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流血的花轎——整整100年前的趙五貞命案

2019-11-13     大錘說史

明天是11月14日,整整100年前的這一天,也就是1919年11月14日,在湖南長沙,發生了一樁震驚全國的命案。而圍繞這樁命案展開的激烈辯論,又成為了五四運動期間最著名的女性權益案件之一。本期大錘說史,大錘就帶列位讀者聽友,重新回顧整整100年前的這樁著名案件。

1919年11月14日,湖南長沙青石橋,一樁迎親正在熱熱鬧鬧的進行。出嫁的,是城裡眼鏡店老闆趙海樓的女兒,趙五貞。迎娶新娘子的,則是長沙城裡有名的富戶、柑子園古董商人吳五。由於這一樁婚事之前就被流言炒得厲害,所以很多人來看熱鬧。

之所以這樁婚事會有流言,主要原因是在尋常人眼中,這男女倆人有點忒不合適了——新娘子趙五貞今年21歲,曾經受過新式學堂教育,而且據說是烹飪飲食啊、刺繡女紅啊等等手藝都很過硬;而新郎吳五已經三十好幾了,在長沙城裡據說名聲不大好,而且吳五是結過婚的,他原來娶的妻子過世了,這回是要找趙五貞去做填房。

在這樁婚事成行之前,坊間就流傳開來各種說法,據說是新娘子不是很想嫁過去,因為聽說吳五長得比較困難,也就是難看,而且還有謠言說,新娘子的婆婆、也就是吳五他媽,為人比較凶暴,前兩年跟人吵架,直接撲上去把人家手掌給咬了,而且咬的很兇,直接給人家手咬爛了。總之,這事怎麼看怎麼不般配。

但是,吳家有的沒的這些傳言雖然減分,但是人家卻有一個巨大的加分項,那就是有錢,真有錢。先重金砸媒婆,砸得媒婆上躥下跳,比把自己嫁出去還上心,天天在趙五貞家活動。之後又重金砸趙五貞的爹趙海樓,出了重金做聘禮,而且承諾婚事花費從寬、一定要夠鋪張夠威風。

在這種情況下,趙家人最終還是同意了這門親事。坊間又傳說,新娘子是不樂意的,但是最終還是同意出嫁了。於是到了11月14日這天出嫁的日子,飽受了各種傳言的大傢伙都出來站街看熱鬧,想看看這個傳言中的故事到底是個怎樣的結局。

可能是為了兌現之前的承諾,所以這一天,吳家的迎親隊伍果然非常鋪張,熱熱鬧鬧的隊伍接了新娘子,又往吳家送。結果快到了吳家門口的時候,一個抬轎的轎夫突然驚叫了起來

原來,他看到了花轎里汨汨[gǔ gǔ]流出的鮮血。看到血了,大家全驚了,慌忙打開轎門一看,完了完了,剛才還好端端坐進轎子裡的如花似玉大姑娘新娘子,已經坐在花轎里自刎而死,手裡還握著一把帶血的剃刀。

這下婚禮全亂了套了。吳家人也猶豫了,這人都自殺了,還接不接進門啊?最後大家七手八腳把趙五貞抬往醫院去急救,這時候趙五貞還沒斷氣,她掙扎著把之前男方送給女方的訂婚戒給了婆婆,然後就傷重不治,還沒送到醫院就去世了。

趙五貞婚禮自殺,起初在長沙地方檢察廳那裡沒有引起什麼重視,就以為是尋常的自殺事件。所以,起初只是檢察廳出面,協調兩家把善後的喪葬等事宜處理了。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一場由趙五貞之死引發的空前的輿論風暴,就此爆發。

檢察廳這邊還當尋常命案處置呢,還按照以前的舊例,因為婚禮中自殺的趙五貞已經是進了吳家的門了(實際是在花轎中自殺被發現後,被眾人抬進吳家急救),所以就稱死者為「吳趙氏」,這個吳趙氏,也就是封建禮教那一套,當時還比較流行,女子出嫁之後要改丈夫的姓氏。

這一改,出了大麻煩了。馬上就有輿論質問:哪裡來的吳趙氏?趙五貞為了反抗這次出嫁,連命都不要了,花轎里自殺,你們怎麼事後還給她按照出嫁的吳家兒媳婦來算?

一場火山爆發一般的輿論就此點燃了。在當時五四運動前後,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之際,一個弱女子,有知識有文化,卻被父母逼迫,嫁自己不想嫁的人,最後不惜自殺,以命抗爭。再沒有什麼,比趙五貞淋漓的鮮血,更能刺激當時接受新思想的人們,對傳統包辦婚姻的無比憎恨了。

在各地報刊媒體紛紛報道趙五貞命案歸結為以死抗爭、反對包辦婚姻之後,這事就大了。吳家人自然首當其衝成了批判的目標,用幾個臭錢就敢強娶;而趙五貞的家人則因為貪圖豐厚的聘禮,也成了輿論的重點抨擊對象。這兩家人一看形勢不對,趕緊又出來聲明,說趙五貞起初是有點不想嫁給吳五當填房,但是後來趙家人做了思想工作了,也就想通了。

按照趙五貞的父親趙海樓的說法,趙五貞是個比較講究三從四德的舊派女性,她是被之前各種謠言給欺騙了,比如謠傳說吳五已經五十多了,又說丑得不要不要的,還有婆婆窮凶極惡,活閻羅在世,等等,那時候礙於封建禮教,尋常的年輕女性也不能經常出門去自己驗證謠言真偽,所以最後就總之是誤聽誤信了謠言,覺得沒有前途了,這才自殺。

但是趙海樓的這番解釋並沒有起到平息輿論的效果。反而讓輿論更加激化。因為在那個時候,像這種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年輕未婚女性,她在面臨家長逼婚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也沒有申訴渠道。比如說,你想不嫁?那好,家長會立即斷絕經濟來源,讓你自生自滅。

這可不是大錘說瞎話。就在趙五貞自殺之前幾個月,那時候的北京剛鬧出了一起李超事件。李超就是反抗包辦婚姻,自己從廣西跑到北京來讀書了,結果家裡斷絕了經濟來源,最後李超貧病而死。大家對封建包辦婚姻的憎恨已經到了臨界了,而走投無路的趙五貞最終以自殺明志,成了整個近代中國爭取女性自由的重要標誌性事件之一

在100年後的今天,我們回顧這件事的時候,可能會感慨如今的自由戀愛,在當年中國的推開,竟然是從自殺的鮮血開始的。而這,也正是近代中國在蹣跚中艱難進步的真實寫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8KTe24BMH2_cNUgWZ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