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偉大的演員,突然走了

2020-04-30     獨立魚

昨天,一位我們熟悉的印度演員離開了我們。​

伊爾凡·可汗

在中國,要說知名度最高的印度演員,非阿米爾·汗莫屬;

但在好萊塢,「伊爾凡·可汗」這個名字卻要更響亮。

他是印度的國寶級演員,也是好萊塢導演最喜歡合作的印度演員

更是在好萊塢混得最得意、光芒最盛的寶萊塢演員。

你一定也看過他的作品。

在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他是成年後的派。

在橫掃第81屆奧斯卡多項大獎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他是明事理的警長;

他是新版《侏羅紀世界》中開著飛機追恐龍的公園老闆;

是好萊塢燒腦大片《但丁密碼》中的神秘財團老大;

他短暫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全身心地投入在所熱愛的電影世界中。

伊爾凡·可汗於1967年出生在一個穆斯林家庭。

母親是當地王族的後裔,父親做著輪胎生意。

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也為他日後成為演員提供了物質保證。

和很多人一樣,他進入這個行業,是因為受到了優秀作品的鼓舞。

在他12歲那年,電影《迷惑》上映。

三度獲得印度國家電影獎的寶萊塢巨星納薩魯丁·沙的表演,深深地吸引到了他。

伊爾凡·可汗頓生念頭,希望也成為他那樣。

之後,他順利地進入了印度國立戲劇學院學習表演。

畢業後繼續深造,又考取了國家戲劇學院的文學碩士

1988年,電影《早安孟買》上映。

這既是導演米拉·奈爾的處女作,同樣也是伊爾凡·可汗的出道作。

該片獲得了第6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參演的首部作品獲得如此成就,實屬難得。

21歲的他,就這樣正式踏入了演藝圈。

然而可惜的是,在如此高的起點之下,後續發展卻並沒有順風順水。

起起伏伏了很多年,拍了些沒有太大水花的電影,或嬉嬉鬧鬧的喜劇劇集。

甚至偶爾還得跑跑龍套、打打雜。

混得不算太差,可也沒混出自己的理想狀態。

好在,新世紀到來,他的演藝事業也迎來了轉機。

英國導演阿斯弗·卡帕迪爾(代表作《艾米》《永遠的車身》)找上了他。

2001年,伊爾凡·可汗在電影《戰神歸來》中飾演了一名因不服地方霸權而被一路追殺的孤膽武士。

憑藉對這一角色身上「復仇」和「逃亡」的矛盾恰到好處的詮釋,一下子就將名號打出了印度。

該電影一舉拿下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影片

伊爾凡·可汗一個鯉魚打挺在電影圈重新站了起來。

不過,彼時的他已經34歲了。

迎來事業新希望的他開始瘋狂接片。

光2003年就有六部影片上映。

在改編自莎翁作品的《麥克布爾》中,伊爾凡·可汗飾演了一名黑社會。

憑藉這一角色橫掃印度各大演技類獎項,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在同年電影《Haasil》中,並非作為主角出演。

卻被影評人盛讚:

「他貢獻了印度電影屆罕見的演出」。

「罕見」一詞,足夠彰顯伊爾凡·可汗的功力。

後來,他一路穩紮穩打,從寶萊塢向好萊塢進軍。

在電影屆成為了一名不可撼動的存在。

當提到自己進軍好萊塢的原因時,他在採訪中非常直白地說:

「在印度,有些故事情節是根據演員的性格特徵決定的,故事就是為了烘托巨星的形象。」

這樣量身定製角色的形式,當然更容易造星;

但卻也限制在了千篇一律的角色里,能力得不到提升。

因此,他甘願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以普通演員的身份重新打拚,為好萊塢大牌配戲。

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和更優秀的演員。

「在這裡,故事才是核心,每個人都在努力講好故事。」

這種把自己作為演員而非明星的覺悟,是他戲約不斷的原因。

在2008年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他飾演審訊男主的警長。

從對男主的鄙夷、懷疑到最後的信任、同情,這種立場的轉變演繹地恰當好處。

這眼神,太有戲了。

在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出演了成年派。

戲份不多。

伊爾凡只是靜靜地坐在桌子的另一端,同對話者雲淡風輕地講述著兩段故事。

甚至連肢體動作都沒有多少。

但就像網友對他的評價一樣:
「他有一種無論說什麼,都能夠想讓人去傾聽的氣質。」

所有的情緒,不管是無奈、後悔還是痛楚,都從他的眼神中流露了出來。

他的眼睛很深邃,像是能藏得起很多東西。

當李安把「兩個故事哪個為真」的選擇權交給觀眾時;

伊爾凡·可汗的表演,也成為了觀眾去選擇其中一個故事、甚至是構建第三個故事的考量因素。

在前年引進中國的電影《起跑線》中,他又飾演了一位為女兒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操碎了心的老父親。

電影揭露了印度教育資源不公以及社會階級固化的問題。

雖是發生在印度的故事,卻引發了國內觀眾的共鳴。

在中國上映後四天票房破億,最終攬下2.08億的票房。

成績遠超印度本土。

就在剛剛過去的三月份,《起跑線2》上映。

影片中的伊爾凡·可汗仍然操心著孩子的教育問題。

魚叔原本想,如果疫情緩和,或許能有再次引進,登上國內大銀幕的可能。

然而,一曲終成絕唱。

疫情尚未過去,他卻已經撒手人寰。

其實這些年他早已對此有心理準備。

2018年,他就被診斷出患有神經性內分泌腫瘤,兩年來都飽受病痛折磨。

由於該病症比較罕見,目前還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他曾公開發表過一份聲明,字裡行間已經寫滿了「絕望」兩字。

「我相信,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投降,無論他帶我去哪裡。無論意味著我從現在開始還能活八個月、四個月,抑或是兩年。」

他認命了。

2020年4月29日,伊爾凡·可汗因結腸感染,在孟買一家醫院中去世。

享年53歲。

消息過於突然,似乎印證了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那段話:

「我猜到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放下,但永遠最令人痛心的,就是來不及好好道別。」

影迷們也只能在難過之餘,於社交網站上留下「R.I.P」,來悼念這位偉大的演員。

在他離開後,印度總理莫迪特別發表聲明:

「這是全球電影和戲劇領域的一大損失,人們會永遠銘記他精湛的演技。」

德里首席部長阿文德·凱里瓦爾稱他是:

「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演員之一。」

伊爾凡·可汗的一生並不長,但卻比絕大多數人都精彩的多。

雖然我們沒能夠好好告別,但是一定會鄭重懷念。

再見,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nGLzHEBfwtFQPkd0qsn.html