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拿到3千元的績效,借5萬給經銷商打款,業務圖什麼?

2023-09-22     快消

原標題:為拿到3千元的績效,借5萬給經銷商打款,業務圖什麼?

文丨關三

隨著雙節的到來,又到了經銷商回禮盒的高峰。這也意味著經銷商要在短時間內回大筆的款去完成自己的業績,節前壓貨,節後回款已是做禮盒經銷商的常態。可相對巨額的回款經常會導致經銷商資金周轉不來。

一邊是廠家催任務;一邊是資金無法迴轉。可無論是民間借貸還是銀行貸款利息都比較高,經銷商往往就會把目標轉向一樣有業績壓力的業務或辦事處負責人、並向他們借錢打款。甚至有時候業務或負責人為了完成打款任務、拿到自己的KPI資金也會主動把錢借給經銷商,當然,這似乎也成了「潛規則」。

那業務或負責人到底該不該把錢借給經銷商、完成打款任務呢?

今年很難

今年很難,業務難、經銷商更難。

一是大量的終端門店倒閉。

其實,每年終端門店倒閉的情況都有發生,只是今年尤其不一樣。不一樣在哪兒?以前一個門店倒閉,往往還會有新人來接盤,這通常伴隨著把前任店主的店和貨都盤下來。前任店主的貨往往會以折價方式賣給接盤人。這種倒閉,對於業務、經銷商都沒什麼太大的損失,大家還是可以繼續做生意的,只不過換個老闆。但今年不同,今年門店倒閉都是直接倒閉,根本沒人來接盤。而終端老闆那是做一天虧一天,等不到來接盤的人了,就直接走人。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貨是要找廠家退的——廠家心想,貨都賣出去了,錢也收回來了,我憑什麼給你退貨。不好意思,公司是要維護形象的,店老闆打企業的400電話,公司就要求業務去解決店老闆的退貨。可企業給經銷商的報損也好,舊貨處理也好,它都是有一定限額的。

今年這個限額很容易就達到了頂點,後面的就要經銷商去承擔。所以,本身今年這樣損失的就多。同時,終端大量的倒閉之下,就意味著經銷商想提前收貨款非常的難。往年,旺季來臨之前,經銷商都會搞一些訂貨會,來找批發、終端收收款。今年能提前收到的非常少,壓貨款的卻越來越多。

這就導致經銷商今年的現金流壓力特別大。

二是銀行放款難、民間借款利息高。

銀行放款越來越難,很多經銷商以前是憑與銀行關係,幾乎是用銀行的錢來做生意的。如今,銀行貸款的審批越來越難——這也催生了企業幫經銷商擔保從銀行貸款打貨款的生意越來越多。但其實經銷商的審批資質也有問題,所以能貸的量很少。至於民間借貨的利息,可能比經銷商做生意的利潤還要高。以前借高利貸打款,那還可以說銷量做大了,一切就回來了。但今年的生意就目前來看,銷量上去的壓力比較大,經銷商的利潤補不上高利貸的「坑」。

三是企業增長的任務。

這個不用說,每年企業都有增長任務,而且經銷商不完成任務拿不到獎勵,那也是一年白玩。而經銷商完不成任務,業務同樣拿不到獎金,本身今年大家的工資就比較低,特殊時期再不沖一衝,年底的年終獎、明年自己的位置都會有問題。

但,還那句話,就算經銷商再難,你寧肯花時間找新客戶,少拿獎金也儘量不要拿自己的錢去給經銷商打款。

還錢很難

說三個真實的案例。前段時間,某飲料公司的業務主任就犯了這樣一個錯誤。經銷商5月份回款任務完不成,缺的不是什麼大數,但經銷商就說自己沒有辦法完成了。這哥們本身水頭沒打好,工資就比較低。旺季來臨前還不讓經銷商衝下業績,市場上的貨少不說,自己的壓力也很大。

所以,這哥們一衝動就借了5萬元給這個經銷商打款——畢竟這個經銷商他已經管了五六年了,有這樣的合作經驗,他覺得經銷商是值得相信的。然而,後面再找經銷商要錢就比較難了,經銷商先說飲料旺季,需要周轉,緩一緩。這一緩,就緩到經銷商說自己不幹了。

而他再找經銷商結帳,經銷商又說公司欠他的費用太多,沒結清,等結清再說。他說這是企業與經銷商的事情,與自己有什麼關係,而且公司是大公司,不可能欠經銷商費用的。經銷商又說,當初是你主動借我的,我沒逼你,我本來就不打算做了。是你非借給我,還增加了我倉庫的庫存,增加了轉讓的難度。

於是,這個業務主任就給公司打電話,看公司有沒有辦法幫助解決一下,把返給經銷商的費用打給自己——首先,任何公司都沒有這個流程,如果企業這樣做了,基本就等著跟經銷商打官司。同時,因為主管與經銷商的經濟來往,還有可能產生利益輸送。比如,業務主任會否在報損、促銷等情況下幫經銷商吃公司的費用,未來還會遭到監察的內審。

這5萬相當於這業務主任大半年的工資。還好,他有當初經銷商借錢時的借條,經銷商也一直承認有這個欠款。未來,只能看雙方溝通(已經過去兩個月還沒要回來),如果溝通不了就只能走法律程序,而走法律程序又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這種,還有走法律程序的可能,但有的借款就乾脆沒有法律程序能走了。

前段時間,陝西某立白經銷商去世,他生前借了不少立白各級主管、業務人員的錢。這個錢不是用來回款,只是用來周轉。但他給的利息是比銀行要高的。可這種利息對經銷商來說,即是資金迴轉的一個由頭,又是利用這種關係給各級主管人員的變向送禮。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在公司的費用上面多給些照顧。可這位去世的經銷商正是因為立白公司突然要扣他幾百萬的費用,讓他覺得這幫主管屬於光拿錢不干事——在他心理這不是說各位照顧他、幫他迴轉生意成本,能繼續代理立白這個品牌。相反,他是覺得這是相關人員在他這吃利息,掙的是他的錢。

再疊加他剛好遇到一些其它的事,急火攻心,突發心梗去世。之後,他女兒接手生意,並把優良的資產轉移到了新公司,把所有的壞帳留到原公司,申請破產。這些業務員借給這個經銷商的款一毛都要不回來。聽說,有個業務員為了吃個利息差(經銷商給他5厘利,他從同學朋友那借4厘利,就為了這1厘利),不僅自己的錢搭進去,還把從同學朋友那借的50多萬也搭了進去。

最後的案例是加多寶某大區經理,借錢給經銷商打款後,自己心梗去世。這個經銷商到是覺得不能用別人的「賣命錢」,當這個大區經理的家人找來後,憑著欠條就把款給了其家人。

當然,大家可能覺得我挑的案例太極端,但是否極端各位看官心裡有數。經銷商跑路的、破產的情況越來越多。我舉的例子,經銷商與業務或業務主管的合作時間都不短——你可能覺得雙方在合作過程中親密無間,可以一起把生意做大。但當經銷商不做你的生意時,抱歉,那時的關係會如何呢?

做業務的,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把錢借給經銷商,經銷商會對你感恩戴德,或者說是把經銷商與自己深度綁定了。其實不盡然,或者說往往是相反的結果。我們看經銷商對業務或某個負責人最大的認可是什麼:領導只要你一句話,讓我打多少款我打多少款,我寧肯去借2分(非具體數值)的利息也把款回上,把任務給完成。

也就是那些認可你,承認你的經銷商是願意為了目標自己想辦法把款回了的,並不是說你把錢借給他這種。

無它,一個簡單的道理,經銷商是商人,講究的是利益,你說的再天花亂墜或者說你的職位再高,一切還是要拿「利」說話,你能不能幫經銷商掙錢,你規劃的產品合理不、你定的任務合理不。所以,跟經銷商喝的面紅耳赤、勾肩搭背都沒用,不能幫經銷商掙錢,你所謂的客情都是白扯。若是能幫經銷商掙錢,你就算是指著經銷商鼻子罵,拍桌子罵,第二天一切都會向好的。

經銷商與業務的一切還是以利益為主。有人說某業務厲害,到哪個公司經銷商都跟著。那是因為他在哪個公司都能幫經銷商掙到錢,這才是實質。

這兩年經銷商確實難,未來相當長時間都會很難。但經銷商的主要任務就是現金流和物流。同樣的,業務也非常難。但是作為業務,咱們的「手藝」不就是讓經銷商回款嗎,你用自己的錢去「滾」經銷商的錢,其實已經不算太成功的業務了。

業務還是要與經銷商保持一定的距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5f405c43952a2a91f3a7b3e0bb01b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