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人的壽命長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名列前茅的,「高壽」成了日本本民族的一個特有的標籤。
據統計,在日本,100以上老人的數量超過兩萬個,不管男性,還是女性,平均壽命都是世界第一。
預防醫學專家指出,日本人的高壽命與健康的體魄,與他們的自身的飲食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之前去日本進修的很多同事發現,日本人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總結了4個好習慣,給大家科普一下。
第一個飲食習慣:飲食吃到八分飽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一位叫做貝原益軒的儒學家,創作了一本叫做《養生訓》的書,他在這本書中提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把飲食的飯量控制在覺得八分飽,是正好的。
既要消除飢餓感,滿足機體日常活動的正常能量需求,也不能感覺到太飽。
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想吃的東西應有盡有,各種食物的種類也是數不勝數。
因此,很多人在一日三餐中並不會特別的注意自己的飲食量,總是吃到十分飽,或者是過飽。
這樣的話,不僅會加重他們自身的胃腸道消化負擔,還會讓他們更加容易肥胖,增加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幾率。
第二個飲食習慣:多吃健康食品
由於日本四面環海,因此海魚成了日本人餐桌上重要的一種肉類食物。
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機體降低血脂水平,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鮭魚,又被稱為大馬哈魚,是日本人最喜愛的一種魚類之一。
據相關臨床資料顯示,日本老年人老年痴呆的發生率是遠遠低於中國老年人的,這與鮭魚的食療價值密不可分。
第三個飲食習慣:飲食口味清淡
日本人的烹飪方式,主要是蒸煮、生吃。
日本人很少會用油去炒食物,他們很喜歡吃清淡口味的食物,追求食物原本的味道。
低鹽、低油、低脂的烹飪特點,讓日本人的食物能夠最大程度上還原本身的味道。
第四個飲食習慣:不吃反季節食物
日本人十分尊重大自然的規律,食物的時令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體現。
那些順應季節生長的食物,激素含量很低,也比較的新鮮,食物中的各種營養成分也足夠充分,口感也更好。
在中國,很多的超市或者水果蔬菜市場上,有的反季節食物是存放了很久或者是在溫室里打激素養成的,因此要麼新鮮度不夠,要麼激素含量太高,要麼吃起來沒有本該具備的口感與味道。
因此,儘量的不要去購買反季節食物,多去食用本該屬於這個季節的食物,這樣對身體更好。
總而言之,日本人的長壽和健康與他們的食物密不可分。
飲食吃到八分飽、多吃海產品、飲食口味清淡、不吃反季節食物是日本人在他們日常生活中非常不錯的四個飲食習慣,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_qkLnQBd8y1i3sJk-h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