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哭窮」,也是一門技術活,千萬別弄巧成拙

2023-08-21     老張育兒

原標題:對孩子「哭窮」,也是一門技術活,千萬別弄巧成拙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很多父母的抱怨聲:

「我家孩子光知道花錢,隨便一個玩具都是幾十,一點都不知道心疼大人」

「我家孩子學習一般,花錢能力卻不一般。每天都是幾十打底,再這樣下去,都養活不了了。」

「天天就知道要錢,然後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想想都覺得頭疼」

「我家孩子除了買,什麼都不會,花錢如流水一樣」

這應該,是所有父母都頭疼的問題。生活中,孩子貌似除了最會花錢,再也沒有其他優點了吧?

作為父母,不僅要承受生活的壓力,而且還要承擔養娃的壓力。可想而知,生活有多艱難……

做了父母之後才知道:賺錢,真的是世界上最不容易的事情;而花錢,又是最容易的事情。

所以,為了讓孩子少花錢,父母真的是費盡心思。最擅長的辦法,就是「哭窮」,試圖用「哭窮」的方式讓孩子明白:生活很辛苦,能省則生!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亂花錢確實不是好習慣。現在花父母的前,孩子可能感覺不到問題的嚴重性;等到將來,他們獨自賺錢時,誰來替他們的慾望買單。

只可惜,「哭窮」也是一門技術活,很多父母要是「哭」錯了,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孩子內心自卑。

「哭」錯了,孩子受到的傷害更大

1、眼界和格局受限

「這些東西太貴了,咱還是別買了」

「下次買東西的時候,能不能看看價格啊」

在父母的這些話中,孩子會有種「我不配」的感覺,買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會先看價格。

而且,孩子會養成斤斤計較的性格。除了前,他們好像在看不到其他東西。這些孩子的眼界,註定不會太長遠……所能看到的東西,也是少得可憐。

2、性格膽怯自卑

「咱們家沒錢,怎麼能跟別人家比呢?」

「家裡又不富裕,還總是花那麼多錢」

父母的初衷,可能只是希望孩子少花錢,尤其是少買一些沒有用處的東西。可是年幼的孩子,他懂什麼呢?

從此之後,不敢像父母要錢,喜歡的東西也只能藏在心裡。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自卑,變得膽怯,永遠都是一副「不如別人」的感覺。

3、養成極端的消費觀念

在父母「哭窮」聲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會養成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消費觀念:

一是:孩子變得摳摳搜搜,總覺得自己不配,哪怕是剛需的東西,也不捨得去買,總覺得賺錢不容易,要省著點花;

二是:孩子成年後,當他經濟開始獨立後,會產生報復性消費心理。那些曾經喜歡,又被父母阻止沒有買到的物品,會統統一股腦的帶回家,哪怕沒有任何用。

無論是哪種消費觀念,對於孩子人生的影響,都是極大的。未來,註定不會有大成就,一輩子都很平庸。

出現這些狀況時「哭窮」,才最有效果

想告訴父母的是:家庭的貧困與否,其實和孩子沒有任何關係。無論有沒有他們,大人都要上班賺錢,別把「窮」傳遞給孩子。

而且,從決定讓孩子出生那刻開始,就要做好養育他們的準備。若日後只能靠「哭窮」養孩子,父母還是慎重一些。

對了,不是所有時候都可以「哭窮」,一定要學會分情況。發現孩子的消費觀出現不好的苗頭時,再對他們「哭窮」,才會更有教育意義。

第一個苗頭:孩子喜歡攀比的時候

「媽媽,XX都有好看的文具,我也想要」

「爸爸,我們班XX同學,他的衣服都是新款,你也給我買吧」

當孩子說這些話時,說明他們已經產生了攀比心理。別人擁有的東西,無論價格高低,自己都想擁有。

這個時候,就要對孩子「哭窮」了。若是一味滿足的話,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愈加膨脹,畢竟慾望是永遠都填不滿的。

第二個苗頭:孩子想要躺平的時候

「我爸爸媽媽能賺錢,我以後不愁吃喝」

「我不想努力了,太辛苦了,還是靠爸媽吧」

這些話,說明孩子有了躺平的想法。若是不加以制止的話,未來很可能變成「肯老族」。

身為父母,肯定不希望孩子啃老。畢竟父母有老去的一天,那時候孩子該去「啃」誰呢?

這時候有必要像孩子「哭窮」,讓他知道家裡條件一般,若是不自己努力的話,未來可能連吃飯和穿衣都是問題。

看來,「哭窮」真的很有技巧。聰明的父母,不是告訴孩子家裡有多「窮」,而是讓他知道賺錢不易,讓他自己選擇,讓他學會取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e80402a5bb620caaba3092a08ea99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