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篇《2019,金融圈沒有仰視鏈》刷爆全網,在瘋狂的刷屏態勢下,想必大家都看已經看了,主要說的是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各個崗位都是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辛酸,誰也不需要羨慕誰,更多的時候都是一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然而現實並非這樣,在外人看來逼格滿滿的金融圈,仰視鏈和鄙視鏈都時刻存在著,紐約華爾街、英國金融城、上海陸家嘴、北京國貿CBD、還有香港中環…這些是金融人嚮往的金融中心,金融大佬們在這裡揮揮手,世界經濟抖三抖。在這工作地點上,也是存在著鄙視鏈的,英國金融城>中環 > 陸家嘴/金融街>國貿>其它,而華爾街則鄙視以上一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圈子,人在江湖飄,難免不挨刀。只要有圈子,就逃不過鄙視鏈。做對沖的鄙視做風投的,做風投的鄙視做私募的,做私募的鄙視做投行的……這條鄙視鏈能從行業到學校到城市乃至衣著服飾,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大家比不到。
在投資圈中也是如此,為什麼理財也會形成鄙視鏈呢?因為大家都覺得你投資理財的方式,基本上代表了你的財富實力和聰明程度。按照行為方式劃分,大概就是VC大老闆>外匯高大上>私募現大佬>買房小贏家>股票有股神>基金是個啥>存款好苦逼。
老年派:銀行存款
曾經因為可以保本付息,銀行存款備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即使各大理財產品層出不窮,銀行存款作為最保守安全的理財方式,對於沒有理財意識的人而言,也一直深得人心。而在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的創新衝擊下,銀行落後的商業模式已經跟不上網際網路金融的異軍突起,銀行卡的存在對於新中產而言,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每個月領工資和還房貸。
面對理財市場上隨便一看就有4%年化率的理財產品,誰會把錢放在一年定存年化率也不過1.75%的銀行儲蓄呢,畢竟每年的通脹率隨隨便便就超過3%了,在投資鄙視鏈中,如果理財連通貨膨脹也跑不贏,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保守派:餘額寶
作為網際網路理財創新性的代表,餘額寶必須要有姓名,餘額寶的出現讓一大部分原來沒有理財概念的用戶,邁出了理財的第一步。誕生於2013年的餘額寶,由於其小額、分散、隨存隨取的特點,6年來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堪稱國民級理財產品。
但在投資圈中,餘額寶只適合入門級的新手,擺脫餘額寶理財才是邁向投資達人的開始,尤其是對於月入3萬+的新中產而言,餘額寶解決的只是小額流動資金的增值問題,並不能滿足這一人群對於財富增值的需求。因此,在投資圈鄙視鏈中,餘額寶理財只是稍微比銀行存款更高一點的基礎性理財。
膽識派:炒股
股市坦蕩蕩,高手在其間,作為除了高三學子之外最為勤奮的群體,股民的心胸既裝著一家的柴米油鹽,又裝著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在這個曾經創造了無數暴富神話的股票市場上,股民們不斷提高段位各顯身手。
在巨大的財富效應下,股市這台「提款機」憑藉造富的神話,吸引了無數投資者加入其中,畢竟中籤科創板幾支新股,可能一個早上你的財富就激增幾倍,這可不是苦苦搬磚就能實現的。每當牛市的時候,無論是公園裡下期的大爺還是小區裡帶孫子的大媽,聊天的內容也都變成了股市動態。
投資股票市場,需要足夠的時間去關注行情,去了解政治經濟新聞,去研究資本市場,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以我們親愛的大A股為例,沒有一顆強大無比的心臟,是無法承受股市動盪的。由於股市需要的主觀操作性更強,付出的精力也更多,所需要承受的風險也更大,因此在投資鄙視鏈中,會比銀行存款和餘額寶更高一些。
新穎派:P2P
想當初,P2P發展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各大平台紛紛推出各項活動吸引新用戶,排排君曾經挨個平台去薅了一番羊毛。P2P目前不算是一個新詞語了,相較前面幾個派系,它有著傳統渠道不具備的特點與優勢,但也有前面幾個派系不具備的風險。
作為一種與網際網路、小額信貸等創新技術、創新金融模式緊密相關的新生代民間借貸形式,其產品的豐富多樣也能較大的滿足不同投資者的理財需求,但在野蠻生長下也問題突出,目前P2P平台的數量已呈現腰斬狀態,這兩年來P2P行業的主旋律就是爆雷和清退。現在還敢投資P2P產品的人,可謂是真的勇士,對於很多還在車上的P2P投資人來說,只要還能提現到帳,那麼,都會選擇趕緊拿了錢撤退。
土豪派:房產投資
在投資的世界裡,自然少不了房產投資,尤其是對於在房子上有著特殊情感的中國人而言,炒房團的的威力十分強大,一度影響到加拿大、澳洲、東南亞等地的房地產市場,在澳洲買房的外國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是中國人。
房產投資在近幾年來展示出的收益,並沒有讓投資者們失望,如今北上廣動輒八萬十萬一平的房子,放在幾年前,也不過一兩萬而已。而且房子屬於不動產,相比於股票和其它理財產品而言,還有著再進行抵押貸款的作用,一度受到眾多土豪投資者的青睞,但近一年來國內投資性房地產在中國富人資產配置的比重下降。因為初始投入資金較大,基本上就已經把很多資金量較小的投資者排除在外,因此在投資鄙視鏈中,買房投資穩穩的位居上層。
大佬派:私募基金
要說這兩年來最受有錢投資者喜愛的投資者方式,非私募基金莫屬,這些有錢投資者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高凈值人群。伴隨著中國高凈值人群對直接購買國內住宅的熱情下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聚焦在私募基金產品上。2019年上半年,私募基金行業總規模首次突破13萬億,管理人數量2.44萬家,管理基金7.7萬隻,毫無疑問,私募基金已經成為了眾多合格投資者的首選。
在投資圈中,私募基金一向高冷,不像其他理財產品那樣你想買就能買,個人起投100萬的門檻並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達到的,對於合格投資者條件的認定,基本上就可以判斷私募基金的購買者幾乎都是富人階層,因此其處於鄙視鏈的頂端並不為過。
在陸家嘴做對沖的看金融圈的其它行業都是農民工,在香港做外匯的覺得自己分分鐘億萬富翁,手持多本房產合同炒房的說買房的回報率第一,在股市裡漲漲跌跌的說「下一輪牛市來就財富自由了」,依舊大金額投入P2P的說搏一搏也許單車變摩托,餘額寶的微微一笑穩健應道最後,只做銀行存款的說一聲資本市場低迷下現金為王。
今日酒醉鞭馬者,曾是樓上寫詞人。資本市場風雲變幻太快,所謂鄙視鏈條上的的每一個其實每時每刻都在變動,風水隨著形勢輪流轉,在哪個鏈條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