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全球第二大鞋廠宏福將裁員3萬人

2020-05-13     環球鞋網

原標題:突發!全球第二大鞋廠宏福將裁員3萬人

鞋王宏福將裁員3萬人

5月13日,台媒體《CTWANT》報道:今年以來,製鞋業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品牌大廠砍單逾8成,製鞋業龍頭寶成日前也傳出放無薪假。此外,人稱「神秘鞋王」張聰淵領軍的宏福實業,更傳出越南廠將裁員3萬人。

宏福實業是全球第二大鞋廠,更是加硫鞋(以「加硫蒸氣技術」提高牢固度的鞋,如帆布鞋)第一大鞋廠,旗下包括「頂倢行」、「良興鞋業」、「得協鞋業」等多家公司,全球擁有15萬名大軍,長期替NIKE與CONVERSE等品牌代工,年產量超過1.6億雙鞋,產值1500多億元。據了解,鞋業巨頭寶成去年產鞋為3億多雙,豐泰去年也超過1億雙,而宏福集團為1.6億雙。說第二,貌似也的確沒太大問題。

張聰淵領軍的宏福實業,見證了台灣製鞋業爭霸全球的歷史。據了解,一開始在莿桐鄉田間設廠的張聰淵,90年代把生產重心移到大陸,在廣東省中山市設立集團總部,再轉進越南,至今在越南已有多達20家工廠;深耕越南17年的宏福,在當地也是個良心企業,曾安排越南罕病兒童來台就醫。據悉,張聰淵每到一個地方,都做足政商關係,協助政府推動國民外交,例如他曾投資多米尼加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獲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

80年代,台灣靠著年產量8億雙的製鞋業,闖出美名,包括宏福、寶成、豐泰、鈺齊、隆典、清祿、凱楠、九興等,皆是享譽國際的代工鞋廠,幾乎都是從彰化、雲林等中部縣市發跡。90年代,這些代工鞋廠紛紛移往大陸打天下,從材料供應、機器設備到製造生產,相互合作,世界前十大知名鞋類品牌,都是台灣製鞋業的客戶。庫克勒令製鞋「蘋果化」據一名製鞋業者透露,目前製鞋毛利僅約8%,台灣鞋業現正面臨的頭號威脅,除了疫情,另一個不可說的秘密就是「NIKE生產蘋果化,蘋果CEO庫克2016年升格為NIKE首席獨立董事後,近年曾在會議中拋出震撼彈,質疑「為何手機代工製造毛利率可壓到3%以下,鞋子代工製造卻有8%?」這無異成為製鞋業營運的一大挑戰。「現在NIKE一堆高層來自微軟和蘋果,順勢把科技業的經營模式帶入製鞋業。不過,手機單一規格一次可量產1000萬支,而鞋子尺寸多,不同尺寸都要調校換模組,產業環境不同無法相比,因此業界還是會據理力爭,儘量維持毛利。」該製鞋業者解釋。

製鞋業者感嘆,這1、2年製鞋業變化巨大,除了集體擔憂NIKE生產蘋果化,還有愈來愈多品牌商直接向供應商叫料,再到鞋廠生產,在品牌商的嚴格監管下,成本完全透明,只剩代工費可賺,毫無拉高毛利的可能。海外製鞋廠恐2成停工一名在越南製鞋的台商說,「4月初就有三萬家越南工廠申請停止營運,但被越南政府駁回,要求工廠若放無薪假,必須依法補助底薪,有不少老闆不滿沒有訂單還要付底薪,認為不如選擇資遣員工,反而受傷較小。」一位製鞋業二代更透露,目前製鞋業不但被品牌大廠壓著打,業界為了搶單,更壓低毛利以量拼價,我們被壓到沒有利潤空間,還要提供成本分析表讓品牌大廠殺價,以致現在毛利率不到10%,賺錢的輝煌時期已過去。然而,在砍單、人力成本高及毛利壓低的困境里,自嘲為「四處流浪的吉普賽人」的製鞋業者,卻盼不到政府紓困的眼神。

「以前應收帳款的票期1至2個月,現在拉長到半年,我們曾向經濟部及金管會反映,申請紓困只需延貸而不是借錢,政府卻要傳產中小企業提供上市櫃公司的合併報表。」一名不願具名的製鞋業者氣憤地說,「不少鞋廠早就想上市,但都卡在合併報表這關,現在申請紓困,要大家一夕之間拿出合併報表,沒有人拿得出來啊。」該業者慨嘆,6、7月最嚴峻,大約會有2成的工廠停工,裁員、失業人數將會更多!台灣製鞋業雖大,但也不是沒有潛在競爭者。除了陸干自立門戶的威脅,比較令人擔心的是近年韓國製鞋業崛起,在印尼迅速擴廠200間,讓業者惶惶不安。業者透露,韓國製鞋業有政府支持,還有三星技術背後撐腰,在智能製造上遙遙領先台灣,台灣製鞋業若不加緊腳步,恐將被超越。目前製鞋業者也與中研院合作積極研發智能化生產,未來智能製造或許取代大量人力,不用遷廠更遙遠的第三世界,但轉型過程稍有閃失,也有可能讓全球市場大翻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NoD3IBfGB4SiUwpz_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