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進程

2019-12-05   eBOND


「現代服務業」是一個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彙。它不像其他許多經濟學詞彙那樣是源於西方的學術文獻,而是最早出現在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中。

但是在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現代服務業的內涵和外延是不一致的。近十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移動通信等新技術的出現,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環境和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以現場交易為核心的實體性服務業逐步轉型為以第三方為核心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型服務業。在此背景下,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趨勢、新特點,主要體現集聚化集群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模式和道路。

1. 高集聚化

近十年來,各大城市著力打造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商業集聚區、金融集聚區、信息服務業集聚區等多個不同形態和行業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或商務區,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大原則下,國內外各種先進的技術、人才、資本、產業、信息等要素向這些區域不斷集聚,形成「發展高地」。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現代服務業同樣向著大城市加速聚集。美國紐約等大城市的服務業都占其當地GDP的90%左右。紐約金融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6%上升到目前的40%左右。紐約金融中心的衍生金融工具成交量、外匯交易量、外國債券發行量分別占全球的14%、16%和34%。集中布局、集聚發展比分散布局更能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2. 高集群化

集群化一直是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特點。近十年來,新一輪集群化浪潮,則是基於城市規劃和政府引導形成的,例如,廣州天河路的商業集群,直接推動了「華南第一商圈」的形成。研究表明,集群發展是提升服務產業鏈競爭力和價值鏈高端化的主要途徑。大量新興服務業的集聚必然形成產業集群,從而能直接推動了我國現代服務業在全國範圍內的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鏈體系重構,明顯提升其競爭力、創新力。從美國的現代服務業集群經驗來看,紐約服裝產業、好萊塢電影業、矽谷電子產業都在區域內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產業鏈結構,研發、設計與製造形成一體化運作,保障了產業的穩定發展。

3. 高集約化

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育成長一直在走集約化發展道路,並湧現了一批技術型、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的集約化發展帶動著不同行業發展得高端、高質、高效。一線城市集聚了大量總部型、價值型、創意型服務企業,它們通過業態、技術、服務等創新,不斷將服務向國內外市場延伸,形成巨大的服務體系和競爭力,從而為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和活力。

作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國已進入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2017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占GDP的比重為51.6%,超過第二產業11.1個百分點,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19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對GDP累計同比增速的貢獻率達到61%。伴隨著服務業對經濟貢獻的加大,其在就業人員中的占比也在持續提升,為就業的穩定同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8年服務業就業人員占比46%,接近全國就業人員的一半。19年前10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93萬人,已經完成全年1100萬人的就業目標。正是服務業就業的相對穩定保證了全年就業目標的完成。近年來增長和就業已經逐漸脫鉤,每單位GDP增速的就業承載力已然大幅上升。對於經濟下行給就業帶來的衝擊,大可不必過分擔憂。

中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19年為前10個月累計值

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對GDP累計同比的貢獻率(%)

工業已開發國家服務業有「兩個70%」的特徵,即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產性服務業占整個服務業比重的70%,而我國這兩個指標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我國服務業大分化,新興服務迅速崛起,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傳統服務業高峰不再,觸網轉型。從國際經驗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傳統服務業將逐漸度過增長高峰,我國同樣遵循這一規律。但在傳統服務業整體走弱的進程中,由科技力量特別是網際網路所推動的結構變化值得關注,這也將是未來傳統服務業突破的方向,比如交運領域高鐵、快遞,批零領域網購,餐飲領域外賣等的興起。


中國傳統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

高鐵客運量占鐵路客運量比重(%)

星級飯店營業收入占比變化

2.金融房地產方面盤整為主,新舊更替。從美、日經驗來看,一方面,金融業占比將經歷見頂後逐漸企穩的過程,另一方面,房地產業將會因高購房需求人口增長的放緩,占比緩慢下行直至再度穩定、窄幅震盪。展望未來,利率市場化和金融穩槓桿背景下,傳統金融在我國勢必受到挑戰,但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金融等金融創新已然蓬勃興起。而房地產開發高峰雖然已經到來,但得益於新型城鎮化和房屋租賃市場的支撐,房地產業在服務業占比有望趨穩。以新加坡為例,16年其房地產供給中,組屋占比高達75%,保證了居者有其屋並且房價合理。


中國地產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萬平方米)

新加坡的住房供給分布(%)

3.新興服務業迅速崛起,規模激增。這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完善,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13年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的接入流量僅13億GB,19年前10月就已飆升至近千億GB。信息服務業通過對其它行業的融合與改造,還能夠帶動後者共同成長,煥發新的生機,比如近年來在線教育和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都出現了井噴式擴張。目前我國在信息服務行業的新興領域注重搶占先機,如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領域市場規模增長非常迅速,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此外,當前我國科教文衛等行業占服務業比重依然偏低,仍處於停滯期,從日本經驗看,隨著經濟步入後工業化階段,公共服務、商務服務等行業均有望迎來爆發期。

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億GB)

銀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日均業務(萬筆)

2017年中美日服務業比較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ID:fcscfixedincome,訂閱更多優質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