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小乖乖,家中的小土匪,孩子差距為何這麼大?

2024-06-12     老張育兒

安安媽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四歲的安安在學校,是老師眼中的乖寶寶,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方面,曾多次被表揚;

可是在家裡,安安卻是小土匪,一點都不聽話。就連吃飯,都是媽媽在背後各種催促,一點都沒有學校的樣子。

有那麼一瞬間,安安媽媽覺得兒子被「奪舍」了,要不然在學校和家裡的差距,怎麼會這麼大呢?

其實,孩子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現,都是正常的!巨大的反差,確實會讓父母感到不解和困擾,只能說明孩子很會「裝」,而且身心健康!

孩子在幼兒園聽話,多半是這些原因

1、害怕老師

要說最大的原因,那一定是大部分孩子都害怕老師。哪怕,身邊的幼兒園老師很溫柔,孩子內心也會不由自主地害怕,這或許就是「血脈壓制」。

正是因為這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特別好,生怕自己被老師批評,成為不被喜歡的那個同學。

2、想被表揚

很多孩子直到初中,還是很喜歡幼兒園老師,那是因為幼兒園老師很懂得教育。尤其是在孩子表現脆弱的時候,很懂得鼓勵式教育。

誰不想被表揚呢?幼兒園的孩子,最喜歡被老師表揚,擁有其他同學都羨慕的小紅花。哪怕為了表揚和小紅花,孩子也會乖乖聽話。

3、學會了遵守秩序

幼兒園階段,不需要孩子學習太多知識,更多的是從習慣、秩序和規則等方面教育。所以幼兒園,真的很重要,是習慣養成的地方。

在幼兒園,孩子學會了遵循規則,他們需要嚴格遵守作息時間,要學會排隊、學會分享玩具。當這些規則牢記在心中時,孩子的行為表現就會自動變好。

4、同伴的影響

幼兒園是個集體小社會,孩子需要跟同齡人相處。為了得到同伴的認可,和友情,孩子們就會刻意模仿別人,以求跟他人友好相處。

在周圍同學的影響下,孩子之前不好都習慣,也會慢慢被改變,這就是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好的描述。

孩子在家調皮搗蛋,無非是這些原因

1、家庭環境相對自由

與幼兒園相比,家庭環境更加自由。在家裡,沒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和規則約束,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玩耍也好,探索也罷,喜歡就好。

這種自由,會讓孩子覺得特別輕鬆自在,也慢慢就會出現行為失控的情況。沒有規則第約束,自然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2、父母的教育方式

大多數父母,其實都比較溺愛孩子,只是自己不願意承認罷了。會放任孩子自由發揮,就是最好的描述。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任性、調皮。因為他很清楚,就算自己再調皮,父母也不會責怪,更不會打罵,久而久之搗亂的行為會愈演愈烈。

3、孩子的情緒需求

在幼兒園有老師和同學陪伴,在家裡孩子也渴望被關愛、被陪伴。很多時候,他們在家裡「大動干戈」的製造麻煩,就是為了引起父母注意。

無論多忙,在養娃路上,都不要忽視他們的情感需求。孩子們調皮搗亂,可能也是事出有因,父母得要多關注。

與其責怪孩子,不如好好教育

指責孩子在家不聽話,真的是最無用的教育方式。想讓他們把在幼兒園的表現帶回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學習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方式,順便多花時間陪伴,讓娃感受和在幼兒園一樣的氛圍。

居家生活中,也要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在幼兒園一樣。表現好了,會有獎勵;表現不會,會被批評。當然,前提是父母明確告訴孩子:家庭規則是什麼!

在教育孩子事,所有家庭成員要保持一致性。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一定不要出現所謂的「臉譜式」教育。錯就是錯,只要認識到錯誤並改正就好,家庭教育觀念一致,才更有助於孩子進步。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需要的並不多,只是希望父母能花一點時間,陪著自己做喜歡的事情就好。所以說,父母還是要試著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想法,別讓親子間有遺憾。

寫在最後:孩子在幼兒園聽話,在家裡卻調皮搗蛋的案例很多。父母不必過分地擔憂和焦慮,只要發現問題所在,慢慢引導孩子就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80163f2f343876829653be9335c5f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