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上三個美國將軍:中將死了沒人管,少將被俘賺了五萬美元

2023-12-17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朝鮮戰場上三個美國將軍:中將死了沒人管,少將被俘賺了五萬美元

麥克阿瑟用來裝酷的「玉米芯」煙斗,用我們東北話來說,就是「苞米瓤子」做的。

麥克阿瑟叼著苞米瓤子,帶著十三萬大軍在菲律賓被五萬七千日軍打得狼狽不堪,最後帶著少數幾個親信坐飛機溜掉,十一萬手下都當了俘虜,「巴丹死亡行軍」又被虐死了一萬八千人。

要沒有麥克阿瑟的包庇,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七三一部隊首犯都得上絞刑架,這樣一個傢伙被吹成二戰頭等名將,估計巴丹亡魂肯定會不同意的。

麥克阿瑟和許多美軍一樣,打順風仗還湊合,一但遇到硬茬兒,就會被打得現原形,比如在後來的朝鮮戰場,叼著苞米瓤子的麥克阿瑟,又被痛扁了一頓。為了平息國內民憤,杜魯門只好將其一擼到底——後來麥克阿瑟死於膽結石,據說就是在朝鮮戰場被嚇壞了。

麥克阿瑟雖然苦膽有問題,但畢竟全須全尾地回去了,他一生燒掉的苞米瓤子,一個小推車都裝不下(一根玉米瓤子,最多能抽一百袋煙,質量差一點的,五六十袋就燒穿了),而比他更倒霉的三個美國將軍,有一個被「友軍」活活撞死,還有兩個被抓了俘虜。

其中一個俘虜還不算太倒霉,他把被俘經歷寫成書,居然賣了五十萬美元——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五十萬美元可不是個小數字:按照當年的布林頓森林體系計算,1950年的五十萬美元價值四十萬克黃金,大家換算一下,就知道摺合現在多少美元了。

在朝鮮戰場上第一個被俘的,是美國第二十四師師長迪安少將,他剛到朝鮮十八天,全師就於1950年7月1日被擊潰,該師和李承晚軍第一軍、第二軍都遭到毀滅性打擊,總共被斃、傷、俘三萬二千餘人,損失火炮二百二十門、坦克而是多輛、各種槍枝四千六百四十件、汽車一千三百多輛。

更為搞笑的,是戰敗的美二十四師,居然把自己的師長弄丟了——僥倖逃脫的美軍中沒有他,公布的被俘人員中也沒有他。

麥克阿瑟一聽迪安少將失蹤,氣得苞米瓤子直冒火苗子:迪安要是被抓,老金肯定要廣泛宣傳,他就得回去給安迪寫檢討了。

二十四是師長迪安丟了,麥克阿瑟給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下了命令: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找不但迪安,我把你變成安迪!

於是沃克中將變成了朝鮮戰場上第二個倒霉的美國將軍。

鐵拐李,把眼擠,你糊弄我,我糊弄你。接到死命令卻找不到迪安的微課中間給麥克阿瑟打了個報告,其電文現在還能查到:「迪安將軍接任第二十四師師長僅18天,但該部隊有高度責任感。大田被圍時,將軍臨危不懼,指揮若定,親自組織隊伍突圍,不幸以身殉職。」

老美得此「噩耗」,馬上喪事喜辦,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為表彰迪安的「忠貞和功績」,特授予他代表最高榮譽的「國會榮譽勳章」——也不知道上任十八天的迪安有啥功績。

事實證明,迪安非但沒有功績,而且也沒有忠貞,他根本就沒「以身殉職」。在華盛頓為迪安大辦喪事之後,霉運就降臨到了沃克中將頭上。僅僅相隔一百六十天,即1950年12月23日,沃克也掛了。

華盛頓為迪安少將大辦喪事,卻對沃克中將之死諱莫如深:沃克軍銜和軍職都比迪安高,但是山姆大叔卻不像迪安「殉職」那樣,大加讚譽並隆重授勳,當局不聲張,媒體也不報道,沃克的家屬連陣亡撫恤金都拿不到——美軍陣亡很難:只有被當場擊斃且找到屍首才算,死在戰地醫院的不算,失蹤的不算,身份牌丟了的也不算,反正是撫恤金能少發一個就少發一個。

沃克中將之所以死得如此憋屈,是因為連老美都認為這件事說出去太丟臉。直到半個世紀後,美國「慶祝」侵朝「勝利」五十周年紀念活動時,一家美國報紙才披露,當年沃克中將是在潰敗中因極度混亂,所乘的吉普車被自己部隊的軍用大卡車撞毀而喪生的。

美國報紙說沃克是被美軍卡車撞死,顯然是不想給韓軍吹噓自己「撞斃美軍中將」的機會,但是據美軍自己回憶,沃克確實是被韓軍撞死的,在2010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一書是,作者大衛·哈伯斯塔姆詳細回憶了沃克的最後時刻。

據大衛描述,當時沃克一直在不顧一切地驅車趕路。在朝鮮的狹窄、冰滑和破爛的公路上,他和駕駛員實際上是在推著車挪動,他們的逃亡之路一直延續到1950年12月23日戛然而止:「當時,沃克和他的駕駛員、助手以及貼身警衛擠在一輛吉普車裡,沿著公路邊的狹長通道向南行駛,道路擠滿了南下的車輛。突然,一輛運載武器的韓國軍車閃進他的車道,事故就此發生。吉普車被撞翻,連車帶人一起滾下路邊的溝渠;其他三個人活了下來,沃克當場身亡。」

沃克中將死得無聲無息,迪安少將卻不肯死,隊伍被打散後,他在山溝里東躲西藏了一個多月,才於1950年8月25日被一個十三歲的砍柴小兒郎發現,然後就當了俘虜。

看很多越戰大片,美軍丟了一個小兵,都要出動好幾架直升機搜救,而且總是能「成功救出」。那麼大一個迪安少將荒野求生一個多月,是沒人肯找,還是找了沒找到?

沃克中將被撞的時候也不知道迪安在哪裡,要不是迪安自己寫了那本《在朝鮮被俘歷險記》,我們也不會知道詳情。

迪安被俘的消息,是朝鮮方面公布的,但是朝鮮方面並沒有說他究竟關在哪裡,這是可以理解的:一旦安迪羈押場所曝光,美軍搶不出去,也會派飛機投彈將其炸死。

當年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連長時間在志願軍碧潼俘虜管理處工作的黃耀昆(著有《韓戰中,三個美國將軍的不同命運》,本文資料大多出字黃耀昆回憶)也不知道:「我經常穿梭於前線、後方,開城、板門店、碧潼、昌城等地,但是也不知道迪安被關押的具體地點。只知道迪安受到了中朝方面的優待。」

迪安受到優待,但是美軍卻並不優待戰俘,據黃耀昆回憶,當年美軍用種種殘暴的手段對朝中被俘人員進行野蠻迫害和虐殺,最後被俘人員奮起反抗,在巨濟島活捉了戰俘營最高司令長官杜德准將。

經過一系列談判,美軍答應炒杜德准將的魷魚,又答應了四個條件,最後打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收條:「今收到由朝中代表團送還的一名美國將軍——杜德准將。經檢查,杜德將軍閣下確實沒有任何受侮辱與受損害的跡象。特此證明。美國巨濟島司令官海頓·波特納(簽字)1952年5月10日。」

杜德准將被戰俘俘虜,這個臉可算丟大了,他回去後會受到怎樣的處分和嘲笑且放在一邊不提,咱們還是回過頭來看看那個開了追悼會、得到勳章的迪安少將。

迪安在戰俘營的日子過得很舒坦,如果沒有美軍來轟炸,他比在前線還安全得多,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受到和善而周到的照顧,吃得很好,住得很舒服,穿得很暖和。我願對我受到的照顧表示由衷的感激。」

朝鮮停戰協定簽字之後,迪安被遣返,在遣返的前一天晚上,遣俘委員會在開城為他安排了一次告別便宴。迪安舉杯暢飲後動情地說:「願美國同中國永遠不再打仗!要和平!中美兩國再不要打仗了!」

經歷戰爭才知道和平的可貴,迪安少將回去後繼續服役,後來還晉升為中將,而他最欣喜的,是有一家於1953年春天出版社找到他,出價五萬美元出版了他的《在朝鮮被俘歷險記》 。

大衛·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一書得最後,對我們的抗美援朝戰爭有一個值得讀者諸君深思和驕傲的總結:「除戰爭親歷者外,對許多美國人而言,韓戰始終是歷史中的一個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變成了一場沒人願意再去回憶和了解的戰爭。對中國人而言,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韓戰代表的不僅是一場勝利,更重要的在於,它也是新中國的又一次解放,與長期受西方列強壓迫的舊中國的徹底決裂。與剛誕生的新中國打成平手的,不只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剛剛征服日本和德國的美國,而是整個聯合國的軍隊。戰爭結束之後,每個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這個正在冉冉升起的東方大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86b489f8c47ec91110d535c0fd8ae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