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娃,作業都跟過去與眾不同,不僅多,還要用APP?!
看似新潮、省事了,但也明擺著增加了娃看手機的時間,對視力的影響可想而知!
不過,看到有教育廳明確禁用APP布置作業的公告,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還將兒童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這波操作更是6到起飛。
除了點贊教育廳的這種做法,家長手裡該做的「監督工作」也別落下!畢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要好好愛護!
寶寶的世界,從黑白到彩色
寶寶剛一出生,還不能看清東西,隨著月齡增長,才會慢慢的由遠視到正常。
寶寶6歲,視力達正常
如果從寶寶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的變化是醬紫滴:
來自於英國眼科醫生Romesh Angunawela
4個月前,寶媽是黑白的;5個月前,身後的孩他爹,是「不存在」的。
那啥時候才能正常呢?大約等到孩子6歲時,視力基本可以達到1.0的標準值了。
那6歲前,孩子的視力值在什麼範圍算正常呢?問的好!建議寶爸媽長按保存下圖,免得總記不住:
專家建議,定期檢查
眼科專家建議家長們,在寶寶出生後就應進行新生兒眼部檢查。
之後分別在3月齡、6月齡、9月齡、1周歲時,再次進行眼部檢查。
1周歲後,隨著寶寶視功能逐漸發育完善,可以每隔半年左右,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做定期做眼部檢查。
仔細瞅,近視元兇就在身邊!
最近4歲女孩近視達600度的新聞在媽媽群炸開了鍋!像這樣每天抱著IPAD玩遊戲、看動畫片超過4小時的孩子,一定不止一個!
但導致孩子近視的元兇,真就是IPAD、手機等電子設備嗎?
揭穿3大近視元兇
沒辦法,先天遺傳!
有調查顯示,大約65%的近視是由遺傳決定!
寶爸媽有一方高度近視(600度以上),那寶寶近視的機率自然小不了。
啥也不說了,基因太強大!
假如父母都是高度近視,則下一代近視的幾率比較高;
假如父母中有一人為高度近視,而另一人為該基因攜帶者,則遺傳給後代的幾率也很高;
假如父母二人都是致病基因攜帶者,雖然他們自己不近視,但他們的致病基因會遺傳給孩子,讓孩子具備2個近視基因,則變成近視眼的幾率也會比較高。
沒節制,長時間高度用眼!
不管是看書,還是看電子設備,長時間高度用眼,都會因得不到休息引起眼部疲勞,近而引發近視。由於肌肉長期收縮,必將壓迫與其相連的眼部血管,導致眼部充血、眼部血循環障礙。睫狀肌與眼部主要供血動脈相連,它的持續收縮,不僅導致自身的血循環障礙,同時還壓迫了眼部主要的供血動脈,加速了眼球整體供血不足。
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發病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連續用眼時間過久,二是近距離用眼時間長。比如看電子產品,關注30分鐘後就要望遠一會,遠眺的目的是放鬆眼睛的睫狀肌。
沒管住,吃糖過多!
小孩子天生愛吃糖,但糖吃太多,代謝時就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
體內的維生素B1含量過少,自然影響視神經的發育。
另外,糖吃多了,血糖升高,體液參透壓降低,眼球內房水滲透到晶狀體內,引起晶狀體變形,屈光度增高,從而發生或者加重近視。
讀懂視力受損的6個信號
孩子3-5歲,是視力發育的「黃金期」。
甚至一直到12歲前,孩子的視力狀態多處於不穩定狀態,在這段時間內,用眼不當很容易形成近視。
當孩子有以下6種表現時,家長就要格外注意,及時帶娃到醫院檢查。
總是眯著眼睛看; 總是近距離地看;
不自覺地歪頭看; 不自覺地揉眼睛;
比平時更愛眨眼睛; 對顏色分辨有困難。
別忘了,近視眼是不可逆的!寶寶一旦近視,抓緊矯正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