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
因被執行人履行情況全部未履行
「I Do」品牌創始人李厚霖
被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
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相關法律文書顯示,被告北京恆信凱特經貿有限責任公司應給付原告仲利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全部未付租金262萬餘元(已抵扣保證金)及違約金;被告李厚霖、恆信正隆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對上述金錢給付義務承擔連帶償付責任。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截圖
曾在金礦工作
一手創立「I Do」
據報道,李厚霖一「出道」便是個狠人。開啟鑽石生意之前,他曾是華能集團的一個金礦負責人。
1999年,賺了錢的李厚霖「下海」創業,在北京王府井東方廣場開了一家恆信鑽石專賣店。
2004年, 李厚霖與主持人李湘在相識一月後高調訂婚,賺足人們的眼球,不過 這段婚姻只維繫了一年時間。
2006年,李厚霖敏銳嗅到商機:中國76%以上的人購買鑽石是為了結婚,且每年都有1000萬對新人走向婚姻殿堂。於是,「I Do」品牌應運而生。
雖然「I Do」營銷做得風生水起,但近年來,公司業務並沒有突飛猛進,反而陷入經營困境。2022年, 「I Do」多家門店被傳拖欠員工工資。有員工向媒體稱,有大量員工被裁。
恆信璽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為「I Do」鑽戒所屬公司。今年2月,光大證券關於恆信璽利的風險提示性公告也提到,根據資料,恆信璽利2022年度 存在大量員工離職情形。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擁有員工數量241人,較2021年12月末減少85.69%。且恆信璽利自2022年初以來, 因拖欠員工工資收到多份勞動仲裁執行文書。
與此同時, 「I Do」的門店數也明顯減少。上述公告顯示,2022年,恆信璽利銷售門店 減少205家,合計減少銷售門店數量占公司2021年末門店數量比重約28.67%。財報顯示,2021年末其門店數量為715家。
經營壓力增加下, 恆信璽利業績也出現大幅下滑。2022年上半年,恆信璽利實現營業收入6.2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1.99%;實現凈利潤704.44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