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火鍋人的生存機會,藏在這4個字中!

2023-12-26     火鍋餐見

原標題:2024火鍋人的生存機會,藏在這4個字中!

本期看點

1、2023餐飲各業態復盤

2、2024如何破局

火鍋、小吃、快餐等業態狂陷倒閉潮

主謀有二

2023已到尾聲,復盤全年餐飲各業態,可謂慘不忍睹。

今年,火鍋店陣亡3.37萬家,不管是成名已久的餐飲老炮,還是懵懂無知的創業新人,都被劈頭蓋臉的市場變化給干傻了;出去看看、學一圈,發現自己的產品不行、場景有問題、運營掣肘太多、效率也低下,搞不清是「一身病」,還是「就這命」。

除了中餐的第一大賽道,其他業態也陷入難耐的寒冬。

像小吃類,以正新雞排為首的頭部,陷入閉店潮;三年前的正新雞排,全國門店數達2.2萬家,是肯德基(中國)的3倍、麥當勞(中國)的7倍,風頭無量,名副其實的「街頭霸王」;三年後,門店直接砍半,只剩1.1萬多家。

再如滷味,周黑鴨半年虧損4200萬、1300家門店關門,創始人終日以淚洗面;難兄難弟絕味鴨脖的日子也不好過,利潤降幅為76.29%,被諸多媒體評「正在失去年輕人」,另外,去年絕味為構建自己的商業版圖,狂投27個億,從所投項目今年的表現來看,無疑是打了水漂,第二三四五的曲線早已選好,就是死活不肯增長。

再看快餐,上月末,和府撈麵宣布直營門店突破500家,覆蓋60多座城市,然而,這個10年融資13次的品牌,三年來,足足虧了7個億,可見,只有故事,撐不起擴張的野心,到最後全是事故;五爺拌面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門店數超1600家,如今再查,1000齣頭,生生關了600多家;曾經開遍上海灘、擁有100多家門店的家有好面,也在2023走向了破產清算。

除此之外,在今年,中式點心虎頭局、烤肉大牌漢陽館,都消失在市場的暗涌中;自助餐廳大魚海棠只關門還不算完,又遭會員、員工和供應商堵門維權;茶飲品牌一點點,18個月關了500多家,門店只剩一點點……

一部餐飲創業史,半部挨打血淚史。分析當前市場形勢,不難發現,除了「消費力下行」的大環境原因,導致餐飲閉店潮的主謀有二。

第一、品牌老化。在如今快節奏時代,品牌最大的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不肯升級的自己。

像虎頭局,國潮風場景硬抗到底,場景一成不變,現做點心幾乎沒有;

正新雞排更不必提,場景產品數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然而,顧客卻改了消費習慣。

還有一點點奶茶,面對前輩後輩們的壓力,產品上依舊沒有大改善,很顯然,不上新,就傷心。

第二、吃了「效率」的大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背後有老虎的情況下,你不必跑得比老虎快,跑過同行者就行。

像漢陽館,最大的問題是,在供應鏈、資金鍊都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極速擴張,如同帶病狂奔,無疑會加速滅亡,擴張的背後必定須效率支撐

像五爺拌面,總部統一配貨,運到分店手裡,凈利潤在10%左右,很難抵禦風險,看不到希望的創業者肯定先走為上。

再如和府撈麵,資本的進場,讓其急速擴張,然而組織力、人員、供應鏈、物流運輸跟不上,必然會成一盤散沙。

超級性價比+品牌溢價,是

制勝之道

對於火鍋人而言,2023打得最狠的仗,是「價格戰」,低價套餐、低價券、啤酒喝一送一、主食小料全免費,利潤就這麼一點點被吃掉,成本卻高居不下,有的黯然離場,有的還在艱難維持。

那麼,2024怎麼打?

在消費力下行、居民儲蓄意願持續上漲的時代,用戶需求很簡單,第一、便宜,還要好貨;第二、最好是品牌(品牌是顧客購買的信任背書)

所以,2024的關鍵打法公式就可表達為——(超級)性價比+品牌(溢價)。

做個簡單的設想,海底撈客單價降到80元,你會不會增加復購頻次?當然,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只是個「思想實驗」而已,但你內心的答案,已經告訴了你如何打。

超級性價比不是一昧地降價,背後是效率和成本的支撐。

像朱光玉火鍋館,以「上新快」著稱,每個月小上新、每季度大上新,這背後是創新力的比拼,更是效率的比拼,畢竟,一道新品從總部發出到近200家門店,需要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唯有如此,才可保證提升終端門店的出品效率,實現出品統一。

而在供應鏈體系中,除了源頭採購,還有更重要的一環,運輸。

朱光玉在運輸上,選擇的是「華鼎冷鏈」,其創始人李揚說,選擇華鼎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華鼎對火鍋的理解很深,能夠與朱光玉的SKU做很好的適配;二是在常溫貨和凍貨的搭配上,華鼎更經濟。

像覓小鮮麻辣燙,創新麻辣味型、精選供應商資源、定位年輕人、戰略直指下沉市場,很快在麻辣燙賽道打出一片天,然而,隨著門店的激增,物流運輸成了其最大的難點。

覓小鮮品牌創始人李頡說,之前的運輸,保證不了時效,也保證不了溫度,下沉市場很多地方送不到。

自從跟主打「縣鄉冷鏈」的華鼎後,覓小鮮徹底解決了配送問題,用戶無需自取貨,大大節省時間,提升了效率。

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品牌即可實現超級性價比。

再說品牌(溢價),品牌的背後是信任感和尊敬感,這需要門店數量和產品質量來支撐。

鋪天蓋地的門店進入大眾視線,則容易進入顧客心智;流量貫入,就需要高質產品來承接這潑天富貴。

像熊大爺現包餃子,在大工業流水製作的現狀下,熊大爺以現包餃子的形式,俘獲了諸多年輕人的心,生食外帶、堂食外賣、堂食一體的經營模式,讓熊大爺迅速成為餃子品類中的佼佼者,以至一年增長1380家。

前端的模式離不開後端的供應鏈,在熊大爺擴張的背後,離不開華鼎的全國化冷鏈物流倉配網絡,熊大爺聯合創始人李文揚表示,倉配版塊,是品牌連鎖化過程中,很重要的底氣。

在擴張過程中,李文揚發現,有很多地方,總部無法配送到位,還有一些地方,配送十分勉強,且中轉多次,無形中增加許多成本,這明顯制約了品牌前進的步伐,後來與華鼎冷鏈合作後,招商就開始全國化發展。

歸根究底,是華鼎冷鏈為熊大爺解決了兩大痛點,第一、產品實時配送到位,第二、全國化的倉儲為原材料的質量提供了安全保障。

再如夸父炸串,與華鼎合作後,4年時間,在200多個城市,開店2000多家(目前有2500多家),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華鼎一站式冷鏈倉配的服務戰略和全國化的冷鏈倉配網布局,為下沉市場輸送了源源不斷的「真氣」,讓品牌實現極致供應鏈和總成本領先的優勢。

綜上來看,不管是火鍋還是麻辣燙,不管是燒烤還是快餐,想活下去並且活得好,降本增效和提升品牌力,是重中之重。

「科技+效率」,成為

2024年度關鍵詞

2023雖然是「艱難時世」,但整體向前,像科技領域,ChatGPT、Spot & Atlas機器人、鋰離子動力電池、無人駕駛航空器,都讓社會前進的巨大的科技成果,並且正一點點地滲透我們的生活,社會也因之變得便捷而高效。

餐飲行業也是如此,效率是第一位,如果深究,就可發現,效率是由能量和信息來支撐。

能量是什麼?是品牌力、創新力、組織力、運營力、門店力等各種力量的疊加。

信息,可拆解為消息、知識和原理,消息具有時效性,換言之,誰能迅速拿到第一手消息,誰就能料敵先機,占領制勝高地,過去,有人靠信息差掙錢,優勢就在「行動快」;知識的來源廣而雜,其中,有自己的覺悟和前人的經驗,而原理,則是無法刪除和更改的底層邏輯;掌握了底層邏輯,成功即可複製,且無論跨界與否,因為原理具有「可遷移」的屬性。

在艱難的2023,有人慘澹離場,也有人拓店擴張,能夠複製成功的品牌,本質上講,都擁有掌握能量和「核心信息(原理)」的能力,朱光玉、夸父炸串、熊大爺現包餃子、覓小鮮麻辣燙等,莫不如此。

如果聚焦到運輸倉配這個環節上,這些品牌能夠迅速擴張,華鼎是個繞不開的元素,而華鼎所扮演的角色,正是「核心信息」,即運輸配送的底層邏輯。

當然,華鼎冷鏈,絕非簡單的倉配和運輸,華鼎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前不久,還獲得中物聯冷鏈委頒發的「2023冷鏈年度企業」。

華鼎冷鏈有自主研發的SAAS系統,可實現冷鏈物流的全流程可視化,確保全程溫度可視、品質可控,而且處理訂單的效率提升80%。

說白點,在華鼎的「SAAS之眼」下,你能看到一包貨從發出,到用戶接收的全過程,實時跟蹤,鏈路全透明

華鼎冷鏈CEO王君說,華鼎正在以全國化冷鏈物流倉配網絡和數字化冷鏈服務為抓手,堅守服務品質、升維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助力連鎖餐飲品牌打造更穩定、敏捷、高效的供應鏈系統,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科技,正是華鼎所擁有的「能量」。

在即將到來的2024,餐飲行業仍舊會洗牌、擴張和上漲,效率,將成為疏導行業最關鍵的因素,效率低下的品牌,一定會被清除出隊伍,而一些效率高、升級疊代快、能夠敏銳洞察消費者行為的品牌,也會在2024站住腳跟,並穩健擴張,相信明年餐飲的連鎖化程度,會再上一個新台階。

2024,一場心與力的角逐戰,即將上演,屆時,會有更多不同尋常的選手參戰,會有更多的新思路、新玩法和新科技加入進來。

餐飲人將創造一個新的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c21b0e151969ef6b6c858d6ebf4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