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小伙「蛋蛋失蹤」,兇手竟是TA!家有男寶,這個動作趁早做

2022-07-28   科學家庭育兒

原標題:21歲小伙「蛋蛋失蹤」,兇手竟是TA!家有男寶,這個動作趁早做

蛋蛋沒了是一種什麼體驗?

「小時候就摸不到自己的『蛋蛋』,青春期也沒有過遺精,家裡人說我從小就這樣,很正常。」21歲的小李這樣告訴醫生。

起初他並沒有在意這件事兒,畢竟自己男性第二特徵發育幾乎都正常,直到他看到一條新聞,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是隱睪症。

小李趕緊在當地醫院做了相關檢查,診斷書上「雙側隱睪症」5個字猶如晴天霹靂,讓小李大腦一片空白。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後來,在醫生的幫助下,小李「離家出走」21年的睪丸,最終成功回到了陰囊。

術後一周複查,超聲顯示雙側睪丸供血良好,這說明移植睪丸成功存活。

不難想像,如果沒有醫生的幫忙,小李接下來的人生會有多坎坷。

科大大發現,不少家長都會忽略孩子「蛋蛋」的問題。

很多隱睪患者,是在兒科體檢、治包莖、割包皮時才發現。

甚至有些發現得晚,做手術都無法拯救,最後只能...切掉!

所以,家裡有男寶的,別猶豫,趕緊給孩子:

摸摸「蛋」

如果陰囊內沒有摸到「蛋蛋」,或者只有一邊有「蛋蛋」,懷疑是隱睪,趕緊帶去看醫生。

當然,不排除一種特殊情況——回縮性睪丸。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寶寶泡熱水澡時,能摸到陰囊內的「蛋蛋」,而天冷時摸不到,那就很可能是睪丸回縮。

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不是隱睪,也不影響孩子未來的「性福」。

當然,如果你不放心,那就去找專業醫生查一下吧。

那前文中提到的隱睪是什麼,孩子為啥會得?

這還得從睪丸的成長經歷說起!

睪丸的出生地點是腹腔。

在胚胎時期,隨著身體的發育,睪丸在雄性激素等多種因素的刺激下,隨引帶向下移動,最後把家安置在陰囊。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在睪丸發育階段,由於一些原因導致 睪丸未發育或子宮內血供不足(如產前睪丸扭轉),睪丸則會缺失。
如果在移動的起始階段 ,相關激素分泌不足,睪丸下移缺少動力,就會停滯在腹腔。
如果在移動的過程中, 路上遇到障礙,睪丸不能通過路障,就會半路「拋錨」,停在身體的腹股溝內,不能下降到陰囊。

隱睪——顧名思義為隱匿的睪丸,即睪丸沒有在陰囊內,且出生後4個月內(對於早產兒來說使用矯正年齡)睪丸未自行降入陰囊。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隱睪作為一種遺傳傾向的先天性疾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說法大概有以下3種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確診了隱睪,一定要儘快通過手術幫助「迷路的蛋蛋」找到新家陰囊,並固定住。

一般建議最好在1歲前完成手術。

如果在2歲後到青春期發現隱睪,更不能耽誤時間,以免錯過青春發育期,影響睪丸功能發育。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手術後並不能完全恢復正常,絕大多數孩子術後,患側的蛋蛋比正常一側偏小。

除了大小,大家可能更關心能不能用問題。

科大大要明確告訴大家:隱睪手術只是降低了不育的幾率而已,並不是做完手術,將來一定能生。

但也不用太緊張,雖然雙側隱睪的不育風險比較大,但是單側隱睪的成年人,生育幾率與正常人很接近。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了影響生娃,隱睪還容易造成疝氣、睪丸扭轉、睪丸癌等私處疾病。

所以就算做完手術也不能放鬆警惕,還是要定期複查蛋蛋。

隱睪,離我們並不遠。

就目前數據表明:2%-5%的足月男嬰和大約30%的早產男嬰出生時存在睪丸未降。

雖然約70%睪丸未降可自行下降,但1歲以上兒童睪丸未降的患病率與成人相近,約為1%。

也就是說,100個剛出生的男寶寶中,大概有1個患隱睪的寶寶。

為了孩子下半(身)生的「性福」

粑粑麻麻一定要重視

趕緊給他「摸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