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鞞長三次作死,劉備諸葛亮能忍,劉禪卻不能忍:把這個小人給我拖出去咔嚓了

2023-10-20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牛鞞長三次作死,劉備諸葛亮能忍,劉禪卻不能忍:把這個小人給我拖出去咔嚓了

總體上來說,魏蜀吳三位梟雄主公之中,劉備是最仁慈的。人主太過仁慈,可能一些手下就會蹬鼻子上臉。

在任何朝代,都不缺少標新立異,以驚人之語為自己博取聲名的「名士」,在三國時期,因言賈禍的名士不少,我們熟悉的禰衡、張松、孔融、楊修的下場都比較悽慘——敢跟曹操耍嘴皮子,輕則挨揍,重則被殺,顯得可憐又有些可笑。

曹操和孫權都殺人不眨眼,比較仁慈的劉備有時候也被氣得七竅生煙,但是他本性並不嗜殺,再加上諸葛亮從旁勸諫,所以有些嘴損脾氣怪的名士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被幹掉。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牛鞞長,史料記載的他就至少有三次作死,前兩次作死,劉備忍了,諸葛亮也忍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作死,傳說中的「庸主」劉禪卻不能忍,直接下令把他咔嚓了。

在講述這位作死名士之前,咱們先得解釋一下:牛鞞長不是長於吹牛皮,而是一個地方官名——古代萬戶以上大縣主官為縣令,萬戶以下小縣主官為縣長,牛鞞長就是牛鞞縣的縣長。

牛鞞縣得名於牛鞞水,大致在今天的四川簡陽市簡城鎮,劉璋為益州牧的時候,該縣縣長為李邈,字漢南,他在《三國志》中是沒有傳的,但是他兄弟李邵和李朝在《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中楊戲的《《季漢輔臣贊》》有記載:「永南名邵,廣漢郪人也。先主定蜀後,為州書佐部從事。建興元年,丞相亮闢為西曹掾。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是歲卒。偉南名朝,永南兄。郡功曹,舉孝廉,臨邛令,入為別駕從事。隨先主東征吳,章武二年卒於永安。」

李邈兄弟四人,卻被時人稱為「三龍」,李邈不在其中:「以朝、邵及早亡者為三龍。邈之狂直,不得在此數。」

連沒留下姓名的兄弟都被評為李家之龍,卻偏偏把李邈排除在外,可見李邈有多不招人待見。

李邈不知道是李家四兄弟的老大還是老二,他那個牛鞞長的官職,是劉璋給的:「邵兄邈,字漢南,劉璋時為牛鞞長。」

這位牛鞞長在劉備拿下益州後還是牛皮哄哄——他從小縣長升任「州牧助理」,也就是益州治中從事使,這是一個不算很小的官職。據《後漢書·百官五》記載,秩二千石的州牧「皆有從事史、假佐,無都官從事,其功曹從事為治中從事。」

治中從事遠高於縣令和督郵,劉備對李邈還是比較重視的,所以過年喝酒的時候,李邈是有機會跟劉備說話的。

在新年快樂之際,李邈在大庭廣眾下對劉備發難:「我的前主公,現在被你弄成振威將軍的劉季玉,是真把你當成親哥哥,所以才請你幫著對付漢中張魯,結果張魯沒滅,他的地盤丟了,您這事兒做得真不地道!」

劉備也喝了點酒,馬上反唇相譏:「既然你知道我做的不對,為什麼不幫他對付我?」

沒想到李邈居然實話實說:「我不是不敢幫,只是沒能力幫而已!」

劉璋在四川乾得咋樣,川人是很清楚的,所以劉備一來,大家都傾心歸附,包括李邈的哥哥和弟弟,也都做了劉備的高官,李邈當然也升官了。

李邈這一番話,絕不是出於對劉璋的忠心——當時劉璋請劉備入川,反對並勸阻的人當中,並沒有這個李邈。

李邈吃著劉備的飯,卻以對故主劉璋表忠心來顯擺自己,有關部門建議直接將其拿下砍了,劉備沒表態,諸葛亮先為其求情,這件事也就權當沒發生過。

李邈逃過一劫,還升官了:先當犍為太守,後當丞相參軍、安漢將軍。

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安漢將軍可不是普通的雜號將軍,那原本是糜竺的職位:「糜竺為左將軍從事中郎。益州既平,拜為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

安漢將軍李邈朝會的時候,坐的位置應該離諸葛亮不遠,所以當馬謖失街亭被判處死刑後,他又站出來唱反調了:「秦國赦免了孟明視,才可以收服西戎二十餘國而成為諸侯的老大;楚國誅殺子玉(楚國令尹,羋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被楚成王賜死),不到兩代就衰落了。」

秦穆公赦免孟明視(百里孟明,百里奚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的故事,咱們上中學時學過《秦晉崤之戰》:崤山失利,責任在秦穆公而不在三大將。

諸葛亮不是秦穆公,也不是楚成王,馬謖更不是百里孟明、楚子玉,咱們看李邈那番話,裡面好像還暗含著嘲諷,甚至還有點一語成讖的意思。

諸葛亮殺馬謖,並不是因為馬謖打不過張郃,而是馬謖囂張違令,戰敗後畏罪潛逃,不殺馬謖,諸葛亮對大家也無法交代。

通過李邈訓斥劉備、勸阻諸葛亮,我們不難發現其險惡用心:劉備比較寬宏且喜歡直諫忠誠,諸葛亮與馬謖情同父子,李邈放馬後炮,其實也是在下注。

我們之所以說李邈是陰險小人而非正大光明的骨鯁之臣,是因為他在諸葛亮死後,說的話實在是喪心病狂了。

李邈的用心,諸葛亮可能看出來了,就把他從軍中派回成都——留著這樣一個傢伙在身邊,瞧著實在是不痛快。

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薨逝,從皇帝劉禪到平民百姓,整個季漢朝野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連被諸葛亮處理過的廖立和李嚴也悲痛欲絕:「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聞諸葛亮卒,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當一輩子百姓,等不到諸葛亮啟用我了)!』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建興八年李嚴遷驃騎將軍時更名為平,他被貶後一直希望諸葛亮能再次啟用他,並認為只有諸葛亮能不計前嫌恢復他的官職而別人不能)。

連「政敵」廖立、李嚴都為諸葛亮薨逝而悲痛,欠著諸葛亮救命之恩的李邈又跳出來唱反調了,他直接上書向劉禪表示祝賀:「呂祿(呂后的侄子)、霍禹(霍光的兒子)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漢宣帝劉詢)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太子、母弟、貴寵公子、公孫、累世正卿等五種權貴,意思是這五種人不可外派掌權、帶兵)』,臣常危之。今亮殞歿,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李邈把諸葛亮比作呂祿和霍禹,這就是桀犬吠堯,連一向憨厚的劉禪也忍無可忍了:「後主怒,下獄誅之。」

劉禪不是英主、雄主,能力遠不如劉備,但是他卻繼承了劉備的仁厚性格,連他都忍不住動了殺機,說明李邈這種大奸似忠、大偽似真的行徑,根本就瞞不過正常人。

李邈被劉禪咔嚓了,明朝成化年間兵部侍郎王士騏拍手叫好:「邈之免死,亮之力也;而一言失意,直以狼虎目之,邈真險人哉!」

奸險小人李邈死了,但是死了李邈,還有王邈、張邈,這種「賣直邀寵」的「名士」,幾千年也沒有斷絕,他們總是故作驚人之語,顯得自己與眾不同,比如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就有替狗說話的,烏以玩兒雙標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這樣的人遇到諸葛亮和劉備,或許還能撿條活命,要是遇到曹操和孫權,會不會死無葬身之地?劉禪殺李邈,是不是殺得恰如其分、大快人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1ecb698d28a94783d6b25b698c4e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