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導演,歷史第三人,今年的金棕櫚獎是坎城屈服了所謂正確嗎?

2023-10-20   閒人電影

原標題:女性導演,歷史第三人,今年的金棕櫚獎是坎城屈服了所謂正確嗎?

《墜樓死亡的剖析》是女性導演的又一次勝利。

上一次女性導演在坎城斬獲最高獎是兩年前的《鈦》,茹斯汀·特里耶的加冕使其成為坎城歷史上第三位摘得金棕櫚的女性導演。

拋開女性導演這一身份,《墜樓死亡的剖析》也不愧為金棕櫚,文本極其很出色。

一個稍顯平庸的故事在導演的手下妙筆生花,以犯罪的外衣帶著觀眾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沒有曲折離奇,沒有戲劇反轉,但能引人入勝。

在懸疑鋪陳上有些接近希區柯克的《電話謀殺案》,都是用大量對白推進劇情,鑰匙是案件的核心,《墜樓死亡的剖析》是血跡的位置。

但犯罪並不是《墜樓死亡的剖析》的全部,導演茹斯汀·特里耶也志不在此,而是藉助結構性空白耍了一出詭計。

導演很清楚,如果直接剖析人性與關係,電影將會無聊至極,再加頻繁的對話,看這種電影無異於坐牢。

所以開場沒幾分鐘,導演就安排了一樁死亡案,塞繆爾墜樓而亡,兒子丹尼爾遛狗回來後發現,母親桑德拉報警。

他們一家人住在郊區山上的一間木屋內,平時根本沒有什麼人經過。

塞繆爾也沒什麼仇人,丹尼爾視力障礙,案發時不在家,桑德拉在房間休息,塞繆爾放的音樂聲很大,聽不到任何動靜。

塞繆爾的死就集中於兩點,自殺或他殺,而他殺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妻子桑德拉,沒有目擊證人,桑德拉又言之鑿鑿的說自己不是兇手。

電影的麥格芬被拋出,觀眾也饒有興致,被導演一步步引誘到提前設置好的「陷阱」當中,以為會有一出精彩紛呈的推理,然後多重反轉紛至沓來。

可隨著劇情的深入才發現,導演根本沒有這層意思。

當片中的時間來到一年後,丹尼爾參加了對母親審判,甚至連塞繆爾是他殺還是自殺都不重要了。

片尾桑德拉被無罪釋放,導演依然沒有確切地告訴觀眾塞繆爾到底是怎麼死的,僅是遵循疑罪從無。

然而在觀影過程中,觀眾暫時不會考慮這些,因為都中了導演的「圈套」。

在潛移默化中,訴求由誰是兇手變成了桑德拉和塞繆爾是怎樣的一個人,丹尼爾將如何面對自己的母親。

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玩了一套連環計,先布一個局,請觀眾入場,再放出大招,觀眾為了破局就必須先解大招。

解招期間便會漸漸忘了自己的本來目的是破局,注意力因此被吸走。

不像《電話謀殺案》,希區柯克給出的線索都是對案件抽絲剝繭,而特里耶則是用案件剖析桑德拉和塞繆爾的性格、行為。

其實,電影開頭導演就明示了本片不是講犯罪,也沒有所謂的兇手。

塞繆爾墜樓身亡,表情很平靜,看起來如解脫一般,桑德拉距離屍體較遠,於一側站立,並不像正常妻子的反應。

丹尼爾看到父親的屍體,先是語無倫次,再是失聲痛哭,後是喊母親下樓,待桑德拉出來,丹尼爾撲在母親懷裡,不敢直視,這才是一個正常親人的正常反應。

但桑德拉僅僅保持了短時間的痛苦就恢復如初,他們倆之間究竟發生了,他們家的關係是怎麼變成這樣的,丹尼爾的未來會如何,導演想要剖析的是這些。

桑德拉是德國作家,塞繆爾是法國丈夫,卻用英語交流。

這些元素一出來就預示著兩人不可能共存,只等一個爆發點,隔閡就不可開交,而這個點是丹尼爾遭遇車禍,幾乎失明。

如果當初塞繆爾親自送兒子上學,而不是找保姆代勞,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所以他心存愧疚,犧牲自己的時間來陪伴兒子,彌補兒子。

正因此,桑德拉有了更多的自我空間與時間可以干自己喜歡的事,一開始,這種失衡並沒有多大影響,但時間一久,不起眼的蟻穴也會讓千里之堤崩潰。

桑德拉的書出了一本又一本,成了小有名氣的作家,塞繆爾的夢想也是當一名作家,但為了照顧兒子選擇了放棄。

兩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塞繆爾的怨氣也越來越濃,感情隨之冷淡,常常一言不合就爭吵,嚴重時拳腳相加,湊合在一起完全是因為丹尼爾。

這段不對等的關係,讓兩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桑德拉變得利己,塞繆爾變得討好,試圖改變女外男內的局面,讓自己擁有更多時間。

但一次次的失敗使塞繆爾身心疲憊,桑德拉越開心,他就越憤怒,協商演變成互相埋怨,生活沒有了愛,只有針尖對麥芒的對立。

最後,塞繆爾以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用自己不再糾結的解脫讓丹尼爾與桑德拉的親情產生裂痕。

桑德拉麵對警察和律師拚命地解釋自己無罪,不惜說謊來儘快洗清自己,就是為了不讓丹尼爾知道事情的真相。

可當不知所措的丹尼爾以自己的視角看到父母真實的關係後,這個家庭已經回不到過去了,母親在他心中已不再完美。

導演也用一個對比鏡頭來表現這種關係的轉變。

開頭父母死亡後,是丹尼爾撲在母親懷中,結尾桑德拉無罪釋放後,則是母親撲在兒子懷中,這一舉動有祈求原諒之意。

對於這些的剖析才是導演的意圖,那麼怎麼讓觀眾忘記尋找兇手的念頭,順著自己的意思往下走呢?語言式敘事登場。

密集的對話有一大好處,觀眾必須全神貫注,緊盯每一句對白,但也因此會有囉嗦、乏味的觀感產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轉而把更多精力放在畫面上。

導演算準了觀眾的觀影走向,所以畫面的側重點大都是桑德拉、塞繆爾、丹尼爾的視角,很少涉及破案的部分,不知不覺中就跑偏了。

不過,對於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電影,很容易兩極化。

喜歡的,奉若神明,討厭的,棄如敝履,中間者,談不上多喜歡,只能說還算精彩,狗子的演技值得坎城影帝or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