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生物呂玉平:現在是種業創新的黃金時期,生物技術有無限可能

2023-12-04   35斗

原標題:隆平生物呂玉平:現在是種業創新的黃金時期,生物技術有無限可能

中原農谷·2023國際未來農業食品百強大會近期成功舉辦。種業創新論壇於11月23日下午召開。該論壇主要就行業發展方向和趨勢,及種業創新應用的革新與挑戰進行探討。

隆平生物總經理呂玉平出席活動並作了《多基因分子疊加復合性狀產品研發及商業化》主題演講,本文根據相關分享整理。

這是種業創新的最好時機

隆平生物於 2019 年成立,由幾位創始股東共同借款 1000 萬啟動。在近五年的努力下,公司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並逐漸發展壯大。從最初的兩人規模,到如今擁有130名員工的團隊;從最初的沒有任何收入,到如今撬動社會資本上十億。這一系列成就的背後,既得益於國家對於生物育種領域的重視和扶持,也離不開我們自身的創新能力和信心。

自1988年開始,我致力於生物技術和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曾在中美兩國及多家知名公司工作,包括先正達、大北農。這些豐富的經歷和資源為我在種業創新領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儘管我已接近退休年齡,但我仍然堅信,現在是種業創新的黃金時期。我期待能夠繼續為這一領域的發展貢獻我的經驗和智慧。

育種技術的提升能夠減輕數億畝耕地壓力

從美國歸國創業,我沒有選擇在育種和產量水平在國際上有領先優勢的水稻和小麥,而是選擇了產量只有美國50%左右的玉米和大豆。通過技術提高上述兩種作物的產量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能滿足中國的需求、減少數億畝的耕地壓力,也能防止國際公司帶著先進的種子和晶片進入中國,導致中國種子公司倒閉,出現像南美、巴西、阿根廷那樣的局面。

生物育種是一種利用生物技術對作物進行遺傳改良的方法,主要包括轉基因、基因編輯和分子標記。轉基因技術是指將目標作物以外的基因引入目標作物中,以賦予目標作物新的性狀,比如抗蟲、抗病、抗旱等。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在目標作物的基因組上進行精確的切割、插入或替換,以改變目標作物的性狀,比如品質、產量、抗逆等。分子標記技術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找出與目標性狀相關的基因或DNA片段,以指導育種過程,提高育種效率和精度。隆平生物採用上述技術,以期培育出具有高產、優質、抗逆等性狀的玉米和大豆新品種。

玉米作為食物鏈的一部分,會遭受蟲害的侵襲。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我們需要通過生物育種技術,找到與病菌或病蟲害相抗衡的基因,並將其引入玉米中。目前,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危害玉米產量和品質的主要蟲害問題,約占80%。

大豆市場也非常廣闊,國際公司通過1-2個抗除草劑基因,其產量就提升了15%,將多基因疊加復合性狀引入到大豆作物當中,產量還會進一步提升,今後中國就不需要進口8億畝耕地的大豆,減少對外依存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生物技術還有著更多的可能

生物技術還能為我們的飲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我們可以將蝦青素基因引入食物中,以增加抗氧化效果。另一個例子是人乳中的乳鐵蛋白,我們將其引入大豆中,使其成為一種能夠媲美母乳的食品。通過小鼠實驗,我們發現這種大豆自然表達的乳鐵蛋白效果非常好,在未來食品領域有著極大的應用前景。

生物育種是一項既富有創意又充滿挑戰的工作,它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優質的農產品。隆平生物在生物育種領域一直走在前沿,通過綜合運用多項技術,充分發揮基因編輯、轉基因和分子標記技術的優勢,我們最近在大片段外源基因定點插入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將外源基因精確地插入目標基因組,大大提高了轉基因的效率和穩定性。

在商業化方面,性狀種業一體化和合成生物學等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值得在座的投資人和科學家們關注。通過技術授權的方式,將性狀服務種業公司,能夠開闢出一個擁有50-100億市場空間的新領域。通過種子銷售,我們可以將性狀種業一體化服務直接提供給農民,這一市場擁有著高達500-1000億的潛力。以合成生物學的方式,我們可以將大健康產品服務於全民,這將催生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市場,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奮鬥不息,創新不止」是我的恩師和前輩袁隆平先生給隆平生物的題詞,這也是他對隆平生物的期許。因此,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將隆平生物打造成為行業的領軍者,以回報他的支持和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