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君最近看了一檔香港親子節目《美齡幸福便當》,主持人是將3個兒子都送進史丹福的明星媽媽陳美齡。
陳美齡14歲出道,17歲成為日本人氣偶像,曾與鄧麗君齊名,卻在當了媽媽後突然隱退,帶娃赴美讀教育學博士,以教育學者回歸公眾視野。
在這檔節目中,她走訪了15個香港不同階層的家庭,了解他們的家庭故事,並給出更有效的教育建議。
01
新移民父母全職帶娃
張先生是北京人,張太是廣東。二人在4年前,為了讓在香港出生的女兒-瑤瑤(7歲)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移居到香港。
張先生一家居於屯門,兩夫妻沒有工作,但家境富裕。客廳內可以容得下一座三角鋼琴,不過也就因此「犧牲」了擺放電視機的空間。
雖然張先生是內地的官家子弟,家底豐厚,不過從言談間,可感覺到他為人謙厚,也不會驕縱女兒。
他把女兒的獎盃放滿一屋,美齡姐姐也取笑他應該沒有把全部獎盃擺出來,應該有部分是放在倉庫。不過張先生說瑤瑤在學校只是很普通的學生,比她優秀的人有很多。
而且張先生指出自己對女兒的品德要求很高,如果看見她在比賽得獎後太得意忘形,一定會馬上糾正。
美齡姐姐在與瑤瑤相處過後,認為瑤瑤是個乖巧,陽光的小朋友。
瑤瑤也有主動與美齡姐姐分享自己的家庭事,例如每年暑假父母都會帶她到外國旅行,她家中的所有鞋,都是在日本買回來。還有她去年的生日會,父母邀請了90個賓客跟她一起慶祝。
學習「缺少」,培養正確價值觀
美齡通過走訪發現,這對父母為女兒犧牲許多,瑤瑤現在實在太幸福了!建議父母應該要讓她學習「什麼叫缺少」。
因為當小朋友發現自己有不足的時候,潛能就會發揮出來。假如瑤瑤將來遇到挫折、或有朋友對她不好,被欺騙,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所以父母應該要找機會教導她「怎樣面對挫折」。
另外,應該要讓瑤瑤知道,她現在擁有的一切,都不是普通人可以得到的,也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最重要是一家人可以一起相處的時間,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才是最重要!
02
半職媽媽決定讓孩子「快樂學習」
Iris是一個半職媽媽,有一對仔女,分別讀一年班同三年班,兩個都在非主流學校上學。
會選擇非主流學校,是因為見到大女晴晴當年在主流學校讀書壓力好大,功課多,考試多。
漸漸Iris發現晴晴對學習失去興趣,想想辦法幫女兒走出困,後來就讓孩子轉學去到非主流學校。
Iris說學校每個學期都有不同的主題活動,所以上課地點都會經常轉換。晴晴、朗朗在拍攝當日,去的是大圍上滾軸流冰堂。
非主流學校連點名方式都不同!老師會拍張大合照,放上whatsApp Group ,等家長知道自己的子女已經到達集合地點。而且上課時間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放學時間比主流學校更晚。
由火車站走去上課的公園,老師沿路都會向同學們講解眼前見到的植物。
讓孩子在真實環境中學習,又叫他們聽一下樹木「心跳」的聲音。
Kinal校長話,「無牆學校」是以一個「Unschooling」的形式進行,有校舍,沒有課程,分幼兒班,高小低小,以混齡學習為主。
與主流學校最大分別,就是不用趕課程,不需要擔心功課、默書和考試,可以投入學習,全情體驗。
這種學習形式,是想建立小朋友之間的真實連繫,而這種聯繫是和成績、功課無關,是一種知識的連繫。
沒有交功課式的學習,小朋友就會真正享受,以及擁有知識。
是否擔心學術方面追不上?
美齡覺得Iris為對子女作出的選擇很有勇氣,但亦好奇Iris會不會擔心這種學習形式,會令一對子女在學術方面追不上。
Iris則說自己不擔心,實際上兩個孩子的學業都沒有落下。
而且,Iris覺得晴晴、朗朗得到的體驗,是超乎預期的。例如學期初晴晴、朗朗跟學校去「流浪」五日,要去不同的地方過夜。
期間Iris收到晴晴在「流浪」時寄回來的明信片。
Iris覺得這張明信片非常珍貴,因為她知道女兒並不怕辛苦,只要她覺得辛苦是值得的,就會很享受這個過程!
Iris認為在這樣的學習環境,和思維模式下,他們將來面對困難的能力會更加強。
自由也要有計劃
美齡很欣賞Iris的勇氣,不過也叮囑Iris,當給小朋友自由學習時,家長和老師就需要制定更加詳細的計劃,因為在自由學習的同時,也需要一個很好的學習基礎,而不是更多的放手。
美齡希望這種非主流慨學習模式可以成功,這樣子家長就可以有更多選擇。
亦希望Iris可以幫一對子女找到自己的夢想,完成他們的夢想。
03
潮媽不易做
Suki是個出身自傳統家庭的潮媽,因為爸爸重男輕女,造就了Suki長大之後熱切追求自由,從而也影響到她成為媽媽以後,都對管教女兒抱有開放的態度。
Suki有一個獨生女Maya,今年已經12歲。雖然Suki是一個在職媽媽,但是生活重心幾乎都放在女兒的身上。
Suki 每一日都會為Maya煮午餐便當,3年以來,每天都製作不同的菜式給女兒帶回學校,累積至今,已差不多有4百多款。
有時女兒都會嫌她煩,不過她認為,父母煩你都是愛你,如果不緊張你,何必煩你?
不過Suki有時也會覺得自己不應該放太多投資在女兒身上,怕再過個幾年,女兒再大一點,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不再理她,她的心靈就會很空虛。
兒女長大需要空間
Suki認為自己才是女兒的前世情人。
美齡則勸告Suki,指Maya現在已經12歲,是時候要放手,讓女兒及自己也要適應獨立的生活。
如果互相依賴下去,女兒長大了,就更離不開父母,難以獨立生活。
所以美齡姐姐建議,家長有時再站遠一點,逐步讓子女有自己的空間去發展個人的人際關係。當然,父母的愛是不會變的,只是要提醒自己,不要黏得太緊。
帶小朋友最難就是放手,小朋友到了某一個年齡,父母也不能依賴他們,不能將自己每一個喜悅,都寄托在小朋友的行動上。
也要教會小朋友,不是要得到父母的讚許才是成功,就算沒有父母在身邊,他們也要有認同自己的能力,因為如果太過互相依賴,對雙方都不公平,也不會得到幸福。
身為教育博士的美齡,在與多個家庭的相處中,分享了很多切合許多香港家庭同樣面對著的育兒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Bilibili搜索《美齡幸福便當》看全集哦。
(公眾號同名:銀河港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