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宮女集體謀殺皇帝事件是怎麼回事?為何十幾個宮女殺不了一個半死的皇帝

2022-06-22     尋根拜祖

原標題:明朝宮女集體謀殺皇帝事件是怎麼回事?為何十幾個宮女殺不了一個半死的皇帝

發生在嘉靖年間的十幾位宮女謀殺皇帝的事件,史稱「壬寅宮變」,它創下了歷史上唯一一起由宮女主導的,針對皇帝的謀殺案件。

然而,這起宮變卻因宮女們「經驗不足」,竟然沒勒死嘉靖帝;又因為其中一名宮女的告發,導致功虧一簣。

大明嘉靖二十一年,按干支紀年法這一年叫「壬寅年」。這一年的十月二十一(1542年11月27日)凌晨,35歲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端妃曹氏的宮中進入深度睡眠模式。

寂靜的宮中一片漆黑,一個身影悄悄接近皇帝。此人叫楊金英,是一名宮女,她幾經試探確認朱厚熜已經睡成死豬了。於是她躡手躡腳地打開殿門,十幾名宮女蜂擁而入直奔朱厚熜。

等嘉靖帝被人折騰醒的時候,他驚恐地發現,十幾名宮女有的掐著他的脖子,有的壓著他的胸口,有的壓著他的身子,有的壓住他的四肢,有人用黃緞子捂住他的嘴,還有人往他的脖子上套繩子……

這種場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嘉靖帝頓時傻了,他拚命掙扎,卻發不出聲,又動彈不得,眼睜睜地看著套在他脖子上的繩子被一點點收緊。

客觀講,十幾名宮女看著數量多,其實擠在一起並不能發揮合力,嘉靖時值壯年,對付十幾個小宮女應該是有勝算的。怎奈睡覺前朱厚熜在藥力的加持下運動過於劇烈,體力消耗太大,以至於睡得太死,直到脖子上戴上了「項鍊」才醒過來。

這個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睡前運動要節制。

宮女姚淑翠和關秀梅使出吃奶的勁向兩端拉繩索,細微的咯吱聲傳出大殿之外。嘉靖帝的反抗越來越弱,他的眼前蹦出無數的小金星,像是閻王爺歡迎他釋放的禮花。

在另一個世界,「歡迎」他的隊伍很隆重,老祖宗朱元璋吊著鞋拔子臉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直接把他打昏了過去……

然而,宮女們累得香汗淋漓,朱厚熜卻任由她們怎麼折騰也不斷氣。大殿里沒有燈光,宮女們進行的是「摸黑戰爭」,搞了半天才發現她們犯了個大錯——繩子結成了死扣,根本沒法完全收緊。

原來,朱同學竟然是被她們捂住口鼻,活活悶過去的!

這時候如果宮女們及時糾偏,哪怕不用繩子也足以殺豬。然而又出了個變故,讓事件出現了逆轉。

有個叫張金蓮的宮女嚇壞了,眼見皇帝干勒不死,她的小心臟承受不了:「皇帝是不是真的有神靈保護啊?要不我們十幾個人咋就對付不了一個半死不活的人呢?」

於是她決定「改邪歸正」,偷摸溜了,跑到方皇后宮中告變去了。

方皇后得到報信大驚失色,趕緊帶著人救駕。當方皇后到達時,這群手足無措的宮女們還在瞎折騰。

宮殿里頓時亂作一團,救駕的人忙著點燈,宮女們追逐著滅燈,有個叫姚淑翠的宮女還趁亂衝上去給了皇后一巴掌。

事情到這一步註定要失敗了,宮女們被集體擒拿。方皇后再一看嘉靖皇帝,這夥計臉色青紫早就人事不省。

太醫許紳被這個藥箱子趕到時天已大亮,朱同學已經氣絕。情況萬分危急,許紳一咬牙下了虎狼之藥。

辰時(早上八點),藥被灌進朱厚熜的口中。經過三個時辰的漫長等待,未時(下午兩點)朱同學終於醒了,他吐出數升紫黑色的血塊,又過了一個時辰終於能開口說話了:「忽作聲起,去紫血數升,申時遂能言。」

搶救過程有多兇險?許紳事後被嚇出了病,臨死前他說:「我給皇帝下了重藥,如果救不過來我必死無疑,雖然成功了,但我已經被嚇得神魂不寧,我這是心病,不是醫藥可以就得了的。」

就在許紳緊急搶救時,方皇后代行皇權,將參與宮變的十六名宮女全都凌遲處死,她們的家人也有十幾人遭受連坐,家產被抄沒。

這十六位宮女是:楊金英、蘇川藥、楊玉香、邢翠蓮、姚淑翠、楊翠英、關梅秀、劉妙蓮、陳菊花、王秀蘭、王槐香、張金蓮、徐秋花、鄧金香、張春景、黃玉蓮,其中楊金英為組織者。

宮女們集體自發讓皇帝「提前退休」,這種事以前沒發生過,以後也沒有重現,「壬寅宮變」成了史書上的孤品。那麼,弱小的宮女們為何要這麼做?

《明史》遮遮掩掩,對這件事的記錄比較簡單,好在還有野史和《李朝實錄》的記載,為我們大致還原了真相。

原來這位天資非常出眾的大明皇帝朱厚熜,在政治上縱橫捭闔,把大臣們玩弄於鼓掌,在私生活上又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

這傢伙荒淫無度,身體自然有點吃不消,又想著要長壽,怎麼辦?老辦法,求仙問道唄。於是宮中聚集了一大批方士、道士,比如邵元節、陶仲文之流。

也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給嘉靖出了個方子——紅鉛,說這玩意不光可以提升特定功能,還能延年益壽。只是製作的原料比較特殊,需要處女的初潮經血、童子的初精和嬰兒初生口中血,再經過複雜的工藝煉製而成。

這些古怪的東西對常人來說當然不容易,對皇帝來說當然不是難事,於是一大群童男女被收入宮中,充當藥引子。

據說光有童男女還不行,他們還必須嚴格按照方士們的要求進食,比如要喝露水、吃桑葉,採集時還要遭受非人的折磨等等。

這些所謂的丹藥,按現代醫學解釋,其實都是毒性很大的燥熱之物,人服用後往往導致心神不寧,情緒難以控制,脾氣暴躁。

如此一來這些宮女們就倒霉了,嘉靖帝對她們:「若有微過,少不容恕,輒加捶楚,因此殞命者,多至二百餘人,蓄怨積苦。」

不光宮女,就連妃嬪們也是一個待遇,點燃事件導火索的就是一位不堪受辱的妃嬪。

此人叫王寧妃,有一天她找到另一位嬪妃曹端妃:「咱們下了手吧,強如死在他手裡!」可見,二百多條人命已經讓後宮的女人們如驚弓之鳥,情願以命換命。

有人牽頭就有人響應,於是由宮女楊金英負責串聯,十幾名宮女集體響應,一支「殺豬隊」就這麼輕鬆組建起來了。

這個事件最大的疑點不在於王寧妃和宮女們為何要謀殺嘉靖帝,而是那位曹端妃究竟是參與者還是被陷害了。

後人有兩種猜測,一種是曹端妃根本不知情,是王寧妃故意陷害,而方皇后也處於嫉妒乘機除掉情敵。

另一種聲音認為,曹端妃雖然沒參與,但是她是知情者,屬於知情不報。這個可能性相對比較大,畢竟宮變就發生在曹端妃的宮中。

雖然史書並未有明確結論,可以預見,這件事的複雜程度恐怕遠非野史記載的那麼簡單,其中很可能還夾雜了妃嬪之間的宮斗戲,甚至不排除外朝的插手干預。

大概羞於說出真相,所以史料對其中的細節隱匿了。至於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只能自己咂摸細品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e5f93f9860ff3b0b30ef08d5b469d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