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哆啦A夢育兒
溝通是拉近父母和孩子距離的橋樑,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在當下的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僅學校擔負著孩子的教育職責,家庭的教育同樣重要。特別是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社會啟蒙老師,他們能夠帶領孩子去探索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時可以為孩子初步構建出健康的人格。而這個過程中,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好與壞至關重要。在本篇文章中,通過分析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從而提出相關的溝通策略。
一、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
1.溝通能夠提升家庭的凝聚力
家庭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著同樣的利益關係。因此,有效的溝通能夠讓家庭形成一種和諧、友愛的關係,以此來增加家庭的凝聚力。很多父母認為在幼兒園階段,孩子沒有個人獨立的思想,對任何事物是未知的,更覺得這一階段孩子的教育職責在幼兒園教師的身上。這種想法顯然不利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孩子容易沉悶,家庭成員之間處於分散的狀態,孩子也無法在這一時期感受到尊重和溫暖。所以要提升家庭的凝聚力,溝通是不可缺少的。
2. 溝通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
中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期望,所以在幼兒時期對孩子就有很高的期望,給孩子稱重的負擔,但是很少有家長注重這一時期孩子的溝通,在思想上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重視和引導。相反,在幼兒園階段重視孩子的溝通,並且話語和眼神上的肯定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從而形成健康的個性,擁有獨立表達的能力。
二、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溝通策略
1.學會理解孩子,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幼兒階段孩子的理解能力較低,或者是他們有自己的理解方式,這和成人的思考方式能夠形成巨大的反差。但是一些父母在溝通中難以理解孩子的世界,無法形成同理心,在溝通中非常焦躁,無法和諧地和孩子進行溝通。因此,父母在溝通時要以理解為前提,具備足夠的耐心,為孩子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讓他們願意和家長積極主動溝通,表達自己的心聲。父母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過於著急,不能抱有儘快讓孩子懂得很多道理的心態。作為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溝通時,不應該設任何的立場,當父母真正理解了孩子,他們才能認真聽取意見。
2.父母要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
溝通以傾聽為前提。幼兒階段的孩子對世界未知,他們對一切充滿好奇,心靈世界繽紛五彩,他們對很多東西渴望探索。父母只有去傾聽孩子的心裡話,才能知道他們的世界是怎樣的,他們需要和關注的是什麼,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出合理的反應,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關心,積極正面地去幫助他們,從而使得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很多家長在溝通的過程中,總是喜歡用大人的思維去教育孩子,完全否定孩子的認知,很少讓孩子主動表達心中所想,在這種方式下,很多孩子會變得沉悶,不願意與他人溝通。父母要避免這種不良溝通習慣,在平等的基礎上和孩子溝通,認真傾聽他們的語言和表達,在眼神和語氣做出真誠的回應。比如當孩子向你訴說不感興趣的話題時,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表達出對孩子話題的關注,認真對待他們在語言上的訴說,可以使用一些如「嗯」「後來呢」「是嗎」的語氣詞,表現出足夠的重視,讓孩子形成良好表達的習慣,鼓勵他們,並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在幼兒階段能夠有開朗的性格。
3. 減少批判,多去稱讚孩子
幼兒階段的孩子儘管心靈單純美好,但是他們對語言有很高的敏感度,父母不經意的話語對他們的心靈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喜歡用批評的語氣和孩子溝通,比如經常說一些「你怎麼越來越不乖」「其他孩子那麼聽話,你不能學學嗎」「我警告你」之類的話語,使得孩子幼兒時期心理對父母產生畏懼感,有的甚至幼兒時期就有逆反心理。隨著年齡增大,他們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且較多的批評會讓孩子缺少自信,不利於人格魅力的創建。所以,父母要減少對孩子的批判,給予他們足夠的認同、鼓勵,在溝通中恰到好處的讚美和欣賞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這也是父母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潤滑劑。
小編有話說:
家庭教育在當下社會的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幼兒階段,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很多父母認為在這一時期的教育重在教師,以至於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情況下,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溝通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是聯繫父母和孩子的橋樑,不僅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能提高家庭的凝聚力。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重視溝通,採用合理的方法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在現代化社會中,家庭教育是大眾較為關心的一件事,很多家長在幼兒教育上花費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如何有效、合理地在孩子處於幼兒園時期進行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也是較為困難的一件事。但是對孩子來說,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讓他們在健康、溫暖的環境中成長,從而樹立健全的人格,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父母要正確與孩子溝通,融洽相處,讓孩子在充滿愛、理解的家庭中成長。
(本文由哆啦A夢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