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後院,蘑菇修煉成精

2020-12-20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他家後院,蘑菇修煉成精

最有名、最漂亮的的野生真菌之一,紅傘白斑的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也是本文攝影師Jan最喜歡的真菌,他曾欣喜地在自己和鄰居家院子裡發現過它們。

荷蘭疫情期間,攝影師Jan Vermeer把鏡頭對準了自家和鄰居家後院的真菌,沒想到拍到的影像過於精彩, 居然登上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在他的鏡頭中的蘑菇,仿佛修煉成精,就差滿院子亂跑了。

※本文選自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華夏地理》12月新刊

撰文、攝影:JAN VERMEER

今年3月,新冠疫情在我生活的荷蘭爆發,我像其他人一樣待在家裡。而就是在那時,由於比較無所事事,我開始注意我家院子裡和周圍地區生長的真菌。

紫蠟蘑(Laccaria amethystina)多長於山毛櫸樹附近,淡褐色的菌蓋使其很難從上方辨認。但如果你伏在地面,從下往上看它的菌褶,便能瞧見菌蓋隱藏下,那動人心魄的紫色,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從2019年秋天開始我觀察到,真菌在潮濕環境下會長得很茂盛,當時荷蘭的降水量特別大;但朽木可能比潮濕更重要。腐爛的木頭中所含的養分滲入土壤,反過來又幫助微生物、真菌和昆蟲生長——整個食物鏈都從中獲益。

在我家附近,過去砍伐森林的時代留下大量木頭,長期以來滋養了土壤,支持了生物多樣性。

這種銹耳屬真菌(Crepidotus)生長在枯枝和原木上。它的酶分解木頭的分子,為其提供食物,剩下的物質能滋養其他生物體並肥沃土壤。

鹿角炭角菌(Xylaria hypoxylon)的高度最多可達約6厘米,被稱為炭角菌或鹿角菌。

然而現在,

情況可能正在改變。

出於防火的需要,荷蘭一些森林中能為真菌提供養分的細枝、大樹枝和樹木被清理掉了許多。隨著使用生物質能源發電廠的興起,這類材料可以被轉化為能源。在林地循環中,腐爛的物質會形成新的土壤,然而如果林地循環被破壞,真菌的多樣性就會減少,並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發連鎖反應。

光線穿過毒蠅傘的菌蓋照射下來時,菌蓋下面複雜的圖案呈現出一種充滿動感的輝光——但該物種有神經性毒害作用。

在我的院子裡,我觀察了各種真菌隨季節更迭的生長和變化。我最喜歡的真菌是長著白色菌柄和鮮艷紅色菌蓋的毒蠅傘。

我很高興地發現了這種帶圓點的真菌,不過我的鄰居家有更漂亮的。我問他在修剪草坪時可否真菌周圍的草除掉,這樣我就方便給它們拍照片了——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張

毒蠅傘

這種小小的紫色真菌叫做小麗擬枝瑚菌(Ramariopsis pulchella),生長在荷蘭與德國邊境海爾德蘭省。因其可能受到威脅,歐洲的保護組織正在對它進行監控。

森林裡的真菌少了,森林的生態環境就會變得不那麼豐富,也就更加乏味。所以我總是期盼著濕潤的秋天到來,看看這些生物如何長回來。

它們被稱為「墨汁瓶蓋」,它們的壽命較短,成熟時菌蓋下方的菌褶會液化成一種墨汁狀物質,可以用來書寫。

隨著年齡的增長,木蹄層孔菌(Fomes fomentarius)會長得越來越像馬蹄。

多窪馬鞍菌是馬鞍菌屬(Helvella)真菌,在這張放大照片中,能清晰地看見它的長莖。

彩囊鈣絲菌(Badhamia utricularis)是一種黏菌,與真菌分屬不同門類,但通常一起生長。這種黏菌早期是橙色或黃色的,成熟後能看到青灰色。

照片前景中橙色的秋葉,與只有大約6毫米高的馬鞍菌屬真菌(Helvella macropus)形成了鮮明對比。

因為是從松樹的球果或凋落物中生長出來的,所以耳匙菌(Auriscalpium vulgare)也被叫做松果菌。

(下列圖片來源於攝影師官網www.janvermeer.nl)

※本文選自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華夏地理》12月新刊

購買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

《華夏地理》12月刊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VVqgHYBur8RWXSAWO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