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增勢良好後勁足,裝備製造業彰顯「脊樑」擔當

2024-06-24     北青網

6月12日,HH—100航空商用無人運輸系統驗證機首飛成功;6月10日,亞洲首艘圓筒形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完成海上安裝;3月26日,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二號」安裝就位;2月28日,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首台樣機總裝下線……今年以來,大國重器時時「上新」,裝備製造業闊步向前。

裝備製造業是一個國家製造業的脊樑。汽車、電子、鐵路船舶、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裝備製造業企業的不懈努力、行業的穩定增長,匯成裝備製造業的不俗表現——

塊頭更大了。5月份,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6個百分點,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為45.7%,有力發揮「壓艙石」作用。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4.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11.8%,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效益更優了。1至4月份,裝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6.3%,增速高於全部規上工業12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4.7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實力更強了。在阿爾及利亞,中國出口到非洲的首台盾構機——「中鐵665號」土壓平衡盾構機大展身手,助力首都阿爾及爾地鐵1號線延伸線項目全線貫通。在馬來西亞,上海振華重工與當地企業合作共建自動導引車(AGV)設備製造項目,實施產品屬地化生產的同時,也帶動國產零部件「集成出海」。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中國裝備,國際市場競爭力正越來越強。

不俗表現,源自強大實力。

盾構機,涉及地質、機械、力學、電氣、控制、測量等多學科技術,部件多達2萬多個;大型收割機,全身上下有5000多個零部件,整機電控系統有30多個控制器、上百個傳感器……大國重器的誕生,離不開一國研發、生產、製造的綜合能力。

中國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創新能力也在與日俱增。比如盾構機行業,憑藉創新技術、過硬質量及高品質服務開拓國際市場,如今在全球市場占比達70%。又如造船業,技術實力領先世界,一季度新接訂單量占全球總量近七成。總體看,通過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上中下游齊發力、產學研用同向前,中國裝備製造業掌握了更多技術話語權、占領了更多市場制高點。

不俗表現,源自廣闊市場。

「甬舟號」盾構機在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的開挖掘進中「發光發熱」,「海葵一號」「海基二號」助力油氣開發挺進深水,HH—100航空商用無人運輸系統不僅可用於支線物流,還可應用於森林草原滅火、救援物資投送、應急中繼通信、人工影響天氣等場景……海量應用場景給中國製造提出許多「課題」,也帶來強勁驅動和寶貴機遇。

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紮實推進,為重大裝備提供了廣闊舞台。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房地產等領域的重大項目,持續推動起重機、掘進機等工程機械和智能運輸機器人等物流裝備加快成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促成了鑽井平台、儲油平台等能源裝備的升級疊代。響應需求,優化供給,裝備製造業在供需良性互動中發展壯大。

不俗表現,也得益於政策驅動。

要攬「瓷器活」,離不開「金剛鑽」。設備性能,往往事關生產的質量、效率和水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都對設備性能持續提出更高要求。2023年,全國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達4.4萬億元,同比增長8.7%,占全社會設備投資七成以上。今年以來,陸續落地的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已經逐步顯效——1至5月份,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5%,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0%,均比1至4月份有所提升。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許多機器設備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的實施,設備、裝備領域的需求潛力將加快轉化為現實訂單,為工業母機、農機、電機、變壓器、工業機器人等領域企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要做一個強國,就一定要把裝備製造業搞上去」。不斷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再接再厲、創新驅動、勇攀高峰,中國將穩步邁向現代裝備製造強國。

責任編輯:李墨涵(EN04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4e63cec3667da5e2e32566342efb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