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150名大陸員工認為,這家全球最大的運動鞋製造商以冠狀病毒為由解僱了他們,他們已經幫助台灣公司寶成成功地將其生產擴大到了越南十多年。寶成(Pou Chen)在4月下旬向150位大陸雇員下發了解僱通知。「我們相信,我們為公司的搬遷過程做出了巨大貢獻,將生產線管理經驗和成功的中國工廠模式複製到了越南工廠,」張傑(Dave Zhang)說,他於2003年開始在越南寶成工作。「現在,當那裡的工廠成熟並且生產中的自動化水平更高時,我們的價值在管理層眼中已經褪色,我們以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名義被解僱了。」
寶成:解僱是根據勞動法.....寶成稱,公司幾年前開始解僱大陸雇員,總人數從高峰時的1,000多名下降到去年的400名左右。「我們有150名員工是今年首批被解僱的大陸員工。我們都感到悲觀,並希望削減更多裁員。寶成在4月27日的電子郵件中說,由於訂單和財務損失出現前所未有的下降,它被迫終止了其五家工廠的大陸雇員的合同。大陸員工(其中許多人已經為這家鞋廠工作了數十年)表示,提供的薪酬不公平,低于越南和中國的勞動法要求的水平。在對《南華早報》的進一步聲明中,寶成堅持這一舉動。減少了對鞋類產品的需求,因此需要進行「人力調整」。「[解僱是]根據僱傭國的相關勞動法……和雇員的勞動合同,」寶成的聲明補充說,寶成在全球擁有約350,000名員工。產業轉移後的陣痛初現看著很氣憤,甚至可能會罵上幾句,也可以感嘆「飛鳥盡,良弓藏」的淒涼和無奈,但這就是現實,道德和良知擋不住資本的貪婪,美好的願望抗不住競爭的壓力。這150名員工有錯嗎?當然沒有,他們還有功勞,他們從2003年起為公司搬遷過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將生產線管理經驗和中國工廠模式複製到了越南現在的鞋廠,應該準確的說,他們就是現鞋廠的功臣。有網友罵他們是傻子,應該擋著工廠不讓從大陸搬走,或者不配合公司把生產線管理經驗等複製到越南。這150名大陸員工並不傻,他們肯定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但是他們有能力阻擋嗎?如果他們選擇不配合公司,那麼他們多年前就失業了,因為「生產線管理經驗」並不是他們獨創,實際是台資企業在台創立(或者說從歐美轉移到台由別國人員帶來),然後帶到大陸工廠,這些帶來經驗的台胞已經早就因為「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失業回台了。
工廠有錯嗎?從道德上講,他們不地道,但他們強調他們已經按勞動法合法處理該事宜,從法律上講,他們也沒錯,或者說沒有辦法處罰工廠。我們知道法律是底限,道德是上限,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很寬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不經常靠官司來解決問題的原因。那麼台資鞋廠是不是必須要按上限來對待大陸的同胞呢?他們還是努力了的,2003年開始搬廠,已經過去快17年了,生產線管理經驗是不用學習這麼長時間的,他們也盡力在保持人員的穩定和自己的商業道德問題,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心理,有過去的10多年,可能他們也是多花費了額外的成本的。但是道德的力量是擋不住競爭的壓力,受疫情等影響,該廠所在的集團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0%以上,他們現在是必須做出選擇了。
台籍員工、大陸員工和越南員工三者裡面,前面是他們的總部所在地區,後面是工廠所在國。從經濟角度上來講,大陸員工的成本應該是高于越南員工的,如果勞動生產率上的差異很小了,他們會選擇放棄大陸員工。能指望越南勞動部門等保護大陸員工的合法權益嗎?認為更難,首先越南開放的時間不長,法制並不完善;其次,越南也是儒家社會,他們的法律也是傾向於保護和自己更親近的人。所以說越南能做到公平處理就已經是不錯的了。
回家吧,同胞們,不是誰放棄了誰,是我們隨時都面臨著被競爭淘汰的風險,以前我們經常遇到的是被強者的高效率淘汰,現在我們也要習慣被武裝起來的弱者替代。在沒有報道或者沒有被關注的越南工廠,還有許多大陸投資方的工廠,也在和台資一樣精簡自己的同胞,這些工廠也是在依法辦事,任何人也沒有辦法,這就是「底限競爭」的殘酷現實,利潤的微薄推動著這些工廠不斷地向更低的底限去選擇降低成本。
只有進一步改革,進一步降低工廠在大陸的成本,儘可能留住我們的工廠才會讓這種陣痛少一些,或者晚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uGcCnIBnkjnB-0zsV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