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口 從5640萬銳減到140萬,剩下五千多萬人去哪了?

2021-04-06     沐一場月光雨

原標題:三國人口 從5640萬銳減到140萬,剩下五千多萬人去哪了?

從漢末的184年黃巾起義算起,到三國歸晉的280年,華夏大地上出現了近百年的混亂局面,山河破碎,人口銳減,一直到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才略微出現好轉。三足鼎立之勢形成後,整個局面才開始進入復甦階段。

著名文學家曹操,曾在他的早年作品《蒿里行》中描述過當時亂世的慘象,詩中寫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不要認為這是曹操純粹誇張的寫法,即使沒有真的達到「百遺一」,但至少也是十倍以上的銳減,因為只有超過十的時候才會稱之為百。而這時,三國時代才剛剛開始。

很快,文學家曹操化身為軍事、政治家曹操,加入到了群雄逐鹿的競技場中,他立志要結束這混亂不堪的世界。(當然,曹操曾做過屠城、殺降卒等事情,但是從整體上來說,沒有曹操快速的平定北方,五胡亂華只會來的更快。)

據統計,在東漢末年,中國人口總數約為4648萬,到三國時期的赤壁大戰(208年)之後,全國人口僅為140萬。到221年時,劉備與東吳爆發夷陵之戰,曹丕大舉伐吳,舉國元氣大傷,全國人口只有90萬,可以說已經真正達到了「百遺一」,平均壽命也被拉低到25歲。

如果有人質疑這組數據,可以從221年到265年,44年間,人口由90萬增長到767萬來計算。當然了,三國時期人均壽命被拉到25歲是因為許多人在幾歲就被餓死,十幾歲都去當兵打死,從而拉低了平均水平。但是休養生息的時候,還是可以達到50歲左右的。

古人13歲結婚的很普片,40多歲生孩子的也不在少數,因此,90萬人中就有30萬對夫妻可生育(女多男少的情況,在這裡忽略不計)。按照四年生一個孩子的速度,20年可以生5個孩子,30萬家庭就可以生150萬人。這時候人口最少就有270萬人,而頭胎、二胎已經到了婚姻年齡,這270萬中又約有90萬對小家庭,20年就可以生450萬個孩子,加上270萬就有720萬。

此時才過去了40年,這720萬人(約240萬小家庭)再過4年,每年生一個,又可以生240多萬個孩子,加起來就有900多萬人口了。當然,筆者這裡只是粗略地計算,沒有減去死亡人口和夭折率,但是四年一個孩子的速度,還是可以接受的。由此看來,44年增長8倍是比較合理的,這組數據也沒有問題。

千里無雞鳴

但是,從東漢末年,到赤壁之戰,中間減少了5500萬人,如此龐大的數字,這些人究竟去哪了呢?

人口銳減,一般分為人口死亡和人口失蹤。死亡很好理解,或士兵死於戰爭,或平民死於饑荒,或死於屠殺等等。而造成失蹤的因素則主要是逃難(遷徙)。

在漢代,人口的統計主要是由當時的「地主」往上報,打仗的時候,很多小「地主」都會選擇逃難,這樣一來,很多數據就無法統計了。而很多百姓也會偷偷舉家搬遷,陝西關中地區的人多往秦嶺、西涼方向逃難,而中原、江淮地區的多往長江以南、四川地區避難。為了限制這種情況,當時規定的是私自逃走的抓住斬首,可是依然攔不住遷徙大潮,易子而食的苦難生活,又有誰能忍受呢。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戰爭最大的受害者始終還是人民。從古至今,每一次朝代更替,或者大規模混戰局面,都會導致人口銳減和大遷徙,珍愛和平,才是對歷史永恆的悼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xCvpXgBMMueE88v_4u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