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爽
前天晚上凌晨12點,小倩收到領導一條微信:項目進度表今天沒有發到我郵箱嗎?
小倩解釋:還有一部分沒有完成,我明早起床發給你。
小倩是習慣早睡早起的,當天太晚了她就沒有繼續工作,想著明早上班之前發給領導也是一樣的吧~
結果第2天她剛到公司就被領導批評了:「你為什麼不主動向我彙報呢?完成不了我可以想其他辦法啊!」
小倩覺得有點委屈,還沒有完成的那部分是另一個同事負責的內容,由於在等他導致耽誤了自己的進度。
領導又接著說:「你這樣很不靠譜,凡事都需要我來問來檢查。」
小倩那一整天工作都沒心思,怏怏不樂的。這種情況在職場新人中很常見,他們總是弄不清楚什麼事情需要向領導反饋?在什麼時間反饋?怎樣反饋?
所以,今天我將重點講講「事情沒完成,怎樣向領導彙報」的問題:
一、沒有向領導彙報的2個原因;
二、職場新人彙報工作的4個步驟;
一、沒有向領導彙報的2個原因
1.下屬害怕向領導彙報
很多職場新人都害怕和領導進行溝通,彙報就意味著交流,交流就會讓領導發現你的不足,發現不足就會被批評。然後形成惡性循環:不敢向領導彙報——沒有溝通和領導距離越來越遠——距離遠更加恐懼不敢彙報......
小倩就對領導很畏懼,她說:「領導太嚴格了,她的眼神就能殺死我。」在辦公室里,她都是能躲則躲,領導一天不找她說話她才安心,一喊她名字她就覺得大事不好。
職場新人會害怕可能是受從小教育的影響,老師、家長、領導都代表著權威,我們要絕對服從,一旦出錯就會被批評。但是在職場上,領導和同事是平等的,大家都是為了公司在工作,地位沒有高低之分。對待領導,我們做到尊重即可。
2.下屬不知道什麼事情要彙報
作為下屬,很多時候我們是知道要進行彙報的,但是不知道什麼事情要彙報,是所有的事都要彙報嗎?我們不知道領導的要求,和領導目標不一致,在溝通時存在偏差,導致領導認為重要的事情,我們卻選擇忽略。
在綜藝《奇葩說》里,黃執中曾說:「人生的困惑,十有八九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而人際關係的困惑,十有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是存在偏差的,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往往都清楚:企業生產力消耗,很多時候是由於上下級之間、各部門團隊之間、同事之間的信息傳遞不到位。
有個名詞叫溝通漏斗,是指工作中團隊溝通效率下降的一種現象。領導想表達100%的內容,真正說出口只剩下80%,而下屬聽到後,由於個人思維方式、經歷背景不同,只能聽到60%,而真正被人理解且吸收的只有40%。
同樣一件事情,領導認為它非常重要,而下屬理解的卻是可做可不做,既然可做可不做,那就說明自己有決定權,可以把任務拖到明天再彙報,或是根本不彙報。
那我們到底該怎樣向領導彙報呢?如果任務沒完成,什麼時間彙報、
怎樣彙報呢?
二、職場新人彙報工作的4個步驟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4步:
1.改變想法,積極與領導交流
首先要改變想法,克服恐懼心理,積極與領導進行交流。
美國作家馬克·麥考梅克說過一句話:「誰經常向我彙報工作,誰就在努力工作。相反,誰不經常彙報工作,誰就沒有努力工作。」
如果我們不彙報,領導看不到我的完成情況,會造成哪些結果?
(1)超預期完成,她卻不知道,我們失去了展現自己的機會;
(2)有失誤但她沒發現,自己失去了一次成長進步的機會;
(3)有失誤但被領導發現,直接被批評,降低你在他心中的分數;
小倩事事都需要領導親自過問,她才會回應。而同期進來的小傑則會主動與領導溝通,領導和他越來越熟悉,也在慢慢地把更多擔子交給小傑。
彙報能讓老闆放心,清楚地知道各項任務的進度;在彙報的過程中,也能增進和老闆之間的信任程度;老闆看到你積極主動反饋工作,每一項都認真落實,以後才會把更多更重要的責任交給你。所以,彙報對我們而言是有利無害的,員工一定要積極和領導交流。
2.向上管理,和領導反覆確認
在《可複製的領導力》一書中提到,日本的領導在布置任務時,會強調5次。
第1遍:
領導:「小倩,麻煩你幫我做一件××事。」
小倩:「是!」轉身要走。
第2遍:
領導:「別著急,回來。麻煩你重複一遍。」
小倩:「你是讓我去做××事對嗎?」
第3遍:
領導:「你覺得我讓你做這事的目的是什麼?」
小倩:「你讓我做這事的目的是xxxxx。」
第4遍:
領導:你覺得做這件事會遇到什麼意外?遇到什麼情況你要向我彙報,遇到什麼情況你可以自己做決定?
小倩:這件事大概有這麼幾種情況……如果遇到A情況我向您彙報,如果遇到B情況我自己做決定。您看可以嗎?
第5遍:
領導:「如果讓你自己做這個事,你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和建議嗎?」
小倩:「如果讓我自己做,可以在某個環節……」
領導會問下屬5次,在這樣的對話中,下屬把此次任務的目標、要求、困難、優化事項等全都準備好了,在執行過程中大大降低出錯機率。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領導往往不會重複這麼多次,進而出現理解偏差。一方面,作為領導者,要提高傳遞信息的技能,而作為下屬,我們更應該向上管理領導,和領導一起實現目標。
彼得·德魯克在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工作想要卓有成效,下屬發現並發揮上司的長處是關鍵。」
管理並不是說只能領導者管理下屬,下屬同樣可以向上管理領導,實現合作共贏,把任務做得更好。如果領導安排任務時你沒有完全理解,那我們就應該主動去確認,降低出錯機率。
具體該怎麼做呢?
a.用筆記本寫下領導安排任務時的關鍵信息,避免有遺漏;
b.向領導提出3個問題:
這次任務目標是什麼?
這次任務有什麼要求?
這次任務截止期限是什麼時間?
c.用自己的話複述一次給領導聽;
在領導布置任務時,我們能做到這樣3步,一定能準確地了解領導需求,避免快到截止期限時和預期不符合,又要全盤修改。
3.及時反饋,彙報工作進度
如果是短期工作,就見縫插針地彙報情況,選領導不忙的時間簡單講一下目前進度和完成情況。
而如果是長期工作,則需要在項目不同的階段進行彙報。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我們可以用1%,50%,100%的法則來彙報工作。
這裡的數字代表項目完成進度,1%就是指項目開始初期和領導進行彙報,運用上面講到的步驟向領導確認,避免在一開始方向就出錯。
50%代表項目基本可交付的時候,50%並不代表一定要等任務進展到一半再去彙報,而是在項目大體框架已經出來只需要補充細節的時候。這時候向領導彙報是為了再次確認方向沒有跑偏,同時向領導詢問是否需要調整改變。
100%就是指任務全部完成後彙報成果,做一個總結復盤,為下一次的PDCA做準備。
4.不能完成時,提前告知領導
如果預感到任務無法在截止時間之前完成,應該提前告知領導,讓領導心裡有底,了解情況後領導會相應作出決策。
例子中的小倩被批評就是因為沒有告知領導,不過在向領導反饋任務沒完成時也是要注意溝通表達的,可以用PRS結構。
PRS結構來自程龍的書《誰說你不能演講》,是適用於即興演講的,但我認為在向領導彙報工作時也可以用這種結構:
還是以小倩來舉例,如果她在今晚下班前無法完成工作,那她應該提前這樣向領導彙報:
領導,你好,項目流程文檔我還沒完成,在今天晚上19:00之前不能發到您郵箱【說明問題】,導致此問題是
1.這部分由小藍負責,他還沒有發給我;
2.我沒有催他;
3.文檔還需要修改,在處理另一件事遇到阻礙一直在鑽研,忘記修改;【分析導致問題的原因】。
對此,我給出2個解決方案,
方案A:我幫小藍寫好,今晚發到你郵箱;
方案B:我再催小藍,明早上班前發到您郵箱;您認為哪種更好?
可以再加一句,我認為方案A(或B)更好,並且表達下次會怎樣改進,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工作彙報在職場中非常重要,但是職場新人卻總是忽略。對今天的內容總結一下:
一、職場新人不願彙報的2個原因:下屬不敢向領導彙報、下屬不知道什麼事情要彙報;
二、職場新人彙報工作的4個步驟:
1.改變想法,積極與領導交流;
2.向上管理,和領導反覆確認;
3.及時反饋,彙報工作進度;
4.不能完成時,提前告知領導;
你是怎樣做彙報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YLjyEnABgx9BqZZIpD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