他找你借錢的時候,和你親熱得不得了,讓你錯以為他是你最好的朋友;等你把錢借給他後,他就一下子疏遠你,甚至連個電話簡訊也沒有,對於這種人你借錢給他幹嘛?

由此可見,這種人平常根本不把你真朋友,只是利用你罷了,把你當成提款機。對於這種「假親密」的朋友,我們也是不能借錢給他們。如何識別這種人呢?記住老祖宗的一句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朋友之間的感情是逐步升溫的,如果誰和你陡然升溫親近,則要多留個心眼,因為他們很可能是心懷不軌。所以說,記住老祖宗的忠告,不能把錢借給關係疏遠或者「假親密」的朋友,避免有借無還。

2、救急不救窮;

佛教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思就是讓人們慈悲為懷,要在危急時刻幫助他人。善有善報,你今天做的好人好事,都會在日後獲得福報,或者造福子孫後代。因為,我們樂於助人還是行善積德的好事。

但是,幫助人也是有原則——救急不救窮:你幫人救濟,他人會感激你,還能發憤圖強;但是你幫助好吃懶做的窮人,因為他們不思進取,好逸惡勞,習慣了不勞而獲,你越幫忙越是給自己招致仇恨,正如俗語所說「斗米恩,擔米仇」。

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也說:「窮是救不了的,救急可以,看看他這關能否通過,如果能夠通過,你就幫忙他一下。但是你現在幫忙他,下次他還沒有辦法過關,乾脆置之死地,他自己就會『後生』。」

所以說,如果親戚朋友家有生病住院等急事,我們可以借錢幫助;但是親戚朋友若是人窮志短、好吃懶做,則萬萬不可借錢給他們,因為幫助他們就是個無底洞,他們自己都不努力進取,你再怎麼幫都是白搭。

結語:借親不借疏,救急不救窮,老祖宗的這兩句忠告,我們應該牢記在心,並好好傳承下去,要不然我們會經常被困在借錢這種苦惱當中。當別人向你借錢時,記住老祖宗的以上這兩句話,對於這兩種人——感情疏遠的人、好吃懶做的人,儘量不要借錢給他們,避免有借無還。朋友們,如果誰找你借錢,你會借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oaWxW8BUMKGWtVOJQ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