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金庸不說獨孤求敗誤傷的義士是誰,裘千仞登場後,答案已揭曉

2024-01-05     古今記實1

原標題:難怪金庸不說獨孤求敗誤傷的義士是誰,裘千仞登場後,答案已揭曉

「劍魔」獨孤求敗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角色。

一部分人認為他是絕頂高手,畢竟他在劍冢中刻下了霸氣外露的遺言:「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認為獨孤求敗就是個騙子,是個妄人,他不過是自吹自擂,畢竟他從未登場,而雙鵰時代的五絕高手也從未聽說過此人。

(劍客劇照)

不過在筆者看來,獨孤求敗應該是實實在在的絕頂高手,道理很簡單,如果他要說謊,就不會把那謊言說得如此具體,比如他那幾柄劍中的故事,其中提到他誤傷了一位義士,那人是誰?金庸為何沒將這段故事展開來說?其實根據書中的蛛絲馬跡是可以推出答案的。

一、過於具體的「謊言」

撒一個謊容易,但要圓一個謊卻很難,正如前文所說,獨孤求敗若是個騙子的話,他大可只留下那段看起來十分霸氣的生平自述即可,然而他還為自己的幾柄劍刻下了「故事」,那就證明他的經歷的確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而那紫薇軟劍旁刻下的文字就格外惹人矚目:「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根據楊過的推測,獨孤求敗是生存於神鵰時代六七十年前的人物,這個時代有哪些算得上是「義士」的人會被他誤傷?

其實人選還真不多。

二、林朝英還是王重陽?

比較常見的一種說法是「獨孤求敗誤傷的義士是林朝英」。

從獨孤求敗的為人來看,他幾乎是將武林群雄視為「獵物」一般,他的目標就是敗盡天下高手,所以武林中那些名聲顯赫的人都難免成為他挑戰的對象,其中古墓派的祖師婆婆林女俠就有一身蓋世神功,獨孤求敗會去挑戰她也實屬正常。

(楊過、小龍女劇照)

而且書中也的確有一些細節似乎將答案指向林朝英這裡,比如那寒玉床的由來。

書中是借楊過和小龍女的視角提及了一段往事,原著道:「比聞極北苦寒之地,有石名曰寒玉,起沉痾,療絕症,當為吾妹求之。』龍兒,你說,這……這不是寒玉床麼?』小龍女見他臉上斗現喜色,顫聲道:『你……你說寒玉床能治我的傷?』楊過道:『我不知道,但重陽祖師如此說法,必有道理。你瞧,寒玉床不是給他求來了麼?祖師婆婆不是製成了床來睡麼?她的重傷不是終於痊癒了麼?』」

從楊過和小龍女的對話來看,寒玉床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夠為人療傷,而當年王重陽將這寒冰從極寒之地帶回來,也正是為了幫林朝英療傷。

那麼問題就來了,要知道林朝英可是比肩王重陽的存在,連王重陽也未必能夠傷得了她,那何等高人才能夠將林朝英打成重傷?似乎只有獨孤求敗能夠做到這一點。

(王重陽、林朝英劇照)

可說來奇怪,如果獨孤求敗誤傷的「義士」是林朝英,那他為何不挑戰明面上的「天下第一」王重陽呢?

再退一步說,如果獨孤求敗就是要挑戰林朝英,那麼王重陽又怎會從未提及此人的大名?他若知曉世間有這麼一位高人存在,當年為何沒邀請獨孤求敗一同前去華山論劍?

顯然王重陽壓根就不認識獨孤求敗,所以那位被打傷的義士絕不可能是王重陽或林朝英,那還能是誰?

結合裘千仞的經歷或許就能得出答案。

三、裘千仞的經歷

在《射鵰英雄傳》中,裘千仞可以說是最可惡的角色之一,比起一般的惡人而言,他身上更多了一個「通敵叛國」的標籤,他身為漢人為金人效命就是最大的惡,所以第二次華山論劍之前,洪七公甚至要在對決之前就將他給殺了。

洪七公對他的看法是:「裘千仞,你師父鐵掌幫上代幫主上官劍南何等英雄,一生盡忠報國,是一條鐵錚錚的好漢子。你接你師父當了幫主,卻去與金人勾結,通敵賣國,死了有何面目去見你師父?你上華山來,妄想爭那武功天下第一的榮號,莫說你武功未必能獨魁群雄,縱然當世無敵,天下英雄能服你這賣國奸徒麼?」

(洪七公劇照)

而洪七公這一番痛罵是將裘千仞罵醒了,他瞬間大徹大悟,繼而拜了一燈大師為師,從這裡來看,裘千仞良心未泯,同時也證明了他的師父上官劍南的確是一位正道俠士,而且是位義士,而你看裘千仞當初是如何成為鐵掌幫幫主的?

原著道:「裘千仞無意之間救了鐵掌幫上官幫主的性命。那上官幫主感恩圖報,將全身武功傾囊相授。裘千仞練功勤奮,到得二十四歲時,功夫浸尋有青出於藍之勢,次年上官幫主逝世,臨終時將鐵掌幫幫主之位傳了給他。」

當年的上官劍南儘管沒有絕頂神功,但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高手,是誰將他打成重傷?答案有沒有可能就是獨孤求敗。

而獨孤求敗誤傷上官劍南的理由是什麼?注意細節,書中明確提到上官劍南早年間雖然是正規軍出身,但後來卻投身綠林,與一幫綠林好漢組織了鐵掌幫,但無論如何,他們這類人身上總難免沾染一些不太正派的習慣,所以從外人的視角來看,這幫人自然不像是好人。

(裘千仞劇照)

或許正因為如此,獨孤求敗與上官劍南之間產生了些許誤會,而當年的獨孤求敗年輕氣盛,難免在一怒之下誤傷了上官劍南,到與上官劍南交流之後才發現眼前這位被自己重傷的高手是位正道義士,他這才後悔不已選擇棄劍。

上官劍南不久之後傳功裘千仞,這段往事也不值得重提,所以武林中依舊無人知曉獨孤求敗的大名,如此一來,一切就解釋得通了。

而金庸沒有將這段故事寫出來的理由或許也很簡單,無非是為了給讀者留下些許懸念,可你若是細品原著,其實是可以推測出相關的劇情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da8450c39b926cb99a954afef9224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