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懷明:羅貫中也是《水滸傳》的作者

2023-06-24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苗懷明:羅貫中也是《水滸傳》的作者

中國古代文學名家輩出,佳作紛呈,如果要論人們最為熟悉、影響最大的作品,非四大名著莫屬。四部小說的作者姓名早已家喻戶曉,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背出來:《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水滸傳》

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文學常識,如果深入了解就會發現,事實的真相遠非如此簡單,這是一個需要長篇大論才能說清楚的話題。限於篇幅,這裡只說一個問題,那就是,《水滸傳》的作者除了施耐庵,還有羅貫中。

羅貫中不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嗎?怎麼又寫了《水滸傳》?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從一個最為基本的問題開始,生活在當下的我們是怎麼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的?畢竟這些小說已經面世了幾百年,作者不可能出來自證著作權。辦法還是有的,那就是尋找早期的相關文獻。這些文獻主要有兩種:一是當時作品上的署名,二是當時的記載。

先看作品上的署名。

《水滸傳》最早的版本是明刊本,現存多種。查看這些刊本的署名,除了一些不直接署名者外,署名的有如下三種情況:

一種是單獨署施耐庵,如英雄譜本、劉興我刊本皆署「錢塘施耐庵編輯」;一種是單獨署羅貫中,如志傳評林本署「中原貫中羅道本明卿父編集」,鄭喬林刊本署「元東原羅貫中編輯」,清初德聚堂刊本、漢宋奇書本署「東原羅貫中編輯」;一種則是羅貫中、施耐庵合署,如嘉靖間殘本、天都外臣序本、一百二十回本皆署「施耐庵集撰 羅貫中纂修」。

明刊本《新刻全像忠義水滸傳》

再看明代相關的記載,有說施耐庵是作者的,如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也有說是羅貫中寫的,如《七修類稿》:「《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錢塘羅貫中本者,南宋時人,編撰小說數十種,而《水滸傳》敘宋江等事。」王圻《續文獻通考》:「《水滸傳》,羅貫著。貫字本中,杭州人。」還有說是羅貫中、施耐庵合寫的,比如高儒《百川書志》:「《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序:「施、羅二公傳《水滸》,而復以忠義名其傳焉。」這些說法與《水滸傳》明代刊本上的署名基本是一致的。

不管是明代刊本的署名還是明人的記載,相信都是有依據的,只是他們沒有說出來而已,如今已無從得知。現代人基本都是依據這兩類材料來認定小說的作者,比如羅貫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就是這樣確認的。

明刊本《水滸志傳評林》

當然,古代小說並不都是如此清楚署名,很多時候使用的是化名,比如《金瓶梅》署的就是蘭陵笑笑生,此人到底是誰,研究者到目前為止已經提出了兩百多個候選人,把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像樣不像樣的文人差不多都網羅進去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就明代《水滸傳》的署名和記載來說,有羅貫中獨著、施耐庵獨著和羅貫中、施耐庵合著三種說法,限於資料,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辨析。現存《水滸傳》明刊本只是明代所有《水滸傳》刊本中的一部分,又無法以署名版本的多少來判定,那麼,判定《水滸傳》作者最為妥帖的辦法是採取中庸之道,署上羅貫中、施耐庵兩人為好。無論如何不能只署施耐庵一個人的名字而抹去羅貫中,凡事總要講個道理。

既然如此,為什麼現在大家異口同聲說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基本不再提羅貫中呢?說起來話長,這與一個人有關,此人就是明末清初的評點家金聖嘆。

清貫華堂刊本《水滸傳》

金聖嘆批點《水滸傳》這件事人人知道,但不少人並不知道,金聖嘆批點《水滸傳》的時候很不老實,他一邊進行評點,一邊又悄悄改動作品的內容。比如他不喜歡宋江,就將寫宋江好的地方加以刪改,將其往負面上改,並讓李逵處處出他的丑。改完之後再進行評點,自己既當球員又當裁判,忙得不亦樂乎。

更為誇張的是,金聖嘆不喜歡梁山好漢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及征遼平方臘等內容,乾脆將《水滸傳》從七十回後腰斬,加入自己增寫的半回盧俊義驚夢的內容,拼造出一個新的《水滸傳》版本。但問題是《水滸傳》已經流行很久,讀者很難接受。

為此金聖嘆扯了個大謊,說自己十二歲時便得到一個「貫華堂所藏古本」,並假造了一篇署名「東都施耐庵」的序言,說是「貫華堂所藏古本水滸傳前自有序一篇」,說得鄭重其事,有鼻子有眼的。

清貫華堂刊本《水滸傳》

因金聖嘆批點《水滸傳》較為精彩,又弄了個才子書的噱頭,金批《水滸傳》很快以《第五才子書》及《聖嘆外書》之名一紙風行,成為清代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版本。因這個版本的流行,《水滸傳》的著作權也就被施耐庵一個人所獨享,人們在兩百多年間不知不覺接受了金聖嘆這個沒有道理的觀點,思維定勢一旦形成,再改過來就相當困難。

其間也有人提出質疑,比如周亮工就在其《因樹屋書影》一書中指出:「《水滸傳》相傳為洪武初越人羅貫中作,又傳為元人施耐庵作,田叔禾《西湖遊覽志》又雲此書出宋人筆。近金聖嘆自七十回之後,斷為羅所續,因極口詆羅,復偽為施序於前,此書遂為施有矣。予謂世安有為此等書人,當時敢露其姓名者,闕疑可也。定為耐庵作,不知何據。」

這段話明確指出施耐庵獨享《水滸傳》著作權的現象是金聖嘆作偽導致的,並沒有充分的理由。

清懷德堂刊本《因樹屋書影》

進入二十世紀,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展開,古代小說研究逐漸成為一門專學,研究者不斷搜集資料,看到了金批《水滸傳》之外的其他眾多版本,了解了《水滸傳》明刊本署名及明人相關記載的情況,但不少人仍沿用金聖嘆的做法,將《水滸傳》的作者只給施耐庵一人,對羅貫中的署名權問題視而不見。不知道是不是出於這樣一種補償心理:四大名著這樣的經典小說,羅貫中寫了一部《三國演義》已經很了不起了,《水滸傳》的作者乾脆就讓給施耐庵一個人吧。

其間也有研究者提出羅貫中的著作權問題,比如魯迅就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一書中客觀地列舉四種記載:「其綴集者,或曰羅貫中(王圻、田汝成、郎瑛說),或曰施耐庵(胡應麟說),或曰施作羅編(李贄說),或曰施作羅續(金人瑞說)。」他沒有直接下斷語,不過從其「疑施乃演為繁本者之託名,當是後起」這句話來看,似乎傾向於羅貫中。

《中國小說史略》

到了《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魯迅說得就比較明確了:「《水滸傳》是敘宋江等的事情,也不自羅貫中起始。……這施耐庵恐怕倒是後來演為繁本者的託名,其實生在羅貫中之後」。

再比如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就認為羅貫中是《水滸傳》的作者,為此還寫過一部專著《水滸傳原本和著者研究》,明確提出「《水滸傳》的著者為羅貫中,而不是施耐庵」。

可惜這一觀點並沒有得到學界的響應和社會的認可,不少人依然認為《水滸傳》只有一個作者,那就是施耐庵。因而在探討《水滸傳》時,只談施耐庵的著作權問題,大家為施耐庵是否真有其人、為施耐庵的生卒年、籍貫等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全然不提《水滸傳》還有另外一個作者羅貫中;在研究羅貫中的時候,也往往只談他創作《三國演義》的事情,好像《水滸傳》和他沒有什麼關係。

《水滸傳》珍藏版

從已經出版的各類《水滸傳》整理本來看,大多數單獨署名施耐庵,也有一些署名施耐庵、羅貫中的,幾乎沒有單獨署名羅貫中的,至少筆者還沒有見到。

學術研究追求的是事實的真相,靠材料說話,以理服人。既然現有的文獻資料可以證明羅貫中的著作權,那就不能武斷地將其從《水滸傳》上抹去。如果將其除名的話,必須說出為何只署施耐庵而不署羅貫中的依據和理由,證明明代的署名有問題,記載不可靠。

事實上,依據現有的材料要否定這一點是不可能的,因為否定了羅貫中的著作權,實際上也可以用同樣的邏輯和理由去否定施耐庵的著作權。

如果尊重歷史的話,希望將來各種《水滸傳》的整理本上署名改為羅貫中、施耐庵兩人,而不是單獨署上施耐庵,當然也不必單獨署名羅貫中。

《羅貫中全集》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羅貫中的《水滸傳》著作權只是其古代小說著作權眾多問題中的一個,除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兩書,《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這三部小說也都署名羅貫中,至於他們是否真的出於羅貫中之手,因材料缺乏,這同樣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杜貴晨:《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為元人及原本管窺——試說庸愚子《序》的考據價值

新書推介|羅貫中:《醉耕堂刊毛宗崗評本三國志演義》

新書推介|楊自平:《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新書推介|衛紹生:《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本文刊於《文史知識》2023年第6期,經作者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55ae254bb36640ef4f40ab45b746a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