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龍難壓地頭蛇」,區域火鍋野蠻生長

2023-04-06     火鍋餐見

原標題:「強龍難壓地頭蛇」,區域火鍋野蠻生長

本期看點

1、外來火鍋與區域火鍋的較量

2、被低估的區域火鍋王們

3、區域品牌的困局和生長路徑

外來物種來勢洶洶,本土品牌不慌!

不知何時起,在大眾點評上,定位不同的城市,諸如武漢、上海、天津、西安等,發現排名靠前的均是朱光玉、後火鍋、楠火鍋、萍姐、杉姐等川渝火鍋品牌。

天津/上海火鍋排行榜,4月5日

過去我們認為打造品牌,就是要占領北上廣深,只有在一線城市站穩了,品牌效應才出得來,領先品牌的市場地位就牢固了。

而在各區域市場,有著大批「低調」的區域品牌,他們各居一隅,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潛力。

提到江西代表火鍋,你會想到季季紅,提到武漢,你會想到火瀑椒麻,提到廣州,你會想到麻辣英雄,提到瀋陽,你會想到熊喵來了......

面對「外來物種」來勢洶洶,火鍋老闆也坦然接受這個局面,「外來品牌入侵成必然,從戰略布局上,川渝品牌成立初期定位就是做全國市場,因其品牌度和網紅屬性,線上競爭一定會很激烈,這些避免不了。」

當外來物種入侵,該如何接招?火鍋餐見採訪了一些區域頭部品牌,聽聽他們的看法。

熊喵來了某店排隊情況

熊喵來了創始人吳紅濤說,「因為地區的差異化,作為本土品牌,因更了解當地顧客群體的口味和喜好,其實應從如何更好地做更適合當地顧客的口味出發,而不是跟外來品牌拼正宗!」

他補充說,還可以從落位上、從價格帶上形成差異化,避免正面競爭,這樣大家都會很舒服。

巴莊重慶火鍋總經理王丹認為,「內因」才是成長的關鍵,「區域品牌與外來物種,歸根結底還是競爭與發展的問題。餐飲圈需要各自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自己。」

「低價套餐、價格戰從而帶來的品質犧牲,成為有些人的主動或被動選擇」,犢門火鍋創始人劉斌說,「多關注消費者的喜好變化,多突出加強自己的優勢,讓自己成為一些消費者的首選項」。

長沙的犢門火鍋

被「低估」的區域火鍋品牌們

火鍋餐見挑選了一批區域火鍋品牌,看看他們的高光時刻。

武漢:火瀑椒麻火鍋

上周,餐見君赴武漢考察時,發現當地一家火鍋,到處都是醒目的綠色,門頭、牆壁、桌椅,甚至員工服裝、椒麻粒子玩偶等,勢必將綠色進行到底,用「潮牌式設計」有效解決了消費者的審美疲勞。

被稱為武漢火鍋人氣王

它就是火瀑椒麻火鍋,用獨具特色的椒麻鍋底,快速撕開市場的一道口子,連續三年被評為大眾點評必吃榜。品牌和創始人的氣質很像,低調、穩紮穩打、務實。

整個用餐過程,能感受到服務員經過嚴格的培訓,小料台的整潔度和地面衛生情況,也能看出門店運營的高標準。從細節著手,大概是火瀑成功的理由。

瀋陽:熊喵來了火鍋

熊喵來了,是瀋陽已開出8年的實力品牌。目前,瀋陽主流商圈已星羅密布,花園城店榮登2022年大眾點評必吃榜;同時成為CCTV-2推薦品牌;榮登點評瀋陽火鍋熱門榜排行NO.1……

它的人均消費在75元左右,在吳紅濤看來,這個價格帶的客群,既對性價比有要求,同時品質還要保持好。

「火鍋賽道,卷食材,卷鍋底,去年卷甜品,而未來最終要回歸到品質這一層面上。更好的食材+更具性價比的優勢,這就需要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了。」

瀋陽的國民火鍋

上海:吳老么火鍋

上海誕生了很多區域知名品牌,諸如撈王、左庭右院等,今天我們說一說上海的「國民火鍋」、「下沉之王」吳老么火鍋。

2015年,吳老么開始有崛起之勢,創始人吳紹志說,上海的周邊鎮子,消費能力有,好多品牌火鍋店不往這邊走,留了不少市場空白,我想做一個「百姓點單沒壓力、大膽吃不怕貴」的火鍋店。

在吳老么,每個月有兩個會員日,5號和15號,人均幾十元的客單價,卻能吃出上百元的感覺,這也是吳老么的魅力所在。

這些地域特色火鍋,發展歷史悠久,符合當地的飲食文化習慣,具備廣闊的市場基礎。甚至面對外來品牌的入侵時,也會由於口味上的區隔,不懼強龍

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區域品牌,往往採用「密集式開店」的戰術。一方面快速布點,密集開店,成為區域王者,形成自己品牌的護城河;另一方面則是更近距離觸達顧客,搶占消費者心智。

季季紅火鍋,直營店達300家

「強龍難壓地頭蛇」,背後的真正原因,一位火鍋老闆一語道破天機:

「其實是網紅社交和剛需社交的區別,川渝火鍋品牌,大家嘗個鮮是OK的,客單對於當地消費者來講有點兒高,它很難形成高頻復購,而能生存下來的當地火鍋,基本滿足的是剛需社交。」

區域品牌的困局和生長路徑

火鍋餐見認為,大多數區域品牌要走出本地市場,都會面臨幾個核心問題:品控、組織能力、供應鏈能力,一旦走出就很難跟上

再者是品牌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是優勢,但也是劣勢。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的口味偏好,一旦品牌未結合擴張市場做產品線、口味的調整,到了外地市場就失去競爭優勢。(相關閱讀:火鍋界颳起「地域風」)

在重重難點下,關於區域品牌的發展路徑,我們聽聽這些餐飲老闆的規劃。

吳紅濤說,「如果要做外部拓展,也要把自己的區域做深做透以後,集中資源,向前做穩步的推進,而不能用向全國撒芝麻的開法」。

據了解,熊喵來了在未來三年都沒有過黃河的計劃,他們選擇深耕北方。

火瀑椒麻火鍋老闆也坦言,繼續深耕武漢,開直營,有條不紊地增加體量。吳老么火鍋,也慢慢圍繞上海,把觸角伸到江浙一帶,往長三角地帶鋪設門店。

區域品牌永遠要把握好的兩點核心,產品優勢和店面盈利模型。在所屬區域不斷的加強滲透擴大優勢,提高品牌勢能,跨區域時避免撒胡椒麵式的盲目發展,很容易出現很多不好的門店。」

提出以上觀點的劉斌舉例,費大廚和茶顏悅色就已做了很好的示範。

總體來說,區域品牌首先還是要在本地做深耕,一米寬,一公里深,發揮區域品牌管理半徑短的優勢,做好區域頭牌;其次,在保證產品優勢和盈利模型的同時,集中精力和優勢,一城一城地進攻,穩步滲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375dc283f2f702bdb9598f5974811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