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孫丹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作為農業產業鏈「地基」的種植業和養殖業也在迎來標準化管理模式的洗禮。
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和糧食產品的提質增效,離不開植物保護及營養輔助產品;豬牛羊、雞鴨等畜禽類動物的促繁保育也少不了綠色高效營養保健品、獸藥疫苗等功能性產品的加持。當前,營養植保、獸藥動保、寵物食品等動植物健康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
一、動植物健康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共性挑戰打開市場缺口
據AgbioInvestor數據,2021年全球農業領域植物保護產品的市場規模為658億美元,2016年以來復合年增長率為3.3%。2021年我國植物保護產品行業市場規模480億元(約65.66億美元),同比保持穩定,自2016年來復合年增長率為3.1%。
據 Mordor Intelligence統計,2021年國外獸藥動保市場的總銷售額為476億美元,2011年以來復合年增長率為 5.7%,其中2021 年市場增速加快,達到 13.3%。據中國獸藥協會數據,2021年我國獸藥動保市場的總銷售額達到686.18億元(約93.86億美元)。2011年以來復合年增長率達到 8.8%,其中 2021 年市場增速較快,達到10.5%。
表:動植物健康市場規模
數據源:AgbioInvestor、Mordor Intelligence、中國獸藥協會數據
動植物健康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諸多問題與挑戰也逐漸暴露出來。傳統肥料利用率低,且易產生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病蟲害抗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全新作用機理研發成本越來越高,植保新產品開發難度越來越大。
同時,全球食品結構發生明確變化,市場對於動物源食物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對全球飼料的需求量也在增加、飼料轉化率要求更高。抗生素大量使用後產生的耐藥性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最為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越來越多的動物疫病頻發,新型動物疫苗需求量增大,然而總體的研發創新投入相對不足。
要實現農作物的高效種植和經濟動物的規模化養殖,有效保障我國糧食供給,動植物健康及營養產品的創新是未來農業需要重點關注和布局的一大方向。
二、生物技術創新方向凸顯,動植物健康產品亟待改造升級
企業是行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以下是35斗近期盤點的該領域的代表性企業:
表:動植物健康領域的企業盤點(按成立時間排序)
數據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政策導向來看,政策制定者都將動植物營養領域的改造和升級作為管理規劃的重點,不斷完善對飼料和肥料質量和安全的監管,鼓勵企業開展新型肥料、飼料的研發,鼓勵農民對有機肥等生物肥料使用,並給與政府補貼。
鑒於抗生素抗性問題日趨嚴重,政策方面將獸用抗菌藥減量使用和加快研發推廣抗生素替代品也作為重點,同時,對農獸藥監管日趨嚴格,從法律法規層面推動農獸藥產業向綠色安全、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從技術創新來看,隨著合成生物學、微生物組技術、納米技術以及等離子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微生物飼料、肥料以及新型飼料、肥料的開發將得到有效推動,尤其是在生物固氮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有可能徹底改變氮肥的生產和供應體系,甚至對整個動植物營養版塊進行改造和重塑。
同時,計算化學、高通量篩選技術、DNA編碼文庫、基因編輯技術等醫藥小分子藥開發技術已經被應用於農藥、獸藥R&D,來發現和合成具備全新的作用機理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子生物學、微生物組學、基因編輯技術、發酵技術、分離提取技術等將有助於開發出更能適用市場的新型疫苗、活體生物源農藥、RNAi農藥、蛋白等新一代農獸藥;納米技術、緩釋技術配合新一代施藥技術已經被應用於新一代藥物製劑的開發中。
從亮點產品來看,近年來,在動植物營養領域,值得關注的細分賽道主要有新型飼料和新型肥料,如飼用替代蛋白、新型氮肥、緩釋肥以及納米肥料。在動植物健康領域,值得關注的細分賽道主要有新型藥物、新型疫苗以及抗生素替代,包括生物源(含活體生物、次生代謝產物、RNAi、多肽、蛋白、昆蟲信息素等)、農藥、疫苗和噬菌體添加劑等。
三、動植物健康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當前,全球植保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在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政策等因素的加持影響下,國內植保產品行業規模將加速擴大,市場化競爭也將更加激烈。除農藥、生物肥料、刺激劑/激素的創新研製以外,植保無人機、智能打藥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技術進入也將為行業帶來全新發展機會。
動保領域,畜牧業規模化、養殖集約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疾病防控風險加大,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對動物疫病的防治癒加重視。新版獸藥 GMP 大幅提高行業的准入門檻,淘汰落後產能,將促進獸藥產業進入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階段。同時,動物診療設備、獸用診斷製劑、寵物保健等細分市場的也將進一步擴大。
產業創新和行業變革離不開每一位在農業食品領域默默耕耘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