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晚復工的行業,教培機構還得排在幼兒園以後,等大家忙完了有空了再輪到你。一邊苦苦煎熬,一邊倒閉。沒倒閉的被罵,倒閉了也被罵沒良心。行業已經在經歷著倒閉潮,一些大的連鎖機構都倒閉了,小的更是沒辦法統計,部分想堅持的要麼跑銀行貸款,要麼準備賣房。
各地多次聯名向政府求援也沒啥下文,很多人認為培訓機構平時收錢收的貴又多,不該哭窮。卻不知,教培機構因為完全靠人,不能像工廠那樣機械生產,大部分學費都支付老師工資了,還得承擔高昂的房租,辦學成本,收的錢所剩無幾,現在完全靠意志再支撐著。
網上有人說教培行業就該被整體取消,有些人說就該通過這次機會把教培機構多搞死一批,這得是多大的仇怨啊。這個行業也是國家認可的正規行業,有市場需求,為啥被如此對待呢?
01
教育培訓行業怎麼成了最後一個復工的行業呢
其實培訓行業並不是人群集中度最高最密集的行業,景區,餐飲,商場,甚至任何一個公司的集中度遠超培訓行業,因為培訓大多只是周六日一兩節課而已,而企業復工幾百幾千,工廠幾萬同時在線工作場景遠超教室集中度。
復工對教育培訓行業的嚴格超過了絕大多數校長的承受程度,以人員密集來限制教育行業復工標準和要求並不合理!
02
行業斷臂求生:有機構原價200元課桌20元
教育培訓業內人士算了一筆帳,稱因疫情損失1/3到1/2的營業額,但培訓機構顯性成本仍在,如房租、員工工資、社保,固定資產的攤銷則屬於無形損失。在疫情的衝擊下,很多教育機構都倒下了,小的活不了,大的在死撐。受到波及的當然就是百萬以上的教育培訓行業從業人員,裁員、降薪、跑路不斷地在行業發生、上演。
自媒體作家程明盛公眾號曾提到:4月26日,筆者深入位於一家名校附近的該培訓機構,看到幾個教室里都凌亂擺著課桌椅,現場裝修人員說這兩天沒有人來買。筆者出門時,遇到一個負責人模樣的人,向他打聽課桌椅處理價格,對方說20元一套。原價200元課桌20元甩賣,打破了筆者的想像。種種跡象顯示,教育培訓行業線下培訓因疫情暫停至今,許多機構難以轉型線上培訓,有些已經撐不住了。
按照這樣子的發展情況,在夏天到來之前,會有一半的機構會倒閉。
一、小型機構交不起房租水電,小老闆虧不起。
由於校外輔導的市場做大,很多小機構也湧進市場分蛋糕,說實話就是想賺錢。爭到生源的小機構,一開始利潤還是客觀的。二線城市的輔導價格,小學低年級大概在80元一個小時,小學高年級100元一個小時,層層遞進。
在生源穩定的時候,小型機構一個月都有十來萬,發完工資後,老闆凈賺幾萬塊,生活也是很安逸的。誰也沒想到,一場疫情讓這一切都歸零了。
小型機構每個月要支付房租水電,還要支付員工的最低工資(有些沒有),基本上每個月都虧損好幾萬,而且還是三個月連續虧損。
二、大型連鎖機構發生資金斷裂,很難維持經營。
有條件的連鎖機構,大都從線下轉到了線上,我所在的教育機構也是如此。我在的機構有四個分校,凈房租水電虧損也有十來萬。
連鎖機構的網課開展的還可以,一場網課有上百人甚至上千人觀看,薄利多銷,勉強可以抵消一部分房租,但是也不能持平。
三、冒著風險開課的機構,他們都焉了。
有些小機構冒著風險開了課,然後被舉報了,原因是他們帶來了感染的風險。
本文由辦學一點通整理綜合公眾號作家程明、頭條號等,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