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阿里與瑞金醫院聯合發布了首個機器智能糖尿病知識圖譜,可以通過機器來對一個人的疾病情況進行評測,提出可能的治療方案。
極大地方便了糖尿病的治療,也能讓我們學習到更加科學的預防方法。
糖尿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已經高達1.1億,居於世界首位。也就是說,每10個人中,就至少有一位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危害我國人們身體健康的極大因素。
糖尿病的主要表現為血葡萄糖升高,在血糖升高的同時,就會產生許多的併發症,許多糖尿病的症狀都會在足部表現。
下面的症狀一旦出現,就很有可能預示糖尿病的發生。
1.足部出現潰瘍且難以癒合
在血糖過高的情況下,就極有可能出現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根本發病原因是神經性改變,故患者的足部會出現難以癒合的潰瘍。
在血糖水平明顯升高時,皮膚的抵抗力往往下降,這就導致了患者皮膚更加容易發生感染,且傷口經久不愈,反覆發作。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則需要高度警惕,同時要儘快降低血糖水平,使得雙腳皮膚能夠早日解除自己受到的影響。
2.雙腳頻繁麻木
在血糖水平升高時,往往會影響到血液微循環,使得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則可產生雙腳麻木的現象,且往往伴隨下肢乏力。
患者常自覺不得久立,嚴重時還可產生酸脹感,這是因為血液黏稠度增加,導致局部供氧量不足,細胞代謝產生的乳酸無法及時清除的緣故。
由於糖尿病引起的症狀多為神經病變性症狀,故常常夜間尤甚。
故輕微情況可能不會太大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只是會為患者帶來一定的不適感,此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這說明誘發疾病的誘因依舊存在,且疾病在進一步發展之中,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且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
- 3.足部皮膚發生變化
足部的皮膚相對來說比較脆弱,甚至還有人喜歡保養自己的足部,常常做按摩且用藥水泡腳。
一旦血糖水平過高,往往會使得自己的雙腳皮膚變得十分乾燥,因為這是血糖升高所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的併發症。
除了使得局部營養供應不足,也會導致汗腺的活動異常,於是導致了足底或下肢皮膚明顯乾燥。
同時,由於表皮的再生能力減退,平時的保養方法往往難以對此有明顯的療效,應當注意控制自己的血糖水準,且塗抹一些油劑。
一定要避免足部出現傷口,且在必要時及時就醫獲取專業的幫助。
糖尿病雖然常見,但卻難以治療。由於其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往往引起多器官同步病變。其引起的併發症多種多樣,往往反覆發作,難以癒合,這也是許多慢性病的共同特點。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糖尿病的預防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飲食,控制體重,肥胖不僅是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也是其他許多疾病所發生的誘因。
其次要保證充足的運動,除了能夠增加葡萄糖的消耗以外,運動也可以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提高血糖的代謝效率。
最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積極進行血糖監測。
近年來為了預防糖尿病,不少醫療機構經常免費的為各類人群免費測量血糖,而隨著機器智能圖譜的出現,我們對糖尿病的認識將會更加完善,糖尿病的早期預防也會變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