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飯就要洗腳?《金剛經》中是這麼描述佛陀的嗎?

2019-09-05     儉叔略述古經典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這是《金剛經》中的記載,描述的是佛陀的日常之一,翻譯一下就是:在那時,世尊於正午之前,披著袈裟、手托缽盂,到舍衛城中乞食化緣。

「著衣」是什麼呢?

我們出門前一般會整理一下妝容和衣服什麼的,世尊也一樣,他出門之前也要先整理衣服。如果是一名佛弟子,不管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應讓人看起來順眼。當然,這不是叫你去學打扮,而是應有的威儀必須具足,否則,很容易讓世人對佛法產生邪見。

有些人學佛之後,就自以為看破一切了,衣服邋遢、蓬頭垢面懶於梳洗,以至於家人見了都退避三舍,同事見了也敬而遠之,以為學佛必須有如此「境界」,這就有點走極端了。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陀在舍衛城內,次第乞食之後,返回袛園精舍享用齋飯,吃完飯,收妤袈裟和缽盂,洗凈雙足,在法座上跏趺而坐,安住於正念之中。

這裡用到「乞」這個字

現在的泰國也是如此,早上七八點鐘天還沒亮,比丘們就托著缽,在馬路上赤足而行。此時施主們早已在十字路口拿著食物等候,看到比丘來了,高興地排在路邊,對他們一一獻供。

供養物除了食品以外,有時還有洗臉用具、衣服等。比丘得缽非常大,每次回來都滿滿的,早飯用完後,還剩下足夠的食物留待中午享用。

在印度,化緣的時間一般是上午。而在佛經中,有時候也會看到比丘中午出去化緣,但這種現象在泰國是沒有的。

然後就是「洗足」了

吃完飯後洗腳,泰國也有這種習俗。以前希繞嘉措格西去泰國時,國王親自為他端水洗腳。有人去過那邊,雖然沒有這種待遇,但也是居士幫忙倒水的。

接下來就是「敷座而坐」了

洗完腳後,佛陀在法座上端身正坐。值得注意的是,講法、聽法、修行時,身體的端直非常重要。有些人在家裡看書念經,經常喜歡斜靠著,這種姿勢可不好。

要知道,身不正則氣脈不正,氣脈不正,記憶力和修行就會受到很大影響。藏傳佛教歷來重視身體的姿勢,不管是念經也好、修行也好,都要求身體必須端直,跏趺而坐。

表面上看,佛陀吃完飯後,洗了個腳,在墊子上休息一下,很快他就安住在了正念當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jI_HEG0BJleJMoPM8F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