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直是市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通過每天的預報,合理安排穿衣、規划行程,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大家每天看到的天氣預報是如何預測出來的,又需要哪些具體的過程呢?28日下午,記者來到了濟南市氣象台現場揭秘。
每天下午2點到4點是天氣預報主要的製作時段,此時濟南市氣象台里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緊張的進行實時分析與總結。據濟南市氣象台預報科科長張永婧介紹,現在天氣預報的製作主要是對大量資料的分析判斷,主要包括實況和數值預報兩種。其中,實況資料是指氣象觀測站實際測到的溫度、氣壓、濕度、風向風力等要素,既包括地面的情況也包括高空的情況。
「咱們全國各個氣象站都會將以上這些資料上傳至中國氣象局,由中國氣象局匯總後再下發至各個氣象台,預報員就可以通過氣象信息分析與處理系統,來分析調看這些資料。」從而了解當前溫度、氣壓、濕度等氣象要素的情況。
另外一種對天氣預報作用非常大的資料則是數值預報。「我們老一輩的氣象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大氣的運動滿足一組非線性方程組,簡單得說,數值預報就是利用計算機求解方程組,來得到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一種天氣狀況。」張永婧解釋道,目前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數值模式,山東省氣象科研所根據山東的天氣氣候特徵也研發了適用於本地的數值模式。
「預報員在參考各種模式結果以後,會加入自己的長期預報經驗,對數值模式的結果進行訂正。並且我們每天還會有中央台、省台、市台的各級會商,也就是通過視頻系統,預報員們各抒己見,提出自己預報思路和見解。」經過一系列的流程,最終得出未來幾天的溫度、雲量、降水、風等等天氣現象和氣象要素的情況,由此來製作各種各樣的預報產品,也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情況下所看到的天氣預報。
隨後關於「天氣預報一定就是準確的嗎?」這個問題張永婧也給予了解釋。「目前的天氣預報對於常規天氣預報準確率比較高,比如去年三天之內晴雨預報,準確率在90%以上,24h之內準確率更高,接近92%。而對於特殊天氣,比如颱風、暴雨、冰雹、局地強降水,預報準確率相對低一些。」
張永婧表示,前面提到天氣系統的運動規律是滿足一組非線性方程組的,這一方面說明了天氣具有可預報性,可以通過求解方程組獲得未來的天氣狀況;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非線性方程組的求解過程非常複雜,在運算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誤差,這也說明了天氣預報永遠不可能達到完全「準確」。
雖然目前中國對於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準確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是由於這些天氣恰恰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對於預報的期望值也比較高,因此偶爾出現一次預報不準的時候就特別容易被記住,所以就造成了「天氣預報不準的錯覺」。「尤其是對於一些強對流、強降雨過程,越臨近預報準確率越高,所以也希望大家更多關注氣象台實時更新的天氣預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來源:網易山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