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清代大師的花鳥山水圖冊集賞!

2020-08-03     名家書畫鑑賞

原標題:十位清代大師的花鳥山水圖冊集賞!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於清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清代鼎盛時期康乾盛世,歷經三代帝王康熙、雍正、乾隆的努力造就而來,但在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清朝確實開始迅速的衰敗,這確實一個真正的事實。

清代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畫家,其中有宮廷畫家,也有民間畫家,宮廷畫家在藝術受到皇帝的認可和提倡,因此被尊為「正宗」。而一些平民畫家雖命運坎坷,但他們在藝術上的成就影響至今。今天為大家盤點了九位清代畫家的簡介及繪畫圖冊。

1

朱耷

朱耷:(1626年—約1705年),譜名統[quàn,上林下金],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

朱耷是一個前無古人,後乏來者的天才畫家。他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他畫殘山剩水,一派荒寒蕭索,畫花鳥則每每虛疏淡泊,冷逸磣人,這與他淒涼身世和冷落情懷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表象下折射出來的,正是畫家一種有別於常人的人格心理。

朱耷《雜畫冊頁》

2

惲壽平

惲南田:(1633年—1690年),即惲壽平,原名格,字壽平,後以字行,改字正叔,號南田,別號雲溪外史,晚居城東,號東園草衣,後遷居白雲渡,號白雲外史。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對明末清初的花卉畫有「起衰之功」,被尊為「寫生正派」,影響波及大江南北,史載:「近日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戶戶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他一生生活在民族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晚年極其淒涼,貧病交加,去世時連棺材也置不起一口,生前好友出錢代為料理了後事。

惲壽平 花卉圖冊十開 上海博物館藏

3

石濤

石濤:(1641一1707),清初畫家,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原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號大滌子、清湘野人等,晚號瞎尊者,自稱苦瓜和尚、濟山僧、石道人。法名超濟、原濟,亦作元濟。石濤是其常用號。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石濤是地道的天才畫家。他生前身後世界,三百餘年來,後人對其追捧與喜愛一直未有停歇。他半世雲遊,飽覽名山大川,其畫筆法恣肆,無法而為至法,故為清初山水畫大家。石濤畫花卉也別有生趣,不像八大那樣狂怪,而有一種清新奔放的情調。

石濤《雜畫冊》

4

李鱓

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蘇揚州府興化人,明代狀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孫。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

李鱓拓展了寫意花鳥畫的表現領域,花草樹木,日常用具,桑蠶之類,一一攝入畫中,取材之廣,超過前人。早年畫風工細嚴謹,頗有法度。中年畫風始變,轉入粗筆寫意,揮灑潑辣,氣勢充沛,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影響。

康熙五十年中舉, 康熙五十三年召為內廷供奉,其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遭忌離職。乾隆三年出任山東滕縣知縣,頗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罷官。後居揚州,賣畫為生。

李鱓《花果冊》

5

金農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

他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鑑賞、收藏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濃厚的學養使他居於「揚州八怪」之首。五十歲開始學畫,由於學問淵博,瀏覽名跡眾多,又有深厚書法功底,終成一代名家。

金農《墨梅圖冊》

6

郎世寧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6日),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生於義大利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主要作品有《十駿犬圖》《百駿圖》《乾隆大閱圖》《瑞谷圖》《花鳥圖》《百子圖》等。

郎世寧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歷經康、雍、干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他畫的中國畫墨線流暢,層層暈染,外加無法效仿的顏色運用,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中西合璧,煥然一新。他的作品現如今陳列在全球各大博物館。

郎世寧《仙萼長春圖冊》16幅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q8ZsnMBURTf-Dn5Ff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