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伯為何出賣陳儀?此舉讓他背人怎樣的罵名,結果如何

2023-12-10     古今記實1

原標題:湯恩伯為何出賣陳儀?此舉讓他背人怎樣的罵名,結果如何

話說湯恩伯為了報答陳儀的知遇之恩,特意將原名湯克勤改為「湯恩伯」,只是世事難料,本可以把這一段美談載入他的人生,卻因權衡利益關係要保住前程,把陳儀給出賣給了蔣介石。從此湯恩伯背著「賣師求榮」的罵名進了棺材。

1949年1月,蔣介石宣布下野,臨行前,老蔣再次打出湯恩伯這張「王炸」,任命他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命其憑藉長江天險,固守京滬杭地區。

為此,蔣介石特地於1月25日在溪口召見何應欽、顧祝同和湯恩伯,秘密策劃長江布防,分長江防線劃分兩塊,稱之為兩大戰區,白崇禧率約25萬兵力守湖口以西;湯恩伯則配置約45萬兵力防守湖口以東。整個京滬杭戰區的作戰方針是用長江防線當用外圍,上海杭州三角地帶為防守重點,準備打持久防禦戰,進行長期困守,慢慢待想像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實際上國民黨已失去半壁河山之後,早以軍心動搖,臨陣倒戈、起義反正者一天比一天多。而我黨也為了儘快結束戰爭,最大限度減少戰爭給人民大眾造成的損失,曾通過多種渠道爭取湯恩伯起義。

湯恩伯觀望過,猶豫過,但最終被愚忠思想所征服,以致失去良機。其間,第一個策反湯恩伯起義的,是湯恩伯的恩師陳儀。陳儀無子嗣,多年來視湯恩伯如己出,兩人情同父子。後來湯恩伯受到蔣介石賞識迅速發跡,地位高出陳儀,但兩人關係未變。陳儀在受身邊工作的共產黨人影響,便想為中國人民做點好事,此時陳儀在浙江省主席位上,於是想動員湯恩伯與自己共同起義。

1949年1月30日,陳儀派他的外甥丁某帶著他的親筆信到上海,湯恩伯看信後沒有表示拒絕,只是說他的左右蔣介石耳目甚多,時機尚未成熟。其實湯恩伯有自己的擔憂,當年在河南他留給國人的名聲太臭了,河南省參政員在國民參政會上就曾提議槍斃湯恩伯,而共產黨的各解放區上演的話劇《血淚仇》,就是揭發湯恩伯的。因此他想來想去還是把這封信的事告訴了上海警察局局長、軍統特務頭子毛人鳳。

毛人鳳轉身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蔣介石,蔣介石一聽這還了得,萬一湯恩伯反水了,其後果相當嚴重,立即打電話給湯恩伯詢問詳細情況,湯恩伯接到蔣介石的電話幾乎腳軟,知道校長處理異己那是心狠手辣,慌忙對蔣介石表忠心,絕無異志;至於陳儀嘛,確實是自己的大恩人,但是陳儀手上沒有兵,兵權在他湯恩伯手中,陳儀寫給湯恩伯的這封信所也沒有蔣介石想像的那麼嚴重。湯恩伯收到這封信後並沒有其他異常舉動,足以說明他對蔣介石的效忠。

因經蔣介石聽完解釋,只是讓湯恩伯等陳儀到上海後,把他扣下來!說完就掛了電話。這句話讓湯恩伯如雷轟頂,要知道背叛恩師,他知道要承擔什麼樣的輿論壓力和良心譴責,但蔣介石的命令他沒有膽量不服從,一想到蔣介石心狠手黑的手腕他就渾身發毛。此時陳儀已被免去浙江省省長一職,因此前陳儀曾親自赴溪口勸解蔣介石,使蔣介石動怒。

陳儀被解職後於2月21日來到上海,湯恩伯命令部署將其逮捕後押至衙縣監獄看管。杭州解放後,陳儀被轉移到台灣高雄陸軍監獄,後被殺害。

陳儀失去自由後,我黨通過另一渠道爭取湯恩伯起義,承擔這項危險任務的是個身份極其特殊的人物蔣介石的女婿陸久之。蔣介石的第三個妻子陳潔如膝下無子嗣,收養女兒陳瑤光,因此陳瑤光之夫陸久之被視為蔣介石的駙馬。陸久之早在20年代就從事地下活動,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非凡才幹,與湯恩伯結為至交好友。陸久之接受這一任務後,想盡一切辦法規勸湯恩伯選擇光明之路。

此時國共談判破裂,人民解放軍已強渡長江,國民黨長江防線全面崩潰,南京、杭州相繼解放。湯恩伯自知國民黨在大陸的末日已經來臨,正在猶豫之時,4月26日,蔣介石忽乘太康號兵艦抵達吳淞口,召顧祝同、湯恩伯開會,親自部署上海作戰。湯恩伯大為震驚,趕緊找藉口拒絕陸久之再來私宅走動,策反終歸失敗,也使湯恩伯失去棄暗投明的最後機會。

1949年5月12日,上海外圍戰打響了。上海防線,是湯恩伯在蔣介石的親自部署下精心構築的,在上海外圍一線陣地構築了第一道防線。在浦西構築二線陣地,在上海市區內的四行倉庫、國際飯店、中央銀行、警察局構築了三線核心陣地,由十幾個國民黨軍,數萬兵力分別把守,整個上海周圍,戰壕密布,明碉暗堡交錯,被湯恩伯稱之為「東方的馬其諾」。

除此之外,上海的巨大財富,方便的海上通道,有力的海空軍支援,再加上參謀總長顧祝同、陸軍總司令關麟征、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聯勤總司令郭仟、裝甲兵總司令徐庭瑤與蔣緯國等赫赫戰將坐鎮滬上。湯恩伯揚言,共軍想攻下上海比登天還難。

但湯恩伯精心布置的碉堡群、地雷陣,組織的密集火力網,卻擋不住解放軍的強大攻勢,第一輪炮火剛過,解放軍就以團為單位,突破第一、二道防線,兩天之內便完成了對上海的三面包圍。

1949年5月23日,解放軍已把湯恩伯的外圍部隊全部壓迫到市區,動彈不得。湯恩伯吹噓的固若金湯的上海防線在解放軍面前不堪一擊。在此嚴峻形勢下,湯恩伯只好布置撤退,開始準備逃走。他將指揮部搬到吳淞口外的一艘兵艦上,命令非嫡系部隊在第一線抵抗,將嫡系部隊從前線撤下悄悄上船。此前,湯恩伯已奉命與中央銀行行長俞鴻鈞、蔣經國秘密取出中央銀行金庫的全部黃金銀元,裝上登陸艇押至基隆,交台灣銀行接收。據最保守統計,該次運走的中央銀行的黃金高達395萬多兩,白銀1136萬兩,銀元398萬塊。

同日,湯恩伯下達殺害政治犯的命令,各監獄開始殺害政治犯。也就在這一天,三野司令員陳毅下達了總攻的命令。僅一天時間,解放軍就攻入了上海市區。在軍艦上指揮作戰的湯恩伯見勢不妙,丟下仍在市區負隅頑抗的部隊,帶著自己的嫡系人馬,乘船逃往舟山、嵊泗列島。

作為敗軍之將,湯恩伯仍然受到蔣介石的重用,8月6日到廈門取代朱紹良為福建省主席,受命在廈門地區再次與人民解放軍決一死戰。但福州迅即被解放軍拿下。就在解放軍揮師南下,在廈門外圍與湯部交火的時候,廈門城未破,湯恩伯便率先逃往金門,蔣介石聞訊後大為惱火,急令湯恩伯:

「金門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責必盡職,不能請辭。」

10月24日,解放軍進攻金門,湯部受重創,但此時湯恩伯只能頑強死守。蔣介石企圖把金門作為他的前哨基地,派十八軍增援。後由於解放軍指揮失誤,後繼部隊跟不上,致使戰鬥失利,使湯恩伯在蔣介石那裡多少增加了一點邀功請賞的資本。

10月29日,湯恩伯被調回台灣。

湯恩伯逃到台灣後,被任命為「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為陳誠的副手。作為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湯恩伯本應繼續受到蔣介石的恩寵,儘管屢有敗績,但在解放戰爭中蔣介石的將領哪一個又不是如此呢,何況湯恩伯出賣恩師有功。

上海解放後不多天,湯恩伯倉皇逃跑,把第三十七軍軍長羅澤闓遺棄在上海,後來羅澤闓搭乘一艘外國輪船,經香港才轉赴台灣。當時上海準備撤退時,湯恩伯命令三十七軍在江灣待命準備撤離。可是羅澤闓等了很久也沒有湯恩伯的消息,趕緊派人四處聯絡,才知道到湯恩伯等人早已乘軍艦逃離上海。

羅澤闓和他的三十七軍上萬人被拋棄在江灣,最終全部成為解放軍的俘虜。軍長羅澤闓乘亂換上便衣,躲到一個朋友家。等到市區平靜後托朋友買到一張到香港的船票,才設法逃了出來,羅澤闓一肚子火沒地方發泄。

羅澤闓輾轉來到台灣後,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找湯恩伯算帳,怒罵湯恩伯,說他打敗仗後只顧自己逃跑,拋下自己不管死活。湯恩伯也不是善茬,他的那些親信組織起來反唇相譏,雙方越鬧越大,官司終於打到蔣介石那裡。

上海的失守,湯恩伯確實負有絕對的責任,但大勢所趨,連蔣介石自己都無法扭轉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命運,區區一個湯恩伯又豈能翻天?重要的湯恩伯也完成了蔣介石布置的搶運計劃,把蔣介石心疼的黃金白銀都運往了台灣,任務完成得不錯的,關鍵最後的撤退命令是蔣介石下達的。

當時撤退秩序混亂,以致將已經集結待命準備撤離的一個軍的人馬遺棄,湯恩伯難辭其咎。蔣介石聞之也對此耿耿於懷,下令召開會議,對上海之戰進行檢討。

檢討會在台北一所賓館舉行。出席會議的有軍政大員以及參加過上海防衛戰的師級以上軍官,會議由陳誠主持。湯恩伯被邀與會作詳細報告。會議上羅澤闓用手指著湯恩伯開罵,罵他身為最高指揮官指揮不力,最後了丟了上海,打了敗仗自己先行逃跑,把部隊拋下不管死活,這種無恥的行為,有什麼面目面對黨國,湯恩伯應當自殺以謝天下。

羅澤闓幾句話罵得相當刻薄,激得湯恩伯跳了起來,怒罵羅澤闓身為將領作戰不力,從而失去了陣地,羅澤闓才應該自殺以謝國人。兩人劍拔弩張的對罵,那場面如同潑婦罵街,其他人根據無法插嘴,就這樣會議最後不歡而散。

經過一番對罵,湯恩伯仍余怒未消,覺得很不爽,回到家大發牢騷,說國民黨在大陸打了那麼多敗仗,死傷的人比上海防衛戰要多得多,為什麼一次檢討會也沒有開,而獨開上海防衛戰的檢討會?湯恩伯心裡已經很清楚,他以後在台灣的處境肯定不會很好。會議是開完了,始終也沒見蔣介石處罰湯恩伯

後來,羅澤闓咽不下這口氣,一張狀紙把湯恩伯送上軍事法庭。但蔣介石覺得羅澤闓的做法非常不妥,便指示陳誠勸羅澤闓撤回狀紙,並私下告訴羅澤闓,開檢討會其實就是批判湯恩伯,沒必要繼續糾纏下去。

既然蔣介石都出面和稀泥了,羅澤闓無可奈何了,只好就此罷休,這樁官司就這樣不了了之。

羅澤闓的攻擊事件剛剛結束,一樁令湯恩伯更為難堪的事件接踵而來。當初蔣介石下令逮捕陳儀時,湯恩伯曾向蔣介石要求保陳儀一條性命,據說蔣介石曾表示同意。國民黨敗逃台灣前,陳儀由毛人鳳被押解到台灣,囚禁在吉隆的要塞司令部。湯恩伯到台灣後曾派親信帶著日用品去看望他,而湯恩伯本人自知沒有臉面再見恩師。

1950年,爆發了韓戰,台海形勢危急,蔣介石擔心解放軍攻打台灣,下令組織軍事法庭,對陳儀進行審判。得到這個消息,湯恩伯目瞪口呆。當初湯恩伯出賣恩師,以為蔣介石會顧念他的一片忠心,對陳儀最多也就是撤銷職務。毛人鳳押解陳儀來台時也曾告訴過湯恩伯,蔣總裁的意見是送陳先生到台灣更安全,絕不會對他怎麼樣。

如今要交軍事法庭審判,則陳儀必死無疑。

湯恩伯立刻去面見蔣介石,但蔣介石已經去了台南,湯恩伯立刻趕到台南求見。可是一連等了三天,蔣介石避而不見。第四天,蔣介石的隨從告訴湯恩伯總裁已去台中,臨走時留下話,等陳儀的問題解決了,再見他湯恩伯。

解決了再見還有什麼意義呢?湯恩伯急忙趕回台北,四處找人營救陳儀。他找到了曾在上海共患難的谷正綱、雷震、方治,還拜託原上海市長陳良,希望他們能在蔣介石面前幫忙求情,可是這些人都表示無能為力,都認為陳儀必死無疑,已無迴旋餘地。

湯恩伯只好再次找到毛人鳳,當初也是因為毛人鳳向蔣介石告密,才導致湯恩伯出賣恩師的。毛人鳳倒是願意幫忙,沒幾天就帶來了找蔣介石求情的結果,說明毛人鳳找到蔣介石當面求情,被臭罵一頓。天威難測,他再無辦法。

此間,湯恩伯還幾次找到「政學系」首領張群,請求面見蔣介石。蔣介石知道後大發雷霆,陳儀犯那麼大的罪,湯恩伯難道心裡不清楚嗎?這事任何人求情都不行!湯恩伯活墮落了,他要為陳儀說話,自己絕對不見湯恩伯!

蔣介石不但不見湯恩伯,還要湯恩伯立個投名狀,親自處決他的恩師陳儀,以此來檢驗他是否忠誠於蔣介石。顯然殺人誅心的作法讓湯恩伯無法接受,他的答覆也令蔣介石十分不滿,蔣介石又下令由陳儀的妹夫袁守謙等人執行陳儀的死刑。

1950年6月18日凌晨,陳儀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陳儀在大步走向刑場的時候,嘴裡一直在說:

人死,精神不死!

陳儀死後,湯恩伯為此大哭一場之後,在家中設了靈堂,晨昏祭奠,以求心靈安慰。不料沒過兩天,蔣介石就召見湯恩伯,一見面劈頭罵到,說陳儀已發處置,死有餘辜,不該為陳儀設靈堂,讓他回去以後趕快撤掉陳儀的靈堂。

湯恩伯回家後只好按照蔣介石的意思撤掉了陳陳儀的靈牌。陳儀之死使湯恩伯良心備受譴責,本來他在台灣軍政界已經背上了「賣師求榮」的惡名,從此長期處於外界壓力和內心矛盾之中。他隱居在台北鄉間寓所中,足不出戶,據說常精神恍惚,繞室彷徨,不知所以。妻子王竟文整日不離左右,精心照顧飲食,並盡力勸說開導。兒女也都懂事孝順,長女湯麗娜,在南京時由宋美齡做媒,與山東東平人趙永昌結婚。二人育有一子。

但國民黨敗走台灣時,耽擱在寧波的趙永昌未能及時逃走,一個人留在了大陸,從此夫妻父子分別。儘管兒孫承歡膝前,卻不能使湯恩伯心情好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b1bc45706e7063482e29df6ebadb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