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誅殺宦官的時候,怎麼不一起把「宦官之後」曹操也給解決掉?

2023-11-26     尋根拜祖

原標題:袁紹誅殺宦官的時候,怎麼不一起把「宦官之後」曹操也給解決掉?

按這個標準,袁紹應該連他自己也解決掉,因為他也是宦官之後。如果將朝中的大臣們都過一遍篩子,恐怕很多人的出身都跟曹操、袁紹一樣——宦官之後。

曹操的父親曹嵩被過繼給宦官曹騰為子,這事大家都知道,袁紹怎麼也成了宦官之後呢?

《後漢書》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很少有人留意到:「時中黨侍袁赦,隗之宗也,用事於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惟崇以為外援。故袁氏貴寵於世,富奢甚,不與它公族同。」

袁紹有個族叔叫袁赦,時任中常侍(宦官),很受皇帝的寵信。袁赦與袁逢、袁隗兄弟內外呼應,袁氏家族內廷、外朝通吃,由此成為一個集權利與財富為一身的豪門家族。

所以,嚴格來講,袁紹也是宦官的後人,他嘲笑曹操是「宦官之後」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

不光曹操、袁紹,當時過繼給宦官、與宦官結親、士族主動入宮為宦官的現象比比皆是,就連皇家貴戚也毫不避諱與宦官們攀上親戚關係。

比如,荀彧的老婆就是宦官唐衡的女兒,何太后的妹妹就嫁給了宦官張讓的兒子。

事實上,後人對這種現象的嘲諷在當時並不存在,宦官集團已經成了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而且是一個地位相當尊崇、與士族階級並肩的階層。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東漢、唐朝和明朝三個時期的宦官最得勢,其中唐朝的宦官權力最大,明朝的宦官最具殺傷力,而東漢的宦官最尊崇。

東漢宦官的崛起源於鄭眾,此人幫漢和帝除掉了權傾一時的外戚竇氏家族,成為第一個被封侯的宦官,宦官干政也始於鄭眾。

漢桓帝時期,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幫漢桓帝扳倒了兇殘的梁冀,由此五人同時授封萬戶侯,並形成了宦官集團的整體崛起。

桓靈二帝時期的「十常侍」全面掌握朝政,並染指軍權,形成了與豪門集團相對立的政治勢力。

那時候的宦官擁有了士族階級的所有權利,他們可以成家,可以做官,可以封侯拜將,可以世襲,其子女也跟士族之家的子女毫無二致。

宦官集團也湧現了大量的能人,甚至錚臣,比如前面提到的鄭眾,發明造紙術的蔡倫,還有參與整理《六經》,編撰《熹平石刻》的李訓,以及耿介剛烈慘遭漢靈帝殺害的呂強。

總之,在時人眼裡,宦官除了身體上的缺陷,與常人別無二致,只是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他們比一般人更接近權力中心。

因此,東漢的宦官與其它朝代不太一樣,他們不全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像袁氏家族那樣,甘願入宮為宦的豪族並不罕見,就連東漢開國功臣耿弇的後人也都有當宦官的,並不認為這個身份很恥辱。

當然,這背後最大的驅動力就是利益。就像袁赦,他就成了袁氏家族打造權力體系的重要一環。

既然如此,以袁紹為代表的豪門集團為何三番五次要除掉宦官呢?甚至三次發動對宦官集團的集體清洗呢?

說白了就是「利益」二字,宦官集團在皇權的培植下成為庶族集團的領頭羊,並對士族集團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我們先對「庶族」和「士族」做個定義,士族就是以讀書做官為職業的一個群體,根據出身不同,分為豪門士族和寒門士族。前者又被簡稱為「士族」,如袁氏家族,地位尊崇,四世三公,後者又被稱為「庶族」,如曹操家族,出身低微。

需要強調的是「豪」與「寒」並不是指財富,而是政治地位,豪門家族的窮士族很多,比如蔡邕的女婿、蔡文姬的妹夫羊衜,窮得連一床蓆子都沒有。寒門士族也有富得流油的,比如曹操。

士族的特權在於這些家族壟斷了政治資源,庶族出仕無門,只能依附於士族。這就是我們在看《三國演義》時,總看到謀士們叫「主公」的原因。

於是,部分庶族集團不得不入宮為宦,力圖走捷徑為家族敲開另一扇門。同時,宦官們在獲得正常的政治地位後,也力圖積極向士族集團靠攏。當然,他們肯定無法一步跨入士族集團,庶族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就像曹操家族。

因此,東漢的宦官集團就成了庶族階級的一支重要力量,並直接危害到士族集團的利益。

我們舉個例子說明,袁氏家族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憑藉學術壟斷、聯姻、上下級關係,形成了與楊氏、陳氏、荀氏等豪門家族之間的深度綁定,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網絡。這就是袁紹、袁術逃離洛陽後,到地方能一呼百應的原因,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到哪裡都是領袖。

可是以宦官集團為代表的庶族階級卻破壞了他們的利益鏈,宦官們在他們的家鄉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朝廷他們又能通過皇權打壓士族集團,這就是二者矛盾的核心所在。

士族集團利用輿論優勢,將這個矛盾歸結為宦官弄權,將他們自己放在正義的一方。其實不然,宦官哪有什麼權?他們的那點權還不都來自於皇帝的授予,甚至故意縱容?

皇帝為何要縱容宦官呢?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士族集團與皇權的矛盾更激烈,皇帝需要幫手,而宦官就是皇權最值得信任的一支力量。

所以,東漢末年的矛盾本質上是皇權與士族集團的衝突,宦官只是皇權的打手。

這就是袁紹與曹操在對待宦官問題上的分歧點,袁紹公開的理由是宦官弄權,破壞超綱,壞事做絕。暗地裡的小算盤是砍掉皇權的拐杖,實現士族集團的權力一統。

曹操公開的理由是宦官有好有壞,只需要殺掉幾個領頭的壞傢伙就行,沒必要為一隻蒼蠅燒了一座房子。暗地裡的小算盤卻是,你們士族集團才是禍根,沒有宦官集團還怎麼限制你們?

那麼,袁紹在誅殺宦官時,為何沒將宦官之後曹操一起列入黑名單呢?

除了開頭所講,那時候朝中的「宦官之後」太多,袁紹不可能將打擊面搞那麼大,否則必然傷及自身,另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作為「宦官之後」的庶族階級,與宦官之間不能完全畫等號,庶族階級也是信奉儒家思想的讀書人,與士族階級的理念一致。

其實士族與庶族原本就沒有嚴格的界限,只要某個庶族世代為官就可以稱作為士族,如果在連續出現重量級人物,就可以稱為豪門士族。而原本的士族如果集體沉淪,也可能被踢出豪族俱樂部。比如袁家,到魏晉南北朝時還有他們的影子嗎?

曹操的爺爺曹騰早就去世了,曹家借曹騰的勢力崛起,但此時與宦官集團之間的利益並不密切,袁紹沒必要將曹操推到對立面,偶然諷刺兩句,過過嘴癮就行了。

其實曹騰的名聲相當好,是個謹慎忠厚的老實人,當年曾經做過漢順帝的伴讀,對漢桓帝有擁立之功,在內廷服務三十多年未曾出過差錯。曹騰還有識人之明,和推薦之功,他先後舉薦了虞放、邊韶、延固、張溫、張奐、堂溪、趙典等名士。

那時候袁紹雖然蹦躂得很厲害,但核心人物其實不是他,而是何進,他只是利用袁氏家族的影響力左右何進的決策,卻不能取代何進。

何進的出身是個屠夫,因為妹妹當了皇后,何氏家族進入了庶族階級的行列,並向士族集團積極靠攏。基於出身的原因,何進對宦官集團既愛又恨,對同為庶族階級出身的曹操一直是欣賞的態度。這一點,他與袁紹有根本性的差異。

在誅殺宦官的問題上,何進還存在一些與袁紹共同的利益點,如果袁紹想要殺害曹操,何進斷然不會允許。

或許正是那段時間的惺惺相惜吧,曹操多年後還曾經祭奠過何進,何進的兒媳、孫子也被曹操打包收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3a7c5a736cfd5fdac96c03b92bc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