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跑調是一種病嗎?原來還真是……

2024-06-18     北青網

最近,不少音樂綜藝火出了圈,前有在節目上公開播放歌手的無伴奏原音,後有音綜憑藉無修音無墊音全直播的演出形式火上熱搜,當然,其中也有因為唱歌跑調而登上熱搜的「車禍現場」。

不少網友在觀看節目後表示,「為什麼人家就不跑調兒,我唱歌就都跑掉!」「跑調了聽不出來?」「跑調也能唱歌嗎?能不能假裝沒聽出來?」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跑調但愛唱,要是問他,「你知不知道自己跑調啊?」可能大機率會得到三種回答,「我沒跑調啊!」「我唱的還不錯吧?」「這次我在調上了吧!」這可真是讓人不知道如何回答呀!

不過,這也不是他們自戀或者要面子,而是他們「天生」分不清各音符之間音高的差異,這種情況其實是一種病,還有一個專屬名詞叫「失歌症」,而唱歌跑調的群體就是「失歌者」。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既然是病,能不能治呢?怎麼治?能不能治癒?

音準感分為絕對音準感和相對音準感

談這個問題,先從音準說起吧。音準是指歌唱和樂器演奏中所發的音高,能與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有些樂器在製造或調音時就有音準要求。歌唱和樂器演奏過程中,隨時都要通過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來解決音準。音準的取得,有賴于敏銳的聽覺、優良的樂器、精湛的技巧與適宜的演出環境。在獨唱、獨奏、重唱、重奏時,常常需要偏離平均律而趨近純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達到音準要求。

音準感又分為絕對音準感和相對音準感。絕對音準感,是指在無任何輔助參考的情況下,能夠準確判斷出所聽到聲音的音高的能力,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可以準確判斷出聲音對應的是鋼琴上的哪個鍵。比如,那些擁有絕對音準感的人,在聽到窗外鳥叫或屋內地板摩擦聲後,往往會條件反射準確地說出其音高。

聽音準,唱歌就不跑調嗎?

當然不是這樣了!「聽音」和「唱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動作。

唱音音準的控制能力雖然與聽覺上的音準感相關,但並不能說明擁有音準感的人唱得就更准,人們唱音的過程包含許多環節,聽覺感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具有絕對音感的音樂家也會出現唱歌走音的情況。

我們聽到的自身音源主要是通過牙齒、骨的傳導,而外界音源則是通過空氣、水等傳導到人的聽覺神經,聲音傳導通路的不同與音準判斷差異是否有關還亟待證明。

什麼導致了跑調?

既然音準無法為跑調「負全責」,那為什麼還會有跑調這種事情呢?

正如語言障礙被稱為「失語症」,對音樂的感知也會存在障礙,醫學上稱之為「失歌症」。對失歌症相關病變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825年就有關於人類對於音樂感知差異的研究,直到1890年德國醫生諾布洛克建立了音樂處理的認知模型,並首次定義了失歌症。

後來越來越多的學者踏足失歌症領域的研究,才慢慢使得唱歌跑調者生理層面的不同逐漸明朗。

目前學界認為,失歌症屬於失語症的一種,由於與大腦優勢半球相關的功能區發育異常或繼發於其他病變所致。

失歌症常見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1.先天性失歌症是由於先天性的大腦功能區域發育異常所致。

2.獲得性失歌症是指一些疾病累及大腦語言中樞及音樂處理功能區域,如腦部炎症、出血、外傷、梗死、腫瘤等。

3.「假性」失歌症可能是由於緊張的突發可逆的原因所致。

為啥會得「失歌症」

有統計表明,有10%的人先天五音不全,唱歌跑調,其中的4%是先天性對音調精細識別的失敏。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比爾·湯普森教授對「失歌症」做了大量研究,結果顯示,「失歌症」患者有四個主要表現:

1.聽力、智力和記憶力均正常,缺乏音樂感知力;

2.誤判歌聲,不知道自己走調;

3.對韻律感反應兩極化;

4.多數患者對音樂有困惑,少數極端不適。此外,「失歌症」患者可能還存在溝通障礙,如辨別不出談話對象的真實情緒,無法理解對方語調的「弦外之音」。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跑調人不知道自己跑調了。

有學者對失歌症者的腦部進行掃描後發現,約50%的失歌症者存在韻律識別障礙。人類右側大腦半球負責音樂、節奏、想像、顏色等,多種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異常會導致音樂感知障礙。

也有研究表明,失歌症也與左側大腦半球有關:當左顳葉前部病變後,患者的認知音符、歌唱演奏甚至欣賞樂曲的能力可能會部分或全部喪失,表現為「人家唱歌要錢自己唱歌要命」的車禍現場。

不同大腦功能區受損有不同「失歌症」的表現

1.表達性失歌症:由於右額葉和顳葉的損傷而導致的唱歌、吹口哨和哼唱能力的損害;

2.接收性失歌症:因雙側或單側(左或右)顳葉和頂葉的病變,而導致區分不同旋律的能力障礙;

3.失憶症失歌症:識別熟悉旋律能力的障礙(這種情況的存在仍有爭議);

4.音樂失讀症:由於左枕葉和顳葉的損傷而導致的寫樂譜能力的損傷;

5.音樂失讀症伴失寫症:讀寫樂譜的能力受損,由於左角回的損傷所致;

6.音樂失寫症:寫樂譜的能力受損,由於左側頂內溝附近病變所致;

7.樂器失歌症:由於不同區域的損傷而導致音樂訓練中演奏樂器的能力受損。

如何拯救跑調?

現在,我們知道了原來跑調是一種病,既然是病,就可以對其進行醫治,那該如何醫治呢?

其實,一個人如果能知道自己該唱什麼音(感知功能),又把自己訓練到了能唱出那個音(表達功能),且能記住整個旋律(記憶功能),那麼他就不會跑調。

不過,還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訓練之後還是跑調,這可能就是由於先天性的大腦功能區域發育異常所致的。不過,藝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不拒絕任何人的欣賞,也不會因為你跑調而不允許你唱歌,所以即使唱歌跑調糾正不過來,也阻擋不了你對音樂的熱愛。所以,請盡情享受你的音樂吧!

(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241262f78fafe9da2dbc1e32ab720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