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帶走學生這類情況在培訓機構已經屢見不鮮了,特別是文化類機構,一般都是一個老師教一批學員,從入學到結業,久而久之老師熟悉了教學節奏,學生熟悉了老師的教學方法,於是「結伴」脫離原有機構另立門戶。
早在不久前我就聽說了這麼一個案例,一個老師,培訓機構剛開不久,與人合夥的。兩個老師共同負責招生和教學,結果那個合伙人直接就帶走了近200名學員,而且就開在附近,這事給了他不小的打擊。
——
那有沒有一種合同或者協議可以約束這這種行為呢?
——
其實是沒有的!因為太難界定了
1、你無法界定是老師主動帶走了學員還是學員「自願轉校」。
2、即便老師承認了「我帶走了你的學員」你也無法對其執行有效的懲罰措施。
好老師的離職對機構造成毀滅性打擊,怎麼破?
教培行業的人員流動似乎早已司空見慣。
2014年,高思思泉語文大規模離職事件。
2014年初,武漢新東方經歷發展陣痛,以李哲、周良奇等為代表的幾大主管集體離職,創立正學美途出國考試培訓機構。
2016年初,樂課力以高薪的條件,從學而思挖走近百名老師,後續陸續帶走數千學生。
……
教培行業的這種高離職率時常讓校長們苦不堪言,一旦老師離職,除了招新成本、培訓成本相應疊加之外,還可能出現老師積累的口碑帶走學生,之前老師的培訓成本付諸東流,新的老師無法快速適應等問題。
所以,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校長們怎麼樣避免老師離職帶走生源!
要知道,老師離職這件事情,是沒有辦法完全禁止的。
比起亡羊補牢,校長怎樣防患於未然更重要!
▌建立科學的績效體系
老師永遠都會是學校最核心的資源,與其規避風險,不如主動去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
量化老師的績效考核。無論是招生老師的招生轉化數據,或者是教學老師的教務服務數據,都做到有據可依,量化考核,公平公正。
▌建立好教師人才梯隊,完善培訓體系
對於骨幹教師,可以器重,但不能倚重。
把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裡是不明智的,同樣,學校只依賴一名骨幹教師也是危險的。
建立好教師人才梯隊,需要成型的培訓體系為前提。
能在短時間內對人才進行快速複製,讓新招老師能短時間內得到成長,也可以減小損失,避免學校被某一個名師「綁架」;同時這樣也會打擊骨幹教師「擁兵自重」的心理,從而減少管理上的風險。
▌建立標準化的教學服務體系
所謂標準化的教學服務體系,就是讓不同的老師負責不同的工作環節。
比如教學、招生、運營、售後等環節不能被某一個老師大包大攬,從而降低老師的不可替代性。
老師只有在自己的教學能力可以獨當一面時才會考慮離職出走,而學生家長更為關注的是教學內容的連續性與發展性,而並不完全是因為這個教師本身。
所以,培訓機構建立標準化的教學服務體系就非常有必要了,培養教學專才,而不是全才,既能保證教學質量,又能減少流失率。
▌使用師生信代替微信QQ進行家校溝通
很多發生離職老師帶走生源的學校,大部分是因為沒有規範溝通工具。
當老師離職,沒有做好交接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導致老師能夠大批量聯繫到學員,從而帶走學員。
而使用師生信進行家校溝通就能完全避免這個問題,當老師離職,學校立即將帳號回收,避免老師離職不做交接帶來的各種問題。
新老師接手離職老師的帳號,能查閱之前溝通的記錄,與家長進行無縫溝通,避免老師離職帶給家長動盪感受。
對於一個運營良好的教育培訓機構來說,優秀的教師團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培行業優秀教師選擇離開。
他們有些曾在教育培訓行業深耕多年,有些從業幾個月便選擇離開,有人走的毅然決然,有的人卻內心糾結。
關於離開,
他們是這樣說的——
100天的時間,同樣的內容重複了六七十遍,感覺身體被掏空;
作為一名教師,卻得不到教師應有的尊重;
幾乎沒有晉升空間,也許三年之後的我還是這個樣子;
孩子出點小問題,父母就把所有責任往我們身上推......
*以下採訪人物名稱均為化名
1
劉靈靈 | 曾經的英語一對一老師
在北京某中小學教育機構擔任英語一對一老師,是劉靈靈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當時的她,收入是多數同學的2~3倍,因此在同學們看來,可以說是「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這份看起來不錯的工作,她做了僅半年的時間。
「老師沒有正常的周末,工作時間也不太規律,因為這份工作,我幾乎沒有了和朋友相聚的時間。」劉靈靈回憶,學生周一到周五的白天要在學校上課,她的課幾乎都被安排在周一到周五晚上和周六周日兩天,而朋友們工作時間卻恰恰和她相反。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和朋友甚至連一起吃頓飯的機會都沒有。
除了作息時間,劉靈靈說,當初她選擇離開老師這一崗位,還有另外兩點原因,一是培訓機構老師得到的尊重性不高,二是老師這一職業的個人發展有限。
「比如薪資,老師的薪資由上課量決定,雖然對那時剛畢業的我而言,收入很高,但過個3~5年,我的收入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2
陳澤犀丨曾經的高中化學一對一老師
「當老師的五年里我一直沒想好以後要做什麼,即使2015年走的時候我都沒有想好,但是當時老師這份工作,我是肯定不想再做了。」
談起過去,陳澤犀的語氣十分堅定。當工作狀態已到達身體的極限,即使離開之後前途未卜,他也沒有遲疑。
「累」,是陳澤犀在當一對一老師的五年里最大的感受。他所在的機構不缺生源,忙的時候會從早上8點一直上課到半夜12點,連中午1個小時的午休時間都有學生要求上課。
「剛開始的時候自己精力很充沛,而且覺得工資很高能掩飾很多問題,前三年其實還挺愉快的,但後來越來越累,身體有點受不了。」他說。
由於長期的勞累,後面兩年,陳澤犀發現自己的身體逐漸出現問題,有時上著課,突然就會出現噁心、胃難受等症狀。「那時神經系統已經特別疲勞,自己就會想,再這麼上下去,感覺有一天會直接掛掉。」為了身體,他選擇了離開。
3
王楊丨曾經的語文老師
聊起當老師的那段經歷,電話那頭的王楊滔滔不絕。她曾是南寧某培訓機構的金牌講師,然而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行業。她選擇離開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原因卻是和學生家長有關。
「我們這個校區的家長兩極分化很嚴重,有些家長特別配合老師,但也有些家長卻很極端。」王楊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兩年前,她班上有兩個孩子互相打鬧,但沒過一會又和好如初,因此,她也沒有太過在意這事。
沒想到的是,當這件事傳到其中一名孩子父親那,便突然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他父親不停投訴我們這個團隊,還連著三天喝高了給我打電話,說要潑我硫酸。」王楊表示,類似的威脅,她收到過不止一次。
「有些極端的家長,平時自己不怎麼管孩子,孩子出點小問題,就把所有責任往我們身上推。」由於父母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而且老師這一行業未來發展有限,王楊決定放棄努力得來的金牌講師頭銜,選擇了轉行。
眾多原因夾雜在一起,促使老師離職,優秀老師的離職對於教育機構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但這一切在學邦君看來都不是問題!
如何降低機構對教師的依賴?
傳統的依靠於老師的模式,已經很難持續了。對於機構來說,降低機構對教師的依賴,才能夠獲得長遠的發展。
1、如何降低優質師源流失對機構的影響?
2、培訓機構在教學教研過程中的困惑有何破解之道?
3、教材無法本地化,過於依賴第三方內容,怎麼辦?
1讓教研教學本地化、標準化
將教學過程中的題目、試卷、課件等在系統中進行留存,學校可根據教學效果對相關教材進行個性化的整合、編排,形成一套本地化教材體系。並將名師的每一個工作步驟都在系統中留下痕跡,學校可通過這些痕跡制定標準化作業流程,供新老師演練複製,輕鬆管控教研工作中各個環節!
2輕鬆複製好老師,降低教師成本
通過統一教研方案形成教學標準,無論哪個老師上課,都可以根據標準化的教學過程進行課堂授課,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3在線布置作業智能批改,減輕老師重複工作
提供海量題庫支撐,學校可通過系統一鍵發布作業、自動批改,學生在線做答,實時監控學員完成情況,收集錯題進行針對性提高,並立即對教學成果進行數據化分析,減輕老師重複工作,提高機構工作效率。
4藉助未來魔法校內容平台
未來魔法校內容平台,搭建完整課程體系,全學段多體系多模塊,豐富教研端,提高家長滿意度;
精美課件和趣味小視頻以及動態板書,增強課堂趣味性,讓講解更加高效;課件提供完整授課思路,說課視頻和課堂實錄,手把手演示講好每一節課;快速複製老師,實現標準化教學,提升整體教師的授課水平,凝聚品牌合力。專門為培訓機構老師打造,提供紙質版的教材(配套練習和筆記本)和教學平台(包括電子版講義、課件、說課視頻和課堂實錄)。入住未來魔法校內容平台,請聯繫王老師(微信:wanghongyuan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