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其實挺有意思,在通訊手段匱乏的年代,官員們與皇帝溝通的橋樑就是一張由左向右折為四葉、八葉、十二葉不等的奏摺。皇帝通過這本奏摺的樣式、字體大小以及行文方式體會百官們所要表達的意思,或是彈劾某人,或是彙報受災情況,皇帝根據各官員彙報情況在早朝之上有重點的安排工作的推進。
早朝之地
明朝奏摺的分類
明朝的奏摺與各個朝代大同小異,但是也具有自己朝代的特色,把明朝奏摺統一分類的話,可以分為以個人名義上報的奏摺和以衙門部門名義上報的奏摺。很顯然,以衙門部門名義上報的奏摺是彙報部門工作屬於例行公事,很少會引起什麼爭議,但是以個人名義上報的奏摺就摻雜了個人情感,或者彈劾某人,或者發表一些對國家的想法。個人名義的奏摺需自己送到指定地點有專門太監接受,在皇帝批閱並要求抄寫公布之前,這些都是秘密的行為,沒人知道奏摺內容寫的是什麼,往往這樣的奏摺容易引起軒然大波。
奏摺
萬曆皇帝批閱奏摺
科舉制度在明朝已經相當完善了,全國的考試只有通過這一條途徑才能榮登殿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可想競爭的激烈程度,能夠考中的肯定是有很高才華之人。這些通過科舉考試的官員們,多年寫文章都是按照明朝科舉考試要求的寫的文章,延伸到他們寫的奏摺,也是「之乎者也」的一套,沒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完全看不懂的。
科舉考試
對於這些有學識的文官來說,九歲的萬曆皇帝根本不可能看懂他們的奏摺,那怎麼辦呢?皇帝看不懂,但是內閣首輔張居正與司禮監太監馮保能夠看得懂,在萬曆皇帝批閱奏摺之前,張居正或者其它內閣大學士已經提前過目了一遍,寫好「票擬」呈報給萬曆皇帝。何為「票擬」,說白就是內閣大學士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將擬定之辭書寫於票簽(票簽可以理解為專門的紙張),然後將票簽夾在奏摺中呈給皇帝裁決。萬曆皇帝把內閣大學士轉送過來的奏摺用硃筆批寫一些比如「如擬」、「知曉了」等意思的詞語就算完成任務了。
硃批奏摺
畢竟萬曆皇帝還小,用如此簡單的批寫奏摺方式也就是走走形式而已,體現一下皇帝的權威,然後再有司禮監秉筆太監用硃筆代勞。不要小看這硃筆批改,在古代沒有皇帝的允許是不能擅自使用的,否則就是「矯詔」,是殺頭的大罪啊!不到十歲的小孩,怎麼能懂奏摺這些深刻的內容,只是按照慣例行使自己權利罷了。
官員任命權實質是掌握在張居正手中
奏摺可以彙報工作,誠然重要的人事任命也會通過奏摺形式提請皇帝批閱了。如果是已經成年的皇帝,自然就會有他自己決定提拔重用哪一位官員就行,但萬曆皇帝還小,必須有張居正和吏部提出幾個人選名單再有皇帝硃筆圈點。從表面上看張居正也沒有在官員任命上做手腳,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官員任命權呢?
萬曆皇帝畫像
萬曆皇帝之所以能夠當皇帝,肯定有其過人之處,小小年紀的他就知道張居正呈報上來的官員任命奏摺排在第一位是最稱職的人選,只要把排在第一位的人名畫一個圈就行了。為了明朝的安定,萬曆皇帝必須信任張居正的決定,並且不惜一切的支持他。
被彈劾的張居正
滿朝文武百官都是明白人,知道張居正能夠在人事任免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為什麼提拔官員要你張居正說了算,這樣的行為很快就招來了大家的不滿,自然就有人開始彈劾張居正。明朝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明朝大臣都是以氣節自居,被人彈劾攻擊以後,皇帝還未做出任何決定之前,自己請求解甲歸田以表示自己的氣節不受玷污。張居正受到別人彈劾,第一時間就向萬曆小皇帝提出辭呈,表達了既然如此,留亦無益。
張居正畫像
當時張居正可是朝廷內部重要人員,輔政大臣,萬曆皇帝怎麼可能輕易讓他離職,所以倒霉的就成了彈劾張居正的官員了。第一個彈劾之人被貶為庶民,第二個彈劾之人被廷杖,萬曆皇帝用這樣的行為向張居正也向滿朝文武百官做了回應,誤事的官員必須受到處罰,盡職的官員必須得到重用。
後人在提及張居正之時,對他的功績還是肯定的,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為了自己的利益糾葛也會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舉動。張居正想讓整個明朝更加輝煌,他也想盡了一起辦法,奈何被他壓制很久的萬曆皇帝有許多的不滿。小時候,萬曆皇帝不得不依靠張首輔,成人以後的皇帝想要把權力牢牢握在自己手裡,這時候的張居正已經成為不可不挪走的「石頭」,這或許就是笑到最後的才是人生的贏家的現實版。
張居正雕像
也許大家有個疑問,為什麼不用宗室親屬作為輔政人員呢?
這也是明朝與歷朝歷代不同之處,明初朱元璋為了防止功臣造反以及鎮守邊疆,把除了皇子之外的所有兒子都分封到各地,這樣的規定一致延續下去。所有皇室的宗族親屬,只要到成年之時,必須離開京城去自己封地,同時也不得干預朝廷以及地方政事。這個規定有欠妥考慮的地方就是皇帝年幼怎麼辦?那只有從文武百官中選擇輔政大臣,本來內閣大學士幾人是不分職位高低的,但是由於張居正輔政大臣的出現,情況就發生了改變,他成為了內閣大學士的領班人物。
明朝內閣制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萬曆皇帝不會想到以後的明朝以為缺席張居正而更加衰敗,同樣張居正也不會料想自己最後的下場與嚴嵩一樣,淒涼的讓人痛心。從萬曆皇帝批閱奏摺簡單的聊到張居正影響明朝的官員提拔,其實這段歷史一直很精彩,精彩到可以多種版本閒聊,喜歡的朋友可以留言一起探討。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