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只存在15年的窩囊王朝,從未打過勝仗,皇帝名字卻很耳熟

2022-03-21     耀眼生活

原標題:歷史上只存在15年的窩囊王朝,從未打過勝仗,皇帝名字卻很耳熟

《新唐書·則天皇后本紀》記載:「壬午,改國號周」。公元683年,唐高宗不幸駕崩,唐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成為皇太后,她成了實際的最高決策者。次年她廢李顯,立李旦為帝,為唐睿宗,她正式開始臨朝改制。公元690年,李旦等數萬人上表請改國號,武則天見此情此景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改國號為周,定都神都洛陽,唐從此正式被她的武周所取代。

武周建立後,武則天就展現出她所具備的治國能力,在原本的科舉制度下,首創殿試的制度,同時知人善用,選賢任能,開創武周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周之治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她雖飽受爭議,但在一個治世和盛世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然而武周在很多歷史書上並沒有被詳細記載,或者依舊被寫進入唐朝時期。

武則天的武周共計15年,但她建立的武周並不被多數人承認,因此很多資料依鮮有提及並把它歸入唐朝時期。歷史上還有一個存在了15年,卻很少記載,很少有人知曉的王朝,它就是夾在西漢和東漢中間的王朝新朝。根據《漢書·王莽傳》的記載,公元8年,王莽改元,公元9年梓潼等人偽先祖遺命,王莽於是即天子位,稱帝建新,於是西漢被新朝取代。

王莽作為新朝的締造者和帶領者,他或許稱不上是一代賢明之君,但在老百姓心裡,他絕對是一個好皇帝。王莽年少喪父,從小跟隨叔父生活,西漢時期,王氏是當時的外戚世家,其權力可以說是非常之大,封侯者和擔任要職者並不在少數。受權力的薰染,王氏家族的人大多紙醉金迷,沉迷於酒色,唯獨王莽與眾人不同,恪守內心,為人謙和,生活簡樸。

王莽不僅為人高尚,同時行為上也很檢點,生活也非常嚴謹,而且格外好學,對長輩很是孝順,於是他被奉為道德的楷模,聲名遠播四海。不久後他的人格魅力給他帶來了步入仕途的機會,公元前22年他進入中樞做官,為官期間他做事認真,對周圍人恭順有加。因為在官場上的出色表現,就在這一年他升任為黃門郎,後再次被升任為射聲校尉。

王莽不僅在做官期間頻頻高升,同時還一直保持著自己原本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但是官場如戰場,非常善良的人總會遇到他人的冷眼和針對。在官場爾虞我詐這種氛圍的影響下,久而久之王莽的內心自然就多多少少有所變化,而這在漢哀帝時期,便體現了出來。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王太后讓群臣舉薦大司馬合適人選,群臣紛紛舉薦王莽。

公元9年,王莽在朝廷上的權力已經近乎於皇帝,進入一月後,他便開始迫使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同時用計讓傀儡皇帝劉嬰將皇位禪讓給自己。開國稱帝後王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後世稱為王莽改制的改革,其方面涉及了土地、幣制、商業、政治等諸多方面。它的本質上是「托古改制」,意在藉助原來的禮樂制度緩解西漢末年時期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問題。

王莽的改革有很多是依據昔日禮樂制度去推行的政策,比如王田制,它仿照了井田制,將土地收歸朝廷,使土地私有變土地國有,以此來抑制土地兼并。同時他還廢除了奴隸制度,建立從未有過的貸款制度,藉助國家手段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現象,以此來增加國家收入。他的這些改革在當時無疑是超前的,而他還想實現《周禮》中的大同社會。

這一系列似乎在為百姓謀福利的政策,不僅沒有讓王莽達到緩解社會矛盾的目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放大了原本的社會矛盾。但相對的,他在為百姓這一方面,許多政策的的確確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大好處,因此說他在百姓心中是個好皇帝其實並不為過。但在國家軍事實力這方面,王莽做的可以說是一塌糊塗,王莽統治下的新朝,幾乎從未贏過一場戰爭。

雖然王莽的新朝存在時間短,而他的改制也並沒有緩解當時巨大的社會矛盾,但他的一系列作為,還是帶來了很多的意義。他的思想超前,同時他又心繫百姓,想藉助《周禮》創造大同社會,胡適就曾評價他為「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雖然王莽很快被推翻,有很多朝代的皇帝在通過改革緩解社會矛盾這一方面也強過他,但這都不能否認王莽所做的貢獻。

參考資料:

《新唐書》

《漢書》《周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df0f89623594272a33f4ad667f30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