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左傳·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這是古人在和鄉鄰相處時的要求和準則,期望在一個和諧輕鬆的環境中讓家庭生活更加的幸福。隨著時代的變遷,全球進入現代化,而科技浪潮的襲來又加速了全球一體化進程。在如今國際社會中,很多領域早已突破了地理、政治界限,成為了一個整體,因此古人總結的這句話用在如今的國與國關係上,也顯得十分貼切。
01
在中華文明中,向來講究睦鄰友好,這是中華民族對外的原則。由於我們民族自古以來在東亞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周邊各國也深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和影響,因此每每有一國有難,我必出手相助。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沒有向西方國家那樣用不平等的手段對待他國,而是堅持自由、和睦、公平的外交原則。
蒙古國及周邊地圖
這也讓我國盡顯大國風範,願意和我國交好的國家比比皆是。在世界範圍內,真心愿意和我國做朋友的國家有很多,比如俄羅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柬埔寨等等。隨著我國的崛起,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處理國際事務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因此原本對我國並不十分友好的國家,也有不少開始轉變態度。
中華民國地圖
而我們的一個鄰國終於出了個對華友好總統,上台後就疏遠西方,堅持對華友好。這個國家就是在北部與我國接壤的蒙古國。蒙古國是一個內陸國,土地面積有150萬平方公里,但人口面積卻只有300萬人,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從蒙古國的歷史淵源上來看,蒙古國長期就是中國的一分子,只是在近代時期才獨立出去,其中的種種歷史原因想必大家也都清楚。
02
既然本來就是一家人,在很多事情上也應該同氣連枝,但是由於二戰後國際形勢的劇烈變化,導致蒙古國歷任的領導人和總統對華態度並不友好,甚至還在某些時期與我們作對,打擊和限制我國的投資和合法開發。其實蒙古國不顧歷史製造這些矛盾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蘇聯解體後蒙古國原本的靠山就消失了。
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在接受採訪
再加上其自身國力不強,為了保障自身的獨立性自然是心中有鬼,依靠西方從而制約和抗衡中國也是唯一的選擇。在此前很多的國際問題上蒙古國都與我國形同陌路。比如阿富汗戰爭中蒙古國幫助了美軍駐軍,對台灣問題態度模糊,這些明顯都是在向西方國家討好。可是如今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成為了蒙古國新總統,一切發生了變化。
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
1963年,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出生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此前做過職業運動員,為國參加過奧運會,41歲的時候才踏足政界,並於2017年成功當選總統,當時他的得票率是50.8%,在歷任總統中的得票率都十分罕見。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在從政思想上和此前的總統都大相逕庭。
03
他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了當前蒙古國的形勢,也看到了中國的發展和強大,心中自然也明白蒙古國的命運和中國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他上台之後開始建設蒙古國復興國策,首當其衝的一點就是要依靠中國振興國內經濟,因此疏遠西方並對華友好勢在必行。
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訪問我國(機場照)
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多次訪問我國,並且與我國在各層次各領域進行了對話,中國的友好公平態度讓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堅定了與中國睦鄰友好的信念,兩國之間簽署了大量的合作協議。
蒙古國送給我國的羊群
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爆發之後,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總統不顧中國疫情嚴重,只身前來捐獻了錢財不說,還拿出了3萬頭羊作為對我國的支持。雖然和很多大國的援助不能相比,但要知道蒙古國的國力本就不強盛,資源也不豐富,這些已經是蒙古國盡力而為的行為了,這也讓無數的中國人備受感動。
結語
目前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一直堅持對華友好、公平合作,也認定這將是蒙古國新時代的外交策略和國家政策基石。對於蒙古國來說這一決策自然是正確的,也是明智的。地緣限制了蒙古的發展,與其依賴遙不可及且不講誠信的西方國家,選擇近在眼前日益強大的中國更為實際。當然了,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總統也用自身的行動見證了中蒙之間的友誼,這一刻也必將永留青史。
參考資料:
《左傳》
《蒙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