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小時候,都是穿開襠褲的,為啥現在不行」
「現在能跟小時候比嗎?不要總是用你陳舊的思想養娃」
閨蜜表示,又一次跟婆婆吵了起來。中心思想,還是因為養娃的觀念不同,婆婆動不動就把「以前」掛在嘴邊,真的讓人難以忍受。
夏天到了,婆婆提議給娃穿開襠褲,這樣的話既省了買尿不濕的錢,娃又不熱;我堅持給娃穿尿不濕,而且要比其他時候的尿不濕更好才行。
最後,閨蜜婆婆氣得不行,直接放狠話:這娃我不看了,你自己看吧!反正我說的都不對。
聽著閨蜜哭訴的話,特別能感同身受。因為這樣的事情,我們家也曾出現過,而且不止一次。
老人和年輕人的育兒思想不一樣,這是正常的。但是如何解決問題,才是重中之重,若是每次遇到問題都吵架,對寶寶來說,也不是很好。
夏天,到底是開襠褲好?還是尿不濕好呢?
關於這個問題,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從乾爽舒服的角度來看,當然是穿開襠褲相對好一點;從健康和省心的角度來看,自然是穿紙尿褲更好一些。
老一輩人,更提倡給寶寶穿開襠褲,因為他們那個年代,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而年輕人,會給寶寶精心挑選紙尿褲,因為健康係數更高。
夏天的溫度比較高,穿戴著尿不濕,確實會覺得悶熱、不舒服。但同樣,夏天的細菌也更多,若是穿著開襠褲的話,細菌很容易透過皮膚,傷害到寶寶嬌嫩的皮膚。
這也是為何,年輕媽媽們,就算是尿不濕再貴,也堅持給寶寶使用的原因。說到底,還是希望寶寶更健康,遠離細菌的傷害。
穿開襠褲還是尿不濕,看看這三個方面,就有答案
第一個:自我保護意識
穿開襠褲,就意味著孩子的隱私部位暴露在外面,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都說「性教育」要趁早,在孩子剛剛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就要教會他們如何保護自己。總是給孩子穿開襠褲,很容易被壞人盯上,想想都覺得可怕。
再有就是,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若是周圍人都穿著開襠褲,又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難免會好奇的亂摸……
這樣一來,就導致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下降。很長一段時間,他會覺得穿開襠褲是正常的,不懂如何保護自己。
第二個:安全和衛生的差距
孩子年幼,最喜歡的就是摸爬滾打。在爬行玩耍的過程,除了會被細菌侵襲之外,還可能會被外面的石子、樹枝等物品,划上皮膚。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直接被奶奶帶娃的方式驚呆了:
給兩歲小娃穿開襠褲,帶著他在小區滑滑梯玩得不亦樂乎。按理說,這是好事,奶奶帶娃、孩子開心、父母又能工作……
誰能想到,等到晚上回家後,孩子卻開始大哭。原來,孩子的小屁股,已經被滑滑梯磨得紅腫,就連隱私部分也有發炎紅腫的跡象。
只能說一句:穿開襠褲,除了涼快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優點。沒辦法,安全和衛生方面,真的沒有任何保障。
第三個:如廁意識
大家會發現,穿開襠褲的孩子,他們有個共通點:喜歡隨地大小便。
不可否認,穿開襠褲確實很方便,不用擔心孩子尿褲子。但是隨時隨地解決生理需求,也不是一件好事,影響形象不說,還容易養成壞習慣。
反倒是那些穿尿不濕的孩子,更容易培養他們的如廁意識。即便他們沒有說,媽媽也能根據尿不濕的狀態,判斷出孩子如廁的時間和規律。
對比之後會發現,還是穿尿不濕更好一些。
夏天,該如何給娃挑選尿不濕呢?
既然想給娃用尿不濕,那在選擇的時候,就要多下功夫,畢竟夏天太熱了,要讓娃少受罪。
首先,尿不濕的散熱性、透氣性要放在首位。只有做到全方位散熱、透氣的尿不濕,才能讓娃拒絕悶熱;
其次,尿不濕的材質要柔軟、吸收力要強。夏天,最怕寶寶長痱子,尿不濕的吸收力特別重要。再有就是緊貼寶寶皮膚,要足夠柔軟才行;
最後,尿不濕的品牌要由保障。很多媽媽覺得屁糧太貴,既想給寶寶用尿不濕,又不想花錢,最後就選擇了最便宜的三無產品。說真的,尿不濕若是沒有品牌保障,倒不如讓娃穿開襠褲呢。
科學育兒,時代在進步,那育兒的思想和眼光,自然也要進步。給娃穿尿不濕,是對他最基本的保護,杜絕外界細菌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