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以男性創業居多的火鍋餐飲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女性也展露光芒,她們優雅又強大,果斷又溫柔,她們給這片紅海,增添了別樣魅力。
正值女神節,讓我們聽聽這4位火鍋女俠的創業史。
「我只管努力,餘下的交給上帝」
劉一手重慶火鍋創始人 劉梅
海外·杜拜
「12年前我隻身一人來到杜拜開創了海外第一店:劉一手杜拜德拉店。從簽房租合同到法院勞工部工商註冊,到店面圖紙設計等,我用了七天;今年剛好是12年一輪迴,再來杜拜又來法院工商註冊,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又一個新的輪迴開始了…」
今天,遠在杜拜的劉梅在朋友圈寫下以上內容:我只管努力,餘下交給上帝。
就在38節前夕,劉梅獲得了「重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她一直身體力行,給全國餐飲人做榜樣,也成為無數女性創業者的偶像。
2000年12月,劉梅用在北漂辛苦打拚的積蓄,和哥哥一起在重慶開了一家小火鍋店,也就是第一家劉一手火鍋;不久後,她倒貼1萬,幫助一位火鍋老闆把店重新開起來,劉一手火鍋有了第一位加盟商。
2023年的今天,劉一手在全球共開創了1500多家店,成為一家真正的國際化餐飲連鎖品牌。她不僅帶領著重慶火鍋走向全國,更是走出國門。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劉梅也打造了自己的IP,建立了抖音帳號:劉一手梅姐,分享日常生活、有餐飲知識賦能、有粉絲快問快答、有走心故事,成為「知心大姐」,所以現在大家都喜歡稱呼她為梅姐。
白羊座的梅姐,逢人永遠是笑呵呵的,正值38女神節,她送給大家一段真誠的話:
我在工作中總是一種「忘我」的狀態,因為經常要去世界各地出差,在生活中真的是虧欠家庭,特別是對孩子的陪伴。
今年兒子就要高考上大學了,他總希望我能多陪陪他,但我真的很少兌現承諾,希望未來能夠更好的平衡家庭與生活。
她力量,就是社會進步的推送力,無數優秀的女性,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業績。
我想對廣大女性同胞說,我是做火鍋的,火鍋是「熬」出來的,人生是「熬」出來的,偉大是「熬」出來的!
劉梅在劉一手火鍋杜拜店前拍照留念
「獲得肯定大於失去,又有什麼好猶豫?」
趙美麗火鍋 創始人李傑嫻
川渝·重慶
「就我個人規劃來講,從最初做員工,到管理層,再到高管,後來再到創始人,一開始我就非常清楚自己的成長路徑,我不是為任何老闆乾的,我是為我自己乾的,在這個過程中的成長和我學到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趙美麗火鍋創始人李傑嫻,是一個95後的小姑娘,既充滿著朝氣,又有拼搏叛逆精神。從上家餐飲公司離職後,一個合伙人找到她投資的契機,讓她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我的獲得肯定會大於失去,又有什麼好猶豫的呢?」在民宿獨自思考了5天之後,她和合伙人一起開始了創業之旅。
第一步,選品類。雖說當時看中了肥腸雞,但自己顯然在做火鍋上更有經驗,為了讓成功率更高,還是從擅長的品類做起。
第二步,做定位。按照大眾對重慶火鍋的印象——「犄角旮旯居民樓下」「煙火氣」「厚重牛油」等,李傑嫻創始團隊確定了「人均75-80的,居民樓下的,有煙火氣息的,性價比較高的正宗重慶火鍋」這樣的定位。
第三步,做選址。「我們沒有選擇A類商圈的A類位置,其一它太貴了,和我們的定位不匹配,沒有辦法呈現煙火氣和接地氣的感覺。其二,現在就算拿了很好的位置,營銷運營跟不上,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
所以李傑嫻創始團隊選擇A類商圈的C類位置,把省下的錢花在營銷上,補足位置上的差距。同時如果因為大環境再有停滯狀態,房租壓力也不會太大。
第四步,做爆品。傳統是以廚師角度,看一個產品的標準化好不好做,供應鏈好不好做,現在要以流量思維和顧客思維出發,看一個產品能不能做爆。
她們選擇了在小紅書上以盒子冰粉傳播,在抖音上以一整條脆皮五花肉、千絲系列、口蘑蝦滑等視覺衝擊力大的產品傳播,一舉奪得了平台種草榜TOP1,趙美麗火鍋也隨之成為了重慶火鍋新黑馬。
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創業經歷,李傑嫻也給想要創業的小白(本身就在餐飲行業)這樣的建議。
√行業所待時間和學到的東西是不是紮實,對自己有個好的評判,認清自己的優劣勢;
√找合伙人一定要互補,三觀一致,要看對未來發展有沒有共識,對雙方的要求責權白紙黑字寫明白;
√市場上是否有自己的創業空間,與同行相比,我能不能做出差異化。
剪了短髮的嫻姐調侃出門會被叫「李哥」
「哪怕不掙錢,我也要把事兒做好」
一聖撈火鍋創始人龐希紅
河南·新鄉
一聖撈火鍋,是起源於河南新鄉的品牌,自2009年以來,開了20來家直營店,最小的都在1000平,成為當地人的聚餐首選。
創始人龐希紅說,「選擇做餐飲,跟自己性格有關,從小受家庭影響,家裡是從醫的,每天都是人來人往,自記事兒開始,就幫大人照顧病人,倒水、聊天啊,十里八鄉的都認識。」
也許因為自己喜歡跟人打交道,也許因為從小有個創業夢,她不顧家人反對,投入了辛苦的餐飲行業。
2009年,她和4位合伙人,在新鄉開出第一家一聖撈火鍋,大家各司其職,各自在擅長的領域發光,有的做財務,有的懂產品,有的負責營銷……
「因為我各個方面都不如他們,所以就負責整體,啥都管,就是打雜的」,龐希紅打趣道。
第一家店只有14張台,是個獨院,剛開業還引來了一波人氣,活動一結束,生意就不行了,但當時他們抱著共同的初心:哪怕不掙錢,也要把這個事兒做好。
第一,一桌一桌抓顧客,讓每個進店客人必須滿意,去跟他們聊天,甚至處成好朋友,縣級市場講究的就是人情味,就這樣口口相傳,小店開始天天排隊,甚至後來有顧客直接成為股東。
第二,當時單鍋品牌都是肥牛類的、澳門豆撈類的,消費較高,他們人均卻不到30,現在也才到60~65元,性價比高,產品品質又不低,很快成為當地人的不二選擇。
就是這樣把頭沉到沙土裡,一聖撈火鍋開一家成一家,在她身上仿佛時刻擁有正能量,「只有我比別人勤奮,這個團隊才會越做越大,不講酸甜苦辣,只講幸運的事兒。」
深耕餐飲行業13年,她也感受到了力不從心,尤其是新品牌的崛起,帶來太多的新產品、新模式、新營銷,讓她開始焦慮,所以她不斷學習,讓自己與時俱進,或鼓勵內部創業,開拓新品牌,或尖刀向內,組織優化革新。
總之,在龐希紅眼裡,身後的小夥伴,不僅是她前進的動力,更是一輩子的家人。
龐希紅生活照
「有想法就去做,不要糾結」
季季紅火鍋 創始人周弘
江西·南昌
「很感謝這片紅土地,感謝這個時代,我們會持續創新和改進,確保企業穩定發展,確保有益於社會」。在周弘近日的朋友圈中,她在人民網江西視頻的採訪下,沉靜、堅定的回答著作為一個企業家的擔當。
利落的短髮,幹練的著裝,每個見到周弘的人,都會覺得她優雅中透露著果斷,而這份果斷在20多年前已經顯現。
「有想法就去做,不要糾結,只有去做了才知道自己的潛力在哪裡」,帶著這樣的決心周弘從一份穩定的工作中辭職創業了。
當時她做了大量市場調研,大環境上,火鍋取材多樣,吃法靈活,精細相宜,價位適中,有足夠的消費群體;具體到南昌的火鍋業態上,那個時期當地的火鍋店數量少,人均消費40元,價位屬於中高端。
2001年,周弘在南昌市象山南路開了第一家店,另闢蹊徑,定位「讓普通人吃得起的火鍋店」,5元管飽,10元管好,實惠親民的價格讓這家店一炮而紅。
為了保持高性價比,她一切圍繞「簡單」設計,從效率中要利潤。比如顧客自主找位,自助點餐結帳;員工前後操作台不超過80公分,一個轉身就拿到東西;儲物柜子在50公分以上,1.2米以下,是隨手取用的理想高度……
2021年,季季紅迎來了20周年慶典,「為消費者而變,為滿足需求而變,為適應時代而變」,周弘在慶典上的演講,也正式宣告了他們的又一課題——年輕化升級。
周弘要求團隊與時俱進,和年輕人深度連結,20歲的季季紅也開啟了「自選超市模式」「粉色店」「雙色店」「次元派隊」等等諸多新場景。
2023年,季季紅已擁有300+門店,「我們仍要踐行讓每個人都能盡興地吃上火鍋的企業初心,去打造有價值的實惠,有品質的產品。」
「天助自助者」,這是從創業到現今,周弘信奉的一句話,今後她仍要堅持不放棄,全心投入,和團隊共同成長。
周弘曾經接受採訪時的照片
最後
來自「她力量」的所有奔赴與守望,熱血和汗水,都值得被看見,被記錄!在這個三八女神節,祝願所有女性餐飲人巾幗綻芳華!
參考資料:江西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