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民間諺語
亞歷山大的名聲時至今日依舊響亮,曾是西方四大軍事統帥之首,通過自身強大的軍事才能,不僅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的發展,對整個人類社會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亞歷山大大帝有多厲害?作為古希臘的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一生參加的戰鬥無數,戰績更是輝煌,古印度、埃及和波斯等文明古國,被他全部擊敗,建立起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橫跨亞、歐、非的恐怖帝國。對此,有人產生了大膽的猜想,那麼這樣強大的亞歷山大大帝,如果選擇東征中原,會不會取得勝利呢?
可怕的對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按照當時的陸地運輸條件來看,亞歷山大大帝完全可以來到中原地區,而他們來到中原地區碰到的首個敵人就是戰國七雄之中的秦國。
亞歷山大大帝是在公元前324年結束的東征,同年份當時秦國的國君是秦昭襄王,也就是說當時是秦國國力的巔峰,如果那時的亞歷山大大帝前來和秦國對戰,他面對的將是戰國時期的巔峰中原戰力:戰神白起和他的無敵軍團。
那麼歐洲的戰神面對中原地區的戰神會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因為兩人一生中都未曾相遇,所以需要以數據來進行對比。
亞歷山大帝從作戰方式來看,是典型的「陽謀」將軍,基本上他一生的戰鬥都在使用正面作戰,酷似春秋時期的「叫陣」,雙方約定好時間,擺開陣勢打上一場,可白起並不是這種選手,「心理戰」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可以想像的是,當馬其頓方針出現在白起面前,他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如何不費一兵一卒,將這個大軍團給消耗死,最後再上去完成收割。
根據白起長平之戰的作戰思路來看,即使戰爭再焦灼,白起也會耐下性子玩心理戰,最後讓趙國更換主帥,用最低的代價完成了長平之戰的勝利。
所以當馬其頓軍團出現後,白起一定不會在第一時間發動進攻,很有可能選擇圍而不打,在他們失去戰鬥力的那一刻全部活捉,接下來,這些在歐洲地區戰無不勝的戰士,便會成為修建長城的免費勞動力。
不過這只是其一,其實從各方面來看,馬其頓軍團都不是秦國的對手,因為兩個軍團之間存在明顯的克制。
軍種間的克制
首先需要對比兩軍軍隊的戰鬥能力,亞歷山大大帝手下最強大的戰力便是其赫赫有名的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大帝正是憑藉馬其頓方陣橫掃亞歐非從無敵手,但是馬其頓方陣在面臨秦國的時候卻不是很強大的敵人。
因為馬其頓方陣是集團化步兵,但秦國當時已經進化到多個兵種配合,尤其是秦國的弓箭和秦國的騎兵,對馬其頓方陣的威脅是非常大的,這點在成吉思汗征戰歐洲的過程中已經得到證明。
每一個看過電影《英雄》的朋友,都會對秦國的弓箭歷歷在目,秦國雖然不是戰國七雄中唯一大批量使用弓箭的國家,但卻是將弓箭發揮到極致的國家,秦國的弓箭早已擺脫了普通弓箭的束縛,進化到了床弩的階段。
根據記載,秦國當時的床弩已經可以直接設塌城牆,更不用說僅僅是手持盾牌的步兵了,如果兩軍相遇正面對戰,那麼赫赫有名的馬其頓方陣,可能還沒有接觸到敵人,起碼要損失1/5的戰鬥力,並且剩下的士兵也會多多少少帶著一些傷。
而當馬其頓的方陣近距離接觸到秦軍的時候,他們首先遭遇的也不是步兵,而是騎兵,騎兵對於步兵的克制要比弓箭更為強烈。
按照戰鬥力來說,騎兵完全可以消滅三倍於自己數量的敵人,即使是裝備優良的步兵,所以從兵種上的克制關係來看,秦軍幾乎只需要派出3萬人左右,就可以將5萬人的馬其頓方陣全數殲滅,不留任何活口。
戰鬥的意志
除了兵種上的克制之外,秦國有兩點是亞歷山大大帝完全無法相媲美的,首先就是作戰人數。在歷史記載中,戰國時期的兩國對壘動輒四五十萬人,而規模最大的長平之戰,雙方總投入人數接近百萬。
雖然歷史記載可能有虛構成分,但即使將這個數字減少一半,秦國的即戰力也達到50萬以上,就算是和亞歷山大大帝同樣的兵種配置,人數優勢也是無法抹去的,而且秦國向來主張全民皆兵,後續的戰士源源不斷。
其次,秦國能夠統一六國,正是建立在秦國獨特的獎勵政策上,秦國在改革後,每一個戰士都可以通過擊殺敵人完成軍功的積累,讓秦國的每一個士兵在戰鬥的時候就和打了雞血一樣奮勇上前。
也許在他們看來,浩浩蕩蕩的馬其頓方陣,就是足足5萬顆人頭和無數的軍功,相比之下,馬其頓方陣的戰士從氣勢上就矮了一頭。
即使亞歷山大大帝和秦國的士兵數量、武器裝備等全部放在同等水平,秦國也有超過7成的把握獲得勝利,因為秦國是本土作戰。在二戰中,德國最大的失利是在蘇聯,德軍無法適應蘇聯的氣候最終一敗塗地。
亞歷山大大帝一生征戰,基本都處在平原地區,所以他才會組建馬其頓方陣,但是中原地區完全不同,尤其是秦國所在的西方,這裡地形複雜,山丘、沼澤數不勝數,馬其頓方針在這裡完全無法展開,失去了陣型優勢的他們,自然不是秦國的對手。
其實在古代,中原地區的軍隊戰鬥力一直是領先全球的,在明朝以前,無論是哪個地方的敵人,甚至都打不過中原地區,這其中有裝備的重要性,也有人口的重要性。
例如我們的鄰居日本,他們歷史中赫赫有名的「戰國」,以中原人的眼光來看就是國家家,一隻由中原地區閒散戰鬥人員組成的海盜,就可以讓他們瞬間臣服。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真的來到了秦國,他不僅不會獲得勝利,甚至有可能不會得到重視,畢竟只有區區五萬人的軍隊,下場也必然很悲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457e93aeb1fa0a42a177d05ac2f2d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