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數據解析國奧陣容:最差一代無可爭議,悶平阿聯已是幸運,出線主動權拱手讓出實屬實力不濟,踢印度多拿凈勝球?能贏印度再說吧!
不想去討論成耀東指導麾下這支01國奧隊的技戰術問題,因為同樣使用類似戰術的前03國青主帥安東尼奧在亞青賽的時候得到了一致好評,這支以01年齡段為主的國奧球員在亞洲賽場處於一個什麼幾年前我們就了解了,所以原本就沒有報多大期望,但是賽後居然有國奧教練組成員說出「阿聯隊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這樣的話,這是自我安慰還是自欺欺人?難道我們自己就有過人之處嗎?當然,這話到底是不是教練組說出來的無從考證,但願是空穴來風,但願我們能順利擊敗印度隊,先別想凈勝球,贏了再說吧!
分析一些國奧球員本賽季的聯賽數據,23人中除了效力雲達不萊梅二隊征戰德國地區聯賽(第4級別)的王博文之外,有20人來自中超聯賽俱樂部,2人來自中甲聯賽俱樂部,再除去沒有在一線隊報名的山東泰山門將於金永,21名參與本賽季中超、中甲聯賽的球員都有出場,只是出場時間慘不忍睹!或許是因為國奧隊長期集訓的原因影響了球員二隊出場數據,比如成都蓉城的胡荷韜與木塔力甫,上賽季都已經成為球隊主力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本賽季聽成耀東的教導要比聽徐正源的訓話多得多,所以在中超的出場自然而然受到很大影響。
國奧陣中19名中超球員平均出場次數不到5次,出場次數最多的是大連人的王禹,在謝暉帳下得到15次出場機會,出場最少的是上海海港的劉祝潤、北京國安的段德智、上海申花的朱越和費爾南多以及山東魯能的賈非凡和阿不都肉蘇力,他們都只得到1次出場機會,而中甲聯賽廣州的艾菲爾丁得到7次出場機會,廣西平果哈嘹的劉俊賢得到3次出場機會,那麼想提問一下,在中超和中甲賽場是不是有出場機會更多表現也更好的適齡球員沒有入選呢?不召回在歐洲打拚的譚凱元、賈博琰和何小珂等球員大家都理解,但國內表現更好的不召理解不了,或者說中國足球的國字號選人標準不是聯賽表現而是長期集訓表現?
上面說的出場次數可能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誤差,那麼我們再看看出場時間,21名本賽季有過中超、中甲出場記錄的國奧球員平均出場時間只有24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踢不了3個整場,出場時間最多的依然是大連人的王禹,超過了1000分鐘的也只有他自己,出場時間最少的是山東魯能的賈非凡,他只有1分鐘的上場機會,如果不熱身恐怕汗都沒流幾滴,這就是我們國奧球員的現狀,不去對比世界足壇同齡中的佼佼者薩卡和穆西亞拉,對比一下近鄰日本的同齡對手久保建英行不?已經是皇家社會絕對主力的久保建英在10年前和我們的這些球員是否有這麼大的差距?這10年我們都做了些什麼?
再來看一些有意思的數據,23名球員中2001年齡段的有15人,2002年齡段的有2人,2003年齡段的有4人,2004年齡段的有2人,年齡最大的是出生於2001年1月7日的天津津門虎後衛楊梓豪,年齡最小的是出生於2004年7月6日的山東魯能守門員於金永,這個年齡段分配不是很平均,01和02為主是可以理解的,不過03和04在這個年齡段是已經可以越級競爭的,若非03國青在亞青賽上相對出色的表現,恐怕03和04年齡段「團滅」也有可能,那麼我們的選材標準是只有身高體壯嗎?在球員年齡小的時候差一歲的確有身體條件上天然的劣勢,但是已經是20歲的成年球員了,這種劣勢還有嗎?
說起身高體壯再來看看身高數據,23名國奧球員平均身高達到181厘米,當然,其中身高201厘米的於金永大幅度提高了平均數,可即使不算他平均身高也達到了180厘米,這對東南亞球隊來說真的算是籃球隊的身高,即使是面對阿聯我們也有明顯的身高優勢,但我們的身高優勢在賽場上體現出來了嗎?防守端對手基本不起高球,進攻端我們也沒有有威脅的頭球攻門,中場絞殺的身體對抗基本上也是五五開,那麼我們選擇了身體條件好的球員,為什麼比賽中沒有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呢?我永遠記得當年挪威隊是怎麼折磨巴西群星的,就是將自己身高體壯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他們跟巴西踢腳下那就是找死,這道理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不是?
最後一個出生地數據更讓人感嘆!23名球員中有5人來自新疆,分別是來自喀什的阿布拉汗、艾菲爾丁和木塔力甫,來自吐魯番的乃比江和來自伊寧的阿不都肉蘇力,同樣貢獻兩名球員的省份是遼寧、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和雲南,遼寧有來自大連的王禹和瀋陽的於金永,江蘇有來自淮安的費爾南多和鹽城的朱越,安徽有都來自阜陽的劉祝潤和陶強龍,湖北有來自武漢的劉浩帆和宜昌的劉俊賢,河南有來自漯河的賈非凡和許昌的王博文,雲南有來自昆明的陳宇浩和麗江的段德智,四大直轄市幾乎「團滅」,只有來自重慶的胡荷韜,當然北京也可以說我們有何小珂,三大經濟強省里江蘇貢獻了兩個人,但淮安和鹽城在江蘇的存在感並不高,廣東只貢獻了一名來自梅州的謝文能,山東球員則一個沒有,同樣也可以講個歪理說我們有來自青島的譚凱元。
經濟好的一二線大城市難道已經不出球員了嗎?以前貢獻國字號多的城市是北京、上海、瀋陽、武漢、大連、青島、廣州、延邊、梅州、成都、重慶、天津和南京等足球傳統城市,基本上來自這些地方的球員在國字號占比80%以上,現在我們只能感嘆中國足球的發展區域越來越平均了!可問題是山東省里號稱全國頂尖的魯能青訓是不是只招外省球員了?以前只薅青島的「羊毛」,現在全國薅?魯能青訓貢獻了於金永、謝文能、賈非凡和阿不都肉蘇力4名球員,卻沒有一個本省球員出類拔萃,這現象同樣也適用於國安、申花和上港,他們青訓的球員也來自五湖四海,就是沒有本地的,互相「挖呀挖」也存在北京的何小珂被魯能挖走,青島的譚凱元被恆大挖走,重慶的胡荷韜被成都挖走,陝西老城根從新疆挖開的阿布拉汗又先後被河南和上海連續「挖牆腳」,「挖牆腳」中國足球是職業的。
這就是我們01後球員的現狀,實話實說悶平阿聯我們應該慶幸,如果不是主場作戰我們連平的可能性都很小,出線主動權已經不在自己手裡,下一場先全身心投入贏了印度吧,先贏再說別想凈勝球,想得太多容易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