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戰奧運、拒絕退賽,他手拿銀牌卻火遍全世界

2024-08-05   視覺志

在巴黎奧運會射擊混合團體10米氣手槍決賽上,一個神秘的運動員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

他滿頭白髮,單手插兜,滿臉從容,不閉單眼瞄準,戴著一幅普通眼鏡和睡眠耳塞就上場比賽,在配備各種高科技裝備的選手之中顯得格外顯眼。

有人懷疑他是職業殺手客串運動員,還有網友調侃:「他看起來像是剛下班就來參加奧運會了

這位鬆弛感拉滿的大叔,是土耳其選手優素福·迪凱奇,他不是殺手,而是一名高級軍士長,今年51歲,這已經是他參加的第五次奧運會了。

憑藉從容的姿態和豐富的經驗,他在這個項目中和隊友一起獲得了銀牌,這是土耳其在奧運射擊歷史上獲得的首枚獎牌。

圖源:新華社

在奧運的賽場上,像他這樣的大齡運動員總是格外引人注目。

他們中許多人參加過多屆奧運會,見慣了大風大浪,有著獨屬於老將的從容與堅持。

歲月並未消磨他們的鬥志,即使已經是許多人眼中該「退隱江湖」的年紀,他們卻選擇站上萬眾矚目的賽場,與各個領域頂尖的運動員們交手。

跨越數十年的時光,他們的故事同樣動人。

一人對抗國乒四代球員

蒂姆·波爾,這位43歲的德國桌球名將,將又一次站在球檯前。

這是他第七次參加奧運會,也是最後一次。

中國人民初識這位德國名將,是2002年。

在山東濟南舉行的國際乒聯男子世界盃上,他一舉戰勝孔令輝,獲得自己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

圖源:新華社

22年過去,當年跳脫的黑馬小將,成了「乒壇常青樹」。

從孔令輝、劉國梁,到王勵勤、馬琳、王皓,再到樊振東、林高遠,再到王楚欽、林詩棟……波爾對抗了四代中國球員,擊敗過大部分中國男乒主力。

每一位球員都曾光芒耀眼,有各自擅長的打法和風格,但無論誰站在球檯前,波爾都是他們繞不過的大敵。

對許多男乒運動員來說,波爾不只是可敬的對手,更是摯友。

他曾經和馬龍組成「馬可波羅」組合,參加了2015年、2017年世乒賽,他還曾與王楚欽一起訓練,稱呼許昕為「人民藝術家」……

時間的長河洶湧向前,波爾始終立在岸邊,靜觀潮起潮落。

他曾經在採訪中展現自己對抗歲月的決心:「我雖然是老將,但還像年輕時那樣熱愛這項運動,精神上我一直有足夠的動力。」

從4歲起桌球就在波爾的生命之中占據重要位置,他最討厭的問題是:「什麼時候退役?」

但這條道路再漫長,也終究有終點。

在參加本屆奧運會之前,他宣布在巴黎奧運會之後退出國際比賽。

我們相信,他會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我們也終於要和這位陪伴了無數人青春的朋友說再見了。

滑板「老爺車」馳騁賽場

在20歲都能稱得上老將的滑板賽場,51歲的安迪·麥克唐納已算是絕對的高齡,他也是奧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滑板運動員。

和他一同代表英國出征的隊友,斯凱·布朗和洛拉·坦布林,年僅16歲。

在許多人看來,這輛「滑板老爺車」年輕時就是一個怪人。

上世紀90年代,安迪·麥克唐納剛開始玩滑板時,玩滑板的人還尊崇反叛精神。

因為他不抽煙不喝酒,也不參加派對,只是悶著頭努力訓練,人們便給他起了一個「教練」的綽號來嘲諷他。

靠著勤奮修煉和過人天賦,他拿下一個又一個榮譽。

他曾八次獲得世界盃滑板比賽冠軍,是X Games垂直滑板奪冠次數最多的運動員,還曾在白宮發表過禁毒演講,在亞特蘭大奧運會閉幕式上進行滑板表演。

但滑板是一項危險的運動,被歲月磋磨過的身體,有時難以抵擋外力的衝擊。

去年在阿根廷參加奧運會預選賽時,安迪的腳踝在比賽中被撞到流血,第二天更是又黑又腫,幾乎無法行動。

上了年紀之後,傷愈的時間也就越長,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的傷,他可能要花一周來調養。

身體上頻頻出現的問題,總是在提醒他歲月不饒人,但真正的熱愛總能築起一道堤壩,幫他隔絕時間的怒潮。

安迪·麥克唐納曾經寫下過這樣一句話:「滑板運動有各種各樣的形式與規模,限制自己就等於錯過機會。」

他還說:「年齡只是一個數字,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熱情與對運動的熱愛。」

十戰奧運,終究夢圓

射擊手槍運動員妮諾·薩魯克瓦澤今年已經55歲了,站在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她成為首位連續參加十屆奧運會的女性運動員。

這條路她走了36年。

1988年,在漢城奧運會上,19歲的她代表蘇聯參戰,拿下一枚金牌和一枚銀牌。

蘇聯解體後,喬治亞人民一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電,沒有水,一位運動員在這樣的環境下堅持訓練並且參加比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她偏偏堅持了下來。

她作為獨立國協和喬治亞運動員,參加了一屆屆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她還和兒子一起參賽,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對同時參賽的母子。

但這一路行來,她目之所及儘是艱難險阻。

喬治亞多災多難,時常被戰爭的陰影籠罩,她的丈夫在戰爭中失去了左眼。

作為射擊運動員,她對於槍枝抱有複雜的情緒,但她未曾放棄這項自己熱愛的運動。

另一方面,日益衰老的身體,也在向她發出警告。

東京奧運會前,她的右眼視力急劇衰退,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比賽需求,改善視力的手術也失敗了。

為了參賽,她不得不重新訓練用左眼瞄準,經過漫長而痛苦的訓練過程,她最終用左眼完成了比賽。

東京奧運會後,她經歷了父親病重、丈夫做心臟手術、自己做腦瘤手術等一系列人生大事,還要兼顧訓練和喬治亞奧委會與射擊協會的各類事務。

但即使被重重困難折磨得身心俱疲,她最終還是站在了奧運會的賽場上,去射擊自己命中注定的要面對那塊靶子。

她說:「我想成為年輕人的燈塔和榜樣。」

等了四十年的奧運之旅

華裔桌球選手曾志英,已經58歲,今年卻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在67進64的資格賽中,她以1比4的比分,輸給46歲的黎巴嫩對手瑪麗亞娜。

她的第一次奧運會比賽,就這麼結束了。

但她卻說,即使自己比賽輸了,卻仍然是贏家,因為她贏得了球迷的支持,實現了自己的奧運夢想。

當時針往回撥轉,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桌球奶奶」幼年進入中國國家隊,18歲因為桌球規則調整的影響淡出乒壇。

後來,她遠走智利從商,享受風平浪靜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個新名字「塔尼婭」,桌球拍也被就此擱下。

但她曾經投入過萬分熱愛的運動,又怎麼會被輕易塵封。

為了給兒子示範打球,她重新拾起了桌球拍,打一年就拿到了智利全國冠軍,卻就此封拍。

15年後,她53歲,在身邊朋友的「慫恿下」再次拿起球拍,在資格賽中拿到全國第一,獲得代表智利參加南美錦標賽機會。

而在追逐第一的過程中,她揮舞著的,卻是一把一百多塊錢買來的,膠皮沒有編號的「假球拍」。

打完一系列比賽,拿到數不清的第一之後,她終於拿到代表智利出戰奧運會的機會。

為了備戰巴黎奧運會,她每天訓練三個小時,在這個年紀,她時常感覺肩膀疼痛,但仍咬牙堅持。

18歲的曾志英,最大的夢想就是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穿越時間的迷霧,這個夢想,終於被58歲的曾志英實現了。

記者問她,完成奧運這個夢想後,「還有什麼事讓給你覺得後悔嗎?」

她回答:「我為什麼沒有早點撿回球拍?」

從花季打到花甲

61歲的倪夏蓮,是本屆奧運會年齡最大的桌球項目運動員。

和許多運動員身上的緊繃不同,這位老將身上有一股鬆弛感,她中場休息喝可樂、親吻老公兼教練、丟球時懊惱跺腳腳……

她在賽場上一記正手變直線,直接給對面年輕運動員打得閃了腰,更是讓人感嘆「寶刀未老」。

雖然最終她被孫穎莎擊敗,結束了自己這次的奧運之旅,但所有觀眾都被她身上的快樂感染。

她7歲就開始打桌球,16歲入選國家隊成為黑馬選手,23歲時因為一些風波離開了國家隊,後開始為盧森堡揮拍。

這一打,就打了三十多年,一直打到了現在。

如今的她是盧森堡的明星選手,比爾蓋茨都來看過她打球,但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中,她一度想過放棄。

1992年,她生孩子了,覺得自己應該把重心放在家庭上,但是教練說生完孩子打得更好。

她拿起球拍試了試,堅持了下來。

過了幾年,因為各種原因她又想封拍,卻又不捨得真正放棄。

職業球員可以把百分之一百的精力全部投入在訓練之中裡邊,但她之前要照顧孩子,現在要照顧90多歲的母親,要做飯做家務,被諸多生活瑣事占據時間精力,卻從未停下腳步。

她覺得,只要做一天運動員,就要為這個身份負責,憑藉熱愛才能抵達終點。

她許多次幻想退休,但東京奧運會延期後,比賽全部取消,她好像一下沒了奔頭,整個人鬆鬆垮垮的,發覺退休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於是,這一次她又站在了奧運的賽場上。

很多人都想知道一個問題:「倪夏蓮到底還要打多久?」

其實這個問題,倪夏蓮早已給出了答案:「青春不是數字,年輕不是問題,選擇一個愛好,並堅持到底就成了一生的事業。我心裡夢裡都是桌球,只要條件允許,我肯定不忍痛割愛。」

這些活躍在賽場之上的老將們,讓我們看到體育的無限可能。

在這個普遍認為「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賽場,總有人能砸碎時間的桎梏,證明自己未向歲月低頭。

在1912年的夏季奧運會上,來自瑞典的射擊運動員奧斯卡·斯旺奪得個人射擊項目的冠軍,以60歲高齡成為年齡最大的奧運金牌獲得者。

他的花白鬍子,在一眾年輕人中格外顯眼。

在「跑鹿」射擊比賽當天,天氣並不好,許多年輕選手都難以做到有效瞄準,但是斯旺作為獵人,有著數十年狩獵和射擊的經驗,更有著閒庭信步般的心態,對這些干擾因素習以為常,所以一舉拿下金牌。

同樣是他,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奪得銀牌,在72歲的年紀,成為奧運歷史上參賽年齡最大的運動員。

他的故事,改寫了「超越自我、超越極限」的意義,他證明了人類不止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是可以突破歲月的阻隔,自由地在賽場馳騁。

年齡不是衡量一個人運動能力的標尺,對於那些仍活躍在賽場上的老將來說,它只不過是一個數字。

奧運不是只屬於年輕人的運動會,真正的體育精神不是區區一塊獎牌可以定義的。

當年齡、體能、時間等所有的有利條件都不站在他們這邊,這些老將們卻依舊奔赴賽場,拼盡全力,享受運動。

站在賽場那一刻,他們面對的不只是對手,還有自己的極限,這才是人類真正不屈的精神,在每一個時刻都熠熠生輝。

漫長熱愛,可抵悠悠歲月。

參考資料:

1. 《58歲桌球選手和她等了40年的奧運夢:用一把假球拍打到智利第一》 懶熊

2. 《深一度|50歲老男孩滑進巴黎奧運會,他讓年齡變成了數字》 澎湃新聞

3. 《獨家專訪|跨越腦瘤手術與喪父之痛,喬治亞射擊傳奇十戰奧運創歷史》 文匯報

4. 《奧斯卡·斯旺—射擊場上的「老壽星」》 奧林匹克傳播中心

5. 《61歲6戰奧運的倪夏蓮:桌球在我心中只排第3》 澎湃問吧

6. 《倪夏蓮最幸福的一場球》 鳳凰網體育

7. 《再見,波爾!》 人民日報

8. 《對話|四十不惑的「暖男」波爾:現在還不是退役的時機》 澎湃新聞

9. 《前蘇聯神槍老阿姨的最後一舞》 後體工隊長

10. 《倪夏蓮阿姨,打球快樂!》 人物

11. 《倪夏蓮 58歲奧運選手嚮往的生活》 南方人物周刊

5 / Aug / 2024

監製:視覺志

編輯:離蔭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