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 | 實現「全民反詐」才能「跑贏」電詐變招

2024-06-25     北青網

6月24日,中央宣傳部、公安部聯合啟動以「警惕詐騙新手法,不做電詐工具人」為主題的「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危害嚴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面對防不勝防的詐騙電話,套路滿滿的詐騙話術,層出不窮的新騙術、新劇本,要實現「天下無騙」的美好願景,我們需要怎麼做?(6月25日《羊城晚報》)

儘管近5年來我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取得顯著成效: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94.5萬起;全國電信網絡詐騙發案數和損失金額均下降30%;4.9萬名中國籍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但這類違法犯罪活動在今天仍時有發生,例如近期浙江一老人被騙取79萬元。所以,此次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很必要。

反電信網絡詐騙是個系統工程,由事前預防、事中阻止、事後追兇等環節構成。其中,事前預防是關鍵,而普及安全防範意識、相關法律知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提升公眾特別是重點人群的「抵抗力」,是反詐的重中之重。要實現這個目的,需要通過集中宣傳「全民反詐在行動」,把每個人變為「反詐人」,進而引導其加入「全民反詐」陣營。

如何實現「全民反詐」?此前,各地積極探索各種反詐宣傳方式,諸如反詐雞蛋、反詐奶茶、反詐外賣、反詐超市、反詐主題公交地鐵……每一種方式都在發揮著積極作用,這有助於形成全民參與,可為實現「天下無騙」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實現「全民反詐」才能「跑贏」電詐分子各種變招。

今天之所以「電詐不休」,原因之一是,電詐分子的詐騙手段不斷「創新」,即安全防範知識普及仍滯後於詐騙手段花樣翻新。以上述浙江老人被騙為例,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以牽涉一起拐賣兒童案件為由給老人打電話,這種升級版冒充「公檢法」詐騙,不同於原來的手段,讓老人防不勝防。所以,反詐宣傳要有前瞻意識。

原因之二是,反詐知識普及仍有疏漏,被電詐分子鑽了漏洞。如果每個人特別是重點人群,都對電詐有清醒認知,安全防範意識非常高,電詐分子是很難得逞的。而此次啟動的「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有望彌補反詐知識普及漏洞,尤其是提示年輕人不要做電詐「工具人」,並提醒老年人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不要被電詐分子侵入。

雖然說電詐分子的詐騙手段花樣翻新,但只要實現「全民反詐」,就有望形成「銅牆鐵壁」,有效阻止電詐分子實施犯罪。因為不管電詐手段如何「創新」,最終都會涉及到錢,只要通過「全民反詐」宣傳,使每個人都守好自己的錢袋子——既不向電詐分子提供銀行卡信息,也不按電詐分子要求轉帳,那麼電詐分子花招再多也很難達到目的。

科學有效宣傳是實現「全民反詐」重要路徑,這既需要對全民進行反詐宣傳,也需要對老年人等重點人群重點宣傳;不僅宣傳相關法律,更要以案開展警示教育;既要分析研判可能出現的電詐手段提前設防,也要針對不同人群採取形式多樣且精準的宣傳方式。另外,開展「全民反詐」宣傳,既要盡力擴面,又要深入人心,最好能覆蓋每一天。

文/豐收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ee968f391e7e8aff7716145e4dce8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